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农村】东锋村:美丽乡村建设 持续提升村庄颜值
源稿: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29:49 | 作者:卢玮 | 编辑:李冻
(0)

    

新东:东阳江畔“夕阳红”,美丽乡村风景独好

    从城区出发不到10分钟,沿着迎宾大道过迎宾大桥,桥南的一条竹林小道直通城东街道东峰村新东自然村。这个东阳江畔的小村庄,宁静而又清幽,宛若这个城市的后花园。 走进村庄,可以看到村道干净整洁,村庄绿意葱茏,美丽的庭院各有特色,点缀村庄各个角落的景观小品融入了稻草人、玉米串、筛子、纺织车等充满了乡土记忆的老物件。在一片春意盎然中,随处可见的红色党建元素更是激励人心。去年6月底,新东村在“百局联百村”结对单位市档案局的帮助下,顺利获评“十美村”,这让新东的名气更响了,除了组队来参观学习“十美村”创建经验的参观团外,天气晴好的周末,新东也迎来了不少的都市休闲客。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村庄颜值

    新东之美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四五年前的新东,和周边的其他村并没有什么区别,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平凡农村的景象,水泥路只有一条,村庄内外破破烂烂的景象很多……靠这几年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慢慢才做到了今天的样子。”东锋村党总支书记郑承阳出自新东,对这个村庄数十年的变化了如指掌。 出生于1965年的郑承阳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对于村务一窍不通。直到1996年,他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担任了新东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就开始了村支书生涯,到现在已经23年了。20多个春秋,他一直在为村庄建设和发展出力。

    2015年,我市结合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深入开展“四边三化”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绿化造林,美化生态环境。郑承阳觉得这是一个村庄发展的契机,于是,以森林村庄的创建为载体,新东村开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村庄绿化面积。随后,伴随五水共治、治危拆违、垃圾分类、“十美村”创建等一系列工作的连年开展,几年下来,新东累计投入了800多万元,村内的角角落落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水变清了,道路宽敞整洁,村内卫生没有死角,到处都是清清爽爽的,苍蝇蚊虫没有了,民风也变得淳朴了!“对我来说,最欣慰的除了村容村貌的变化外,还有村民生活习惯的变化,比如,拆掉的鸡鸭棚终于没有人再搭建回去了,房前屋后的杂物也终于消失殆尽,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也基本看不见了……”郑承阳说,经过几年的整治与教育,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美丽村庄成为了每一个新东人的骄傲。

    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以去年的“十美村”创建为例,一开始,村民们支持的少,反对的多。“但是村里要做事,当然不能搞一言堂。”郑承阳说,“我们村里最得民心的就是干部们做事情非常民主。”每年除了党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外,还会组织户主大会,每年村里做什么事,都要通过户主大会传达到每一户每一人。“十美村”创建也不例外。去年4月,村里先后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以及户主代表,到浦江、巍山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他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一些可借鉴的做法。最关键的是让村民们下定了整治的决心。

    为此,村里向村民们发放了争创全市“十美村”倡议书,与村民签订环境保护承诺书。结对单位市档案局多次邀请农办工作人员来新东,以讲座等形式指导村庄开展水系改造、节点建设等工作。档案局还积极联系华数、移动、电信等公司,将他们召集到村里开管线整治协调会。最终在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新东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危旧房和违章建筑……统计数据显示,自启动环境革命到现在,新东自然村共种植草坪1000多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0万多株,整治赤膊房23户,清理池塘2个,设立围栏约1500米,累积新增绿化面积8000多平方米。不懈的努力终获回报,在去年6月底公布的“百局联百村”首批“十美村”名单中,新东榜上有名。

    村庄变美了,但是如何持续美丽,这也是个难题。为此,新东建立了一套长效保洁机制,除了聘请专人负责村庄的保洁工作外,还针对党员干部和村民设立了不同的奖惩机制,对于党员干部实行积分制考核,没有按承诺书要求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要扣分,对于普通村民,也将考核与年终分红挂钩。

 

影视产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在行政区划上,东锋村下辖洪良、新东、先锋、广义桥四个自然村。除了新东外,近几年来,几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齐头并进。洪良和先锋也是“百局联百村”的结对村之一,广义桥是生态廊道沿线村,也在“十美村”创建的范畴之内。经过大力整治,几个村庄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现在村庄变美了,就要思考如何让村庄富起来,也就是做好产业植入。

先锋自然村的有一片这片200多亩的竹林,原本这些毛竹只是为了固沙护堤,没想到因为横店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让这块有坡有水有竹有松的竹林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影视外景拍摄地。每年进出竹林的剧组成百上千,给村里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先锋自然村党务负责人赵国良告诉记者,最早有剧组来竹林拍摄可追溯到1998年,当时一名北京来的导演找上了门,他说看中了这片竹林。从那以后,到这里拍戏的剧组越来越多。一开始,村里把毛竹林承包给了7个村民,只是靠卖笋、卖竹子赚钱,后来知道有剧组来拍戏,就争相邀请剧组上自家竹林去拍戏。2008年,村集体收回了竹林的使用权,进行统一管理。此后,来的剧组越来越多,“回头客”也多起来,每年的租金收入大幅增加。到今年,小竹林拍摄基地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不仅是小竹林的十年,更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十年。为了保持小竹林原生态的环境,先锋并没有对这里多做建设,环境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正是因为竹林里没有水泥路,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与设施,却又着与古装扮相融为一体的景色,才让剧组对先锋有了偏爱的理由。

    赵国良说:“剧组和游客多了,垃圾也多了,我们就安排专人打扫;虽然租金是村里的主要收入,但我们严格控制剧组进场的数量,错峰进场,有破坏性的战争片,哪怕剧组给高价,也不允许它入场,只为保证竹林不被人为破坏;游客多时,还会安排专人在入口处维护交通秩序,不让私家车过多进入竹林……”从越来越多的拍戏剧组,到逐步提高的收费标准;从村民从业内容越来越丰富,到钱包越来越鼓,到福利越来越好……村民们说,想不到60多年前种下的竹子,今天竟成了村民的生财竹林、幸福竹林。

郑承阳说,先锋小竹林承接横店影视产业溢出效应,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他打算以此来带动其他自然村,并进一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把东锋打造成一个适合市民休闲娱乐的城郊旅游地。

 

产业植入:瞄准养老产业带动村庄发展

    在行政区划上,东锋村下辖洪良、新东、先锋、广义桥四个自然村。除了新东外,近几年来,几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齐头并进。洪良和先锋也是“百局联百村”的结对村之一,广义桥是生态廊道沿线村,也在“十美村”创建的范畴之内。经过大力整治,几个村庄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现在村庄变美了,就要思考如何让村庄富起来,也就是做好产业植入。郑承阳说,先锋小竹林承接横店影视产业溢出效应,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他打算以此来带动其他自然村,并进一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把东锋打造成一个适合市民休闲娱乐的城郊旅游地。

    除了影视配套产业外,郑承阳告诉记者,现在东锋正在着力谋划的还是养老产业。作为城郊村庄,东锋村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以及轻轨站点相继落户,该村在东阳江畔生态廊道上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渐为人知。但村里始终没有像样的二、三产业,种植业和外出经商务工依然是村民最重要的收来源。经过调研梳理,东锋村“两委”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同时通过植入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2014年,该村从西安引进“回归企业”,创办红枫林养生中心,瞄准社区中高端养老。2015年,红枫林养生中心项目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产业项目,首期投资1亿元。

    “随着市里的大型文体项目东移,必然带来巨大客流。”红枫林养生中心董事长洪国良深耕建筑业、房产业多年,如今却转身做起了投资大、回报慢的养老产业,看中的就是乡村养老服务业巨大的潜力,“如果引流得当,东锋村完全可以打造成集种植、休闲、养老、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养老小镇’,让乡村养老成为一种生活休闲方式。”他描绘了一幅相当闲适的画面:老人们在养生中心享受护理服务后,还可以到体育中心锻炼,到小竹林观看影视拍摄,到东阳江生态廊道漫步,还可到田野里体验观光种植农业,做到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以及养生并行不悖。

据介绍,红枫林养生中心首期项目设300张床位,提供4个档次的居住空间;还承接了城东敬老院的服务工作,院内老人将全部转移到中心接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今年正月十八,一期300张养老床位中的100张先期试营业,仅仅半个月时间,已经预定了30多张床位,部分老人已经先期入住。

    “这里拥有乡村的环境,又可享受城市的便利。”已经报名登记的卢师傅长期在新疆工作,有意向回东阳养老,曾多次前来考察,装修期间他又来了一趟,发现中心设施齐全先进,“像呼叫系统、24小时热水系统以及健身房、阅览室、超市、美发室以及老年大学等,都是市内其他养老机构不具备的,我打算在这里长居疗养。”此外,经卫计部门批准的红枫林医院已经按二等甲级标准启动建设。

    因为红枫林养老项目建设,东锋村的公共设施得到了改善。“以前垃圾都是自行处理,为了让项目落地生根,经过努力已由市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项目建设同时提升了村中道路质量,改善了村庄环境和景观。”郑承阳说,该村将以乡村养老项目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谋划生态观光农业,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的高端消费市场、休闲旅游和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有效地扩大农业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

    “我的梦想就是把村庄打造得和花园一样,让每个来到东锋的人都被这里吸引,并喜欢上这里。”郑承阳说,他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继续为村庄做贡献,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团结一心,把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