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学医救人 扎根山区40年
源稿: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29:48 | 作者:记者 黄保平 孙振华 杜倩 | 编辑:李冻
(0)

  编者按:

  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物质来衡量。的确如此,他的收入不多,因为乡亲们来看病,他收的不多,他在基层默默行医40年,与他形影不离的便是那个用了几十年的红“十”字药箱,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是人人皆知的好医生。

  40年的光阴岁月,让他的额头华发丛生。40年的坚守与坚持,让他在乡亲的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阿婆,最近身体怎样,胃口好不好?来,我给您量下血压……”12日一大早,三单乡大蟠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何新能骑着三轮车,带着那个贴有“十”字的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药箱,来到村民张香球的家,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检查身体……这是何新能行医多年以来,每天都会上演的画面。


学医救人,扎根山区


  何新能,今年56岁,3岁患小儿麻痹症,15岁丧父,家中排行老三,8个兄弟姐妹,母亲一人将他们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由于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何新能特别能理解病人的痛苦,初中毕业后,他下定决心学医救人,踏上了学医之路。

  学成归来后,何新能成为大蟠溪一名乡村医生,40年扎根农村一线,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一双双磨破的鞋见证了他这半辈子行医路上的艰辛历程。

  刚行医时,有的村民家里困难,何新能只收些药材的成本费,有的老人看病后拿不出钱,何新能也不去催讨。有的时候,一年下来,村民赊欠的医疗费有好几百元,在那个年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何新能总是很体谅,深知村民的不易,时间长了也就不要了。

  早些年,大蟠溪不通公路,只要病人有需要,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也不管山高路险,何新能都会义无反顾地出诊。遇到危急病人时,为了早点赶到病人家中,他一瘸一拐地小跑,脚常常被磨出血泡,忍着伤痛为病人治病。


村民需要,随叫随到


  “咚咚咚……”一个深秋的凌晨,何新能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原来,距离大蟠溪一个10多里路的小村,有一位老人突发疾病,他的家人赶来叫他。

  当时,已是凌晨2点多,天还下着雨。何能新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打着手电筒准备出发时,妻子张秀然也起床了,她放心不下丈夫,她一定要跟着去。

  10多里的小路,对一个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却有着异常的艰难。那晚,一夜风雨交加,一路步履维艰,夫妻俩搀扶着在崎岖而泥泞的山路上跋涉,将近2个小时才来到老人家时,身上差不多湿透了,但他们全然顾不了这些。

  打针、吊水、喂药……老人得到及时救治,病情转危为安,一家人对何能新感激不尽,而老人逢人就夸:“何医师,心肠特别好,多亏了他救治,我捡回一条命!”

  大蟠溪有甘竹山头、仙家地、西栗树屋等6个自然村,有1000多村民。这些年,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许多老人生病后就医非常不方便,何新能就主动上门服务。平均每天,找何新能看病的有10多人,多的时候二三十个也有。而平时,何新能要经常去这6个自然村巡诊,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并做好医疗、保健、预防卫生等多项工作,这一坚持,就是很多年。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山里的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何新能常常告诫自己,医生就要坚守医德,一切为了病人。


守护患者,一生职责


  作为乡村医生,哪些村民患有慢性疾病,哪些村民需要定期上门巡诊,何新能都了如指掌。平时,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就会去找何新能,只要病人一有不舒服,不管什么时候,何新能也是随叫随到。遇到有的急病看不了,何新能就赶紧让患者去三单乡卫生院,他用纯朴的行动温暖了村民们的心。


  去年5月18日下午,何新能骑着三轮车去三单乡王水村给村民量血压,遇到山路的急转弯时,刹车突然不灵了,三轮车翻了,何新能重重地摔了下去,昏了过去。幸而一名路过村民发现,他被赶来的妻子送到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立即进行手术。

  昏迷了四天,何新能醒来了,他的颈椎、腰椎骨折且头皮撕裂伤。在病床上躺了3个多月,何新能的身体才有所渐渐恢复。那一次,村里很多人来看望他,有的老人很少出远门,但得知何新能摔伤了,不顾年老体弱,走出大山来看他,何新能的眼泪夺眶而出……

  出院后的何新能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又背起药箱到村里巡诊,他的脚比以前更瘸了,但他说:“只要把村民病治好了,我就发自内心地高兴。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虽然因身体的残疾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



他把乡亲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


  在大蟠溪村,村民有点小毛病,小问题,都爱找何新能。

  有个村民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身体残疾,2年前卧床不起。每隔一段时间,何新能就骑着三轮车到她家,上门为她检查身体,风雨无阻。

  今年70岁的何维德说,何新能是个好人,他身有残疾却刻苦好学,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医归来后,就一直为大蟠溪的村民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自己的青春和事业都奉献给大蟠溪的巍巍群山间,坚守40年,极其不易。

  “我们村,交通不方便,身体不舒服时,就医就成了难题。”何维德说,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人生病了,叫一下何新能,他马上就会背着药箱赶来,有时山里下大雨路滑,滑倒摔伤是常事,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张香球今年88岁,提起何新能,老人更是赞不绝口:“每次看病,我们都找他,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们照顾好。他把乡亲们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乡亲们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对工作极特别负责任,对病人的服务热忱周到。”

  张香球说,有一天晚上,她感觉身体很不舒服,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爬起来却浑身无力。后来,邻居去叫何新能,由于距离近,不到15分钟,他就背着药箱急匆匆地赶来了。

  想到张香球年事已高,此后,隔三差五地,何新能就会去张香球家,帮她量血压、测血糖,了解情况。他的行动,让老人倍感安慰和安心。


  大蟠溪卫生室是三单乡卫生院的前沿站,平时,何新能负责为三单乡卫生院收集村民资料。三单乡卫生院负责人吴晓东对何新能十分熟悉,他说,其实何新能摔伤住院不止一次,前年,他去一村民家里体检时,因为山高路不平,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

  “偏远山区缺少不了乡村医生,因为何新能知道村民交通不便、就医困难,只要能做到,就会尽自己努力帮助别人。”吴晓东说,40年来,他用坚守与坚持,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也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日前,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2018年我市共有村卫生室184家,分布在18个乡镇170多个自然村,村卫生室医生年龄在60岁以上占50%,职称40%为乡村医生证,他们主要负责做好村内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健康教育等工作。


  近年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仍是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便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因而,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是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现行趋势和目标。

  市卫生健康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自2011年以来,我市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投入,为部分偏远村庄的村卫生室提供运行经费,购买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等方式,保证了我市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加大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度,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多服务收入等,使得我市乡村医生状况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力争在我市基层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需要的“健康守门员”,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