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教育 

东阳职教中心:用职业教育之力 探非遗传承之路

2020-09-15 08:38:58 来源: 张锦花

  近日,随着东阳职教中心非遗青创基地第二次筹备会的圆满结束,东阳市非遗的传承之路有了新的方向。在不久的将来,非遗青创基地的落成和使用或将构建起一种以职业学校为主力,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职教非遗传承育人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工匠大国,繁多的特色工匠孕育出了灿烂无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带来的第一波经济热潮,就是由一批传统手工艺人制作的各种小商品带来的。东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勤劳聪明的东阳人,在历史沉淀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木雕、竹编、花灯、锡艺等非遗技艺。

  “为保护和恢复这些珍贵的文化,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在大力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但始终有些后继无力。拿东阳来说,一没有助教,力量单薄;二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课程,以现代教学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东阳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说,作为培养本地经济发展建设者和一线劳动者的主要阵地,东阳职教中心肩负着技能人才孵化的重要责任,非遗技能人才的培养当然也是义不容辞。

  因此,在东阳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牵头支持下,该校与各非遗传承人紧密合作,在校内集中建设非遗青创基地,组织成立“1+1+N”的非遗社团——即1位非遗传承人,配备1位社团导师,组建N位学生社员为核心的非遗社团,共同开发科学合理的非遗课程,送教到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有趣实用的特色非遗劳动实践课程。

  该校在校内开辟专门区域,建立非遗青创基地,可以同时满足16个非遗项目入驻。经过与40多位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多次沟通和交流,从呈现形式、实践难度、操作风险、频危度等多个维度双向评估,最终确定了竹编、锡艺、古建营造、东白茶、无骨针刺花灯、面塑、麦秆画等9个非遗项目首批入驻非遗青创基地。

  围绕各个非遗项目,该校将分别建设专门非遗社团。每个非遗项目分别由1位非遗传承人领衔,每个项目学校配备1位专业相关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并在全校范围内分别招募10-20位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社员,共同组建成该项目的非遗社团,开展技能和授课技巧培训。

  “传承人想要做好研学服务,但是精力有限,设立青创基地培养高中生,大手拉小手,可以帮传承人为更多的小孩做好非遗体验工作。”锡艺传承人卢晓侃认为,将有技能基础的中职学生作为助教帮忙,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会更有爆发力和潜力。

  为了让非遗技艺教学在中小学校有效落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受益,该校将利用专业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各非遗项目分别开发特色非遗视频课程,如课程包,录制微课视频等,使得非遗课程体系化、结构化、标准化、可视化和可传播化。并与各中小学校合作,实施非遗实践课程教学,根据各中小学校的选课表,在规定的上课时间,每个班分别派送1-2位非遗社团社员到对应班级授课辅导。除了校内上课,该校还将整合原有的研学活动,将非遗特色劳动实践课程融入到校外研学活动中去。

  传统技艺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个人式教学,手工技艺进入校园是很少见的。“能有专门体系化的课程进入校园课堂,是社会对我们这些匠人的肯定。”古建营造传承人李伟芳激动地说,东阳职教中心的创新做法将专业助教团队和课程送到孩子们身边,使他们能深度参与非遗技艺实践操作,真正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青创基地将是新一代传承人的孵化地、非遗青创产品的研发地和非遗进校园的示范地。”东阳市非遗中心主任吴海刚表示,非遗青创基地只要能一步步发展下去,定能让更多中小学生接触、了解和爱上传统技艺,东阳非遗的未来也将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董之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