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教育 

割稻子、挖毛芋,“双减”下的学生化身小农民

2021-10-15 14:15:09 来源: 赵子淳

  ——巍山镇中心小学举行第三届秋收农耕节

  识五谷、挖毛芋、割稻谷、摘菱角、编稻绳……金秋风景如画,十月硕果飘香,10月15日,巍山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家长和老师带领下,来到校外劳动基地“红领巾北卡农场”举行第三届“秋收农耕节”。

  据悉,2019年初,该校在校内建设了“农耕馆”,里面展览着农耕农具,全天开放,供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农耕文化。紧接着学校又在校园一角,开辟了“笋芽种植园”,但是由于场地太小无法满足学生的劳动需求。学校和北卡农场商量后,学校在这里成立“红领巾北卡农场”,农场规划了近10亩的劳动基地供学生劳动实践,其中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大棚区、实验区、果蔬区等。

  识五谷 话节俭

  “这是南瓜,这是辣椒。”“这些是橘子,这是四季豆。”10月15日早上,巍山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前,二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开展识五谷话节俭活动。据悉,在第三届“秋收农耕节”来临之际,该校一年级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秋收果实,在老师帮助下,布置成展台;二年级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喜欢的农作物,制作成植物成长小报;三年级学生利用稻谷,涂上各种颜色,绘制成稻谷画。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这几句三字经里有,我是会背的,可是东西我就不认识了。”一年级小朋友虞涵荃如实地告诉记者,“但是,我知道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光盘!”

  “大家看哦,这些黄澄澄的是高粱。”二年级班主任阮梅莲老师正领着学生认识各种果实。二(5)班学生围在作物展台边上,看着各色蔬菜水果,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近距离认识南瓜、玉米、红豆、绿豆等粮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感知丰收果实来之不易。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一年级学生吕语默表示,“老师一直教我们要珍惜粮食,每天午饭我都吃的干干净净呢。”

  劳动教育3.0

  “目前我们的红领巾北卡农场管理制度再次升级,”该校副校长任新萍表示,“从1.0版本的集团化管理到2.0的自负盈亏到如今3.0版承包制运营。”

  据悉,2019年,为探索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新思维和新路径,该校在校内建有“笋芽种植园”和“农耕博物馆”的基础上,在校外建设了“红领巾北卡农场”,成立劳动集团,模拟真实农场运营。由于是第一年“摸石子过河”,经验不足,农场运营出现亏损状态。于是,在第二年,该校给各班级100元的农场运营成本,由各班级自负盈亏进行农场运营,结果到年底时惊喜地发现,不仅扭亏为盈,全校还盈余近8000元。

  “但是这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公平性,”任新萍解释道,“哪怕是同一块农场,土壤也有肥沃贫瘠之分,有的班级分到的自由田土壤不肥沃,种出的番薯个小量少。”为解决“土壤贫富”差距,2021年,该校将农田进行划分后,采用拍卖的方式承包给班级。

  “我们以最小的价钱,承包了农场里最差的田,”六(6)班班主任郭潇表示,“我们全体学生达成一致,想挑战一下,能不能用我们的勤劳和先进的技术来改变种植状态。”

  减负担 加劳动

  “今年稻子成熟的比较迟,我记得去年是9月底之前就割稻子了。”在北卡农场割稻子的学生六(5)班徐紫萱表示,“家里可没稻子给我割了,但是我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镰刀了。”说着,徐紫萱扎起马步,左手拧着一把稻子,右手握着镰刀,来回一割,一簇稻子就割好了,熟练地转身将稻子放在田里。

  为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丰收的喜悦,该校根据学生劳动需求,将本次丰收节氛围两个场地进行,低年级学生在校内布置展台,收获校内“笋芽种植园”的辣椒,高年级的学生到校外农场进行丰收劳动。

  在番薯田里,学生程芊羚和王彤彤小心翼翼地踩在田埂上,拿着小锄头,轻轻地敲打着泥土,有点沮丧地表示,“刚挖的太用力,把番薯都挖破了,现在,我都不敢使劲了!”当看到毛芋已经露出泥土的时候,程芊羚索性扔掉锄头,改用手挖,结果一拔就拔出来一大片。

  “‘双减’之下,孩子有了更充裕的自主时间,我们每个周末都会来农场转转,或松松土,或浇浇水……”六年级家长施刚珍表示。

  当日下午,有些班级将早上丰收的毛芋、番薯送到厨房,请厨工帮忙进行烹饪,全班一起享受劳动的成果;有的班级则将菱角、毛芋在校园一角摆一地摊,进行销售,将销售额作为农场运营资本;有的班级将劳动果实带回家,准备自己烹煮,和父母一起享受。

  “充分享受自己在校外农场的劳动果实,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也能深切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六(5)班学生郑一家如是说,“现在多了到户外的时间,每周我们几个好朋友都会组团到农场来转转。”

  “在‘双减’之下,学生有了更充裕的自主时间,借助红领巾北卡农场,我们要积极把握,推广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校园劳动的自主管理中涵养品德;在田园劳动的亲身体验中提升能力;在家园劳动的持之以恒中培育习惯;在社区劳动的联动参与中发展素养。通过多维度劳动课程建设,多层次品性培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劳动中遇到最美的自己。”该校校长吕兑新如此说。

责任编辑:董之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