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红遍东阳】第二期——隐藏在闹市中的红色老宅
源稿: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49:16 | 作者:记者 王晓辉 陈林旭 孙振华 张耀 卢玮 | 编辑:李冻
(0)

       东街,地处东阳城区繁华地带。沿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街面行人来去匆匆,始终不缺人气。

    穿过热闹的人群,在位于东街100号的一家房产中介店的西侧,有一条对着街面的巷子。往里行走十来步,来到沿街商铺的后排,则是一条甚少人知道的小巷。

    相比人声鼎沸、五光十色的街面,这条幽深窄长的小巷多少有些冷清。小巷的名字也极为普通,只是在“东街”后面加上了“河弄”二字。

    可就是在这条引不起世人注意的小弄堂中,却有着一幢矗立了近百年的老宅。用青砖叠起的老白墙,在岁月和风雨的磨损下,已经斑驳不堪,少了当年的风光。

    此处是东街河弄6号,眼前这幢不起眼的老宅却在东阳的党史上留下了精彩的故事。

    鲜有人知的烈士故居

    29日一早,记者一行5人在东阳党史研究员金承善的带领下,来到了老宅前。走进院门,右手边是半堵残留的黄泥老围墙,长约三四米。走过围墙,便是内院,两层楼高的老宅安静地立在前方。

   一楼的房屋被一户人家租住,走进屋内,并不明亮的空间里,住着一位在附近做小本生意的外地人。这位外地人已经在这里租住多年,他说,这里的房屋虽然有些破旧,但地段好,生意好做,租金也相对低,过过生计还是可以的。

    当被问到知不知道这个老宅有什么故事时,他却摇了摇头说不晓得。记者随口问了几位路过的行人,他们也都对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一概不知。

看着记者站在老宅前问东问西,还拿着相机拍照,几位常住在附近、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凑上前说了句:“这里曾是革命烈士胡阿林的故居”。至于具体史料,她们则建议记者去翻阅下相关的报纸资料。

 

在东入党的首位党员

    这个充满着历史风霜的老宅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曾经发挥过怎样的作用?站在老宅前方的院子里,金承善现场给记者讲述了92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东街河弄6号的这幢老宅,原先的主人叫胡阿林,他是东阳本地入党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革命烈士。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东阳不少进步青年投身革命洪流,锻炼成长。他们当中有60多人在金佛庄等人的动员和帮助下,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其中,程宪洛、韦之骐等多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在宁波从事革命活动、时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的东阳人赵济猛多次回到家乡,利用进步青年团体齐社开展革命活动,引导进步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行列。

    经过培养和考验,赵济猛于1926年介绍胡阿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东阳本地入党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从此,胡阿林把自己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东阳独支的诞生地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波及到东阳。

   面对反革命的白色恐怖,胡阿林没有被吓倒,积极与因反革命政变撤回农村坚持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吴兆莘、陈廷仪、韦之骐、夏立表取得联系。

   1927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赵济猛担任省委委员、宣传部主任,浙江省委建立后,首先抓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在赵济猛领导下,胡阿林等人以重建国民党东阳县党部为掩护,着手筹建共产党在东阳的组织。

    金承善介绍,胡阿林的这处故居由于单门独院,不为人注目,一家人又诚实可靠,成了共产党人秘密聚会的场所。

    同年6月,赵济猛与李和涛一起秘密回到东阳,召集吴兆莘、胡阿林、韦之琪、陈廷仪、夏立表等5名共产党员在胡阿林家开会。

    会上,赵济猛首先传达了中共五大会议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成立的情况,分析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浙江及东阳的政治形势。接着,他们研究成立东阳地方党组织,确定党组织的名称为中共东阳独立支部,简称东阳独支。

    就这样,在赵济猛主持下,东街河弄6号正式成为了东阳独支的诞生地,胡阿林是最初的5名党员之一。会议还根据各人身份,作了分工。吴兆莘负总责兼抓青年运动,夏立表、韦之骐、胡阿林等重点抓农民运动,并决定利用国民党县党部和青年团体齐社作掩护开展活动。

    东阳独支还以东阳中学为重点,吸收优秀知识青年加入共产党,深入山区农村建立农民协会,进行减租减息等斗争,从中发展党的组织,推进党的工作。同年11月,中共东阳区委同样在胡阿林家中成立。

   “中共东阳独立支部是第一个中共东阳地方组织,她的建立让东阳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使东阳人民在茫茫长夜中有了指路明灯。”望着眼前饱经风霜的红色老宅,金承善满怀激情地说。

    金承善现场所讲的92年前的峥嵘岁月,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更让我们对胡阿林烈士崇敬无比,不自觉间,大家都有了想要进一步了解胡阿林其人其事的想法。

   “胡阿林的两个女儿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亲哥哥和亲弟弟的孩子还在世,而且他们对于胡阿林的生平事迹也都非常了解。”像是看穿了众人的心思,金承善接着说,“胡阿林亲弟弟的女儿就住在离这不远的迎晖路上,要不要去她那看看?”

    听到这,大家的眼神都亮了,能够聆听烈士后辈亲口讲述他们先辈轰轰烈烈的革命人生,了解烈士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市民来说都将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迎晖南路136号的一幢街面房内,我们见到了胡阿林的侄女胡志远老太太。尽管已是85岁的高龄,但满头银发的胡志远精神很好,当她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立即热情地邀我们进屋。为我们倒上一杯热水后,在胡志远的讲述中,胡阿林的革命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胡志远的父亲胡立民是胡阿林第二个弟弟。早年外出读书后,他就在上海一纱厂担任工程师一职。“我二伯原名叫胡侠民,胡阿林是他的化名。我父亲说,兄弟几个中,二伯他最能吃苦。”虽没有和胡阿林见过面,但胡志远却常听父亲讲起他。

    1917年,胡阿林小学毕业,由于家境清贫,未能实现继续升学以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只得随父母下地劳动,共同挑起维持一家8口生计的重担。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东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浪潮。胡阿林目睹了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宣传讲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加上新文化运动在城乡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唤醒了他救国救民的革命精神。胡阿林说服父母,到上海美亚绸厂当工人,加入了工人阶级的行列。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在上海蓬勃发展,让胡阿林如鱼得水。他积极参加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勇敢地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资本家的斗争,并逐渐成为斗争中的骨干和组织者,可谓“领导工人斗争,历经数年。”

    1927年,东阳独支在东街河弄6号的胡阿林家成立后,胡阿林任县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负责开展党的农民运动。在繁忙的革命活动中,胡阿林还常常挤出时间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充实自己头脑。他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中央特派员卓兰芳的肯定和赞赏。

    1929年秋,中共东阳县委发动群众掀起反对封建迷信运动,同时发动农民开展秋收抗租抗税斗争,遭到了国民党反对派的疯狂镇压。胡阿林等县委负责人也遭到了当局的通缉。
为此,胡阿林不得已向上海撤退,并到胡立民家暂住。

    “一把雨伞,拿去挡挡,吃餐晚饭。这是二伯当年撤至上海时与其他共产党员的接头暗号。”尽管过去那么多年,可胡志远对于父亲向她讲述当年胡阿林的革命活动细节依然记忆清晰。

    到上海后,胡阿林先后任中共沪西支部书记、周家桥分区行动委员会书记、曹家渡区委书记等职。1931年,因受“左倾”路线排挤,他调回浙江任杭州县委书记,还曾被捕,“尝过半年铁窗生活”。同年,胡阿林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受党中央派遣到苏联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以加强红军中工人骨干队伍的建设。

    1932年春,胡阿林回国,后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任团政治委员、十师政治委员、二师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每次战斗,他都发挥出了英勇模范作用。1933年11月,胡阿林在江西宜黄县大雄关战役中身负重伤,12月7月,因伤势恶化,胡阿林不幸牺牲。

    胡阿林牺牲后,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发表“哀悼胡阿林同志”文章,评价“胡阿林同志不仅是苏维埃红军的最英勇的战士,也是共产党最好的干部”。聂荣臻元帅还亲笔写下“胡阿林烈士永垂不朽”纪念胡阿林。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朱德等与会代表专门为胡阿林等15名烈士致哀。

    由于战争年代档案资料失散,一直认为胡阿林是上海籍烈士。后随着苏区革命文献、文物的发掘,才查清胡阿林是浙江东阳人。1993年,为革命献身六十年的红军烈士,终于回到了家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