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非遗子蓬灯“照亮”增收路

2023-01-22 18:38:47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记者 徐帆 摄影 吴意琼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12日,虎鹿镇燕山村综合楼内灯火璀璨,色彩斑斓的燕山子蓬灯串联在竹梢上,像一蓬蓬盛开的花朵,绽放整个大厅,大厅舞台一侧六七个村民正忙着赶制花灯一批名为“恭喜发财”的针刺无骨花灯。

针刺无骨花灯,又名燕山村子篷灯,源于唐朝,当时人们称之为“唐灯”,南宋时期蓬勃发展,到了清朝子蓬灯风靡,有着“百业兴旺,子孙满堂”的寓意,十分吉利。子蓬灯在燕山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22年,该村将“子篷灯”申报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子蓬灯的非遗传承人,2020年,徐梦笑重拾子蓬灯工艺,并收了4个徒弟,教授他们子蓬灯蕴含的文化和制作技艺。

“纯手工制作一盏子蓬灯起码需要两天时间,而且对技艺要求很高,工艺极其繁琐,而且还要静心坐得下,持久磨得起,才能仔细做得成,小小一盏灯考验着铁杵成针的恒心。”徐梦笑介绍,制作一盏子蓬灯,需要经过六大板块、十三道工序,其中,针刺工序最费劲,竖灯工序最难,稍有不慎,失之丝毫,花灯就会变形。“小灯十万孔,大灯百万孔,每针都要平稳,针斜了,光的线条便模糊,针孔大小不一,光芒也会粗细不等,一旦走样就要销毁灯片。”

为了传承好子篷灯这项民俗文化,燕山村于2020年成立了“燕山子篷灯协会”,组织村里不少老党员、老村民学习制作子篷灯,村里还投入70万元,用于建设子蓬灯教育基地、增设子蓬灯相关设施、传承队伍发展等,让燕山子蓬灯重新绽放异彩。

“作为传承人,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体验子蓬灯这一非遗文化。”徐梦笑说,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子蓬灯制作队伍中,不少村民靠着制作子蓬灯走上增收路,同时,每年还能给村集体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

责任编辑:张延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