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红遍东阳】第十二期——喜看山村变“山城”
源稿: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49:29 | 作者:记者 斯向阳 李亦民 金丽珊 包康轩 董之震 杜倩 | 编辑:李冻
(0)

     80年前,共产党员卢福星来到八达,发展党员,组织抗日。近日,记者去往那里探访——喜看老区变山城。

  东阳江镇八达村,是我市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山村。
  80年前,共产党员卢福星受党组织指派,只身来到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拉起队伍,组织抗日,与敌进行斗争,最后英勇牺牲。
  近日,记者前往八达山区,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

一爿南货店,点起了熊熊烈火
  烈日当头。从东阳城区驱车一路向东,二十多分钟到达东阳江镇政府。稍作停留后,在该镇八达工作片负责人黄佩鑫的陪同下,去往八达。
  车,在横锦水库边的柏油路上疾行,满目青翠,须臾换景。虽然山路崎岖,但坐在车上人没有任何不适感。记者想,当年卢福星要行走多少时间、路上要克服多少艰难才能到达偏远的目的地?
  半个小时后,车在八达村桥头广场边上停下。
  八达村是双溪汇流之地,源于磐安县九和乡的镜溪和源于该县的另一条小溪在村中交汇,然后注入横锦水库,这里是横锦水库的源头之一。
  村中,一座大桥贯通镜溪南北。溪南桥头建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座古建长廊。
  听说记者要去采访,八达村党支部书记任国平和村里的几位老人早早地在桥头广场的长廊里等候。
  “要了解卢福星烈士的革命事迹,请吕才昇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任国平介绍说,“在我们八达一带,对烈士的事迹,要数吕老师最清楚了。”
  吕才昇是八达初中的退休老师,今年87岁,他身板硬朗,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温文尔雅。
  “卢福星到八达那年,我8岁,读小学三年级。记得当时他是租了村民徐贵仁的一间房子,开了一爿很小很小的南货店。”吕才昇回忆道,“有时,他也到学校里来教我们唱歌,教的都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样的抗战歌曲。”
  东阳党史记载,1940年冬,卢福星在八达村以开南货店为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听父辈们说,卢福星最早发展起来的党员有徐贵仁、吕余生、吕恒寿、蔡银喜等人。”吕才昇说,“后来,他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建起了抗日武装。”


二十余个人,建起了革命队伍
  “卢增炎今年102岁,属猴的。”在访谈时,一位老人插了一句。老人说的“卢增炎”就是卢福星,“增炎”是他的号,八达村民一直这样称呼他。
  在八达村老辈人心中,卢福星就是他们的村人、他们的邻里、他们的兄弟,尽管他在八达仅生活了两年多时间,但他已经和村民融为一体,与群众有了血肉联系。
  “卢福星很疼爱我的,经常把我抱起来,让我坐在他腿上,跟我闹着玩。”吕才昇回忆道,“在孩子们眼中,卢福星就像一位慈爱的邻家大叔。”
  停顿了一会儿,吕才昇继续说:“卢福星非常体恤穷人,一些穷苦人家到他的店里想买点白糖、红糖之类的,他都是随手抓起两三撮给他们,从来不收钱。他把穷人当成兄弟姐妹,与山区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吕才昇说,正是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卢福星很快就拉起了抗日队伍。
  东阳党史记载,1942年9月,卢福星和金平欧(巍山镇岢山人,中共党员,1946年牺牲)通过关系从李国光(吴宁街道东街人)拉起的浙赣国民抗日自卫军接来浙赣国民抗日自卫军第二大队番号。9月下旬,在八达村附近的尚锦村祠堂举行抗日武装成立大会,队伍共有二十余人,卢福星任大队长,徐理商任指导员。
  随后,记者来到了与八达村不远、位于横锦水库库尾的尚锦村采访。
  为什么当时会选择尚锦村作为举行抗日武装成立大会的地方呢?
  今年78岁的尚锦村村民赵培良说:“尚锦与八达相距五六里地,当时村里人不多,而且进村只有一座小木桥,进入村子后,见到的都是坟山,隐蔽性较好,卢福星他们就决定在这里举行抗日武装成立大会。”
  在尚锦村村委会主任徐洪明的陪同下,我们找到了祠堂的旧址。尚锦祠堂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拆除,造了房屋。现在,40年前建造的房子也被拆掉了,村里正规划拆后重建。站在祠堂旧址的瓦砾前,当年战士们高呼的抗日口号声依然在耳边回响。
  1942年9月24日晚上,夜深人静,明月高悬,卢福星率部队袭击铁店(现属东阳江镇),收缴国民党县政府国民兵团存放在铁店祠堂里的一批残缺枪支装备部队。而后,部队转移到西堆(现属湖溪镇)休整。
  党史记载,部队所到之处,战士们张贴标语,号召民众奋起抗日。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10月5日,卢福星率部在行军途中与国民党浙江收抚团相遇,发生激战,不幸被捕。面对审讯,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几天后,被枪杀于磐安县史姆镇岭外。
  赵培良说,卢福星牺牲后,八达村村民火速赶去岭外,为他收殓,就地安葬。解放后,英雄的遗骸迁入了革命烈士陵园。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一直以来,卢福星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八达山区人民为幸福生活而奋斗。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进入新时代,山乡蝶变为山城
  在八达村一家农家饭店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张拍摄于解放初期的该村的“全景图”,通过这张放大了的“全景图”,可以想象昔日这个偏远山村的凋敝景象——村子不大,几处简陋的房屋散落在镜溪两岸……如今,镜溪、小溪两岸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几幢小高层拔地而起,走进八达,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山城。
  近年来,八达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据介绍,该村现有530多户、1450多人,村里先在溪北拆除70多户农户的房屋,进行拆后重建试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起一个传统民居“新区”。目前,有50多户农户的新建楼房已结顶。“村里准备给每户补贴5000多元,用于外立面的统一装饰,年底前还将完成道路硬化、绿化等工程。”任国平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八达村建起了三幢小高层作为安置房,安置了80多户,其余的可以用来租售。“其中一幢小高层的底楼用作农贸市场,八达五天一个集市,附近村庄的人都到这儿来赶集;另一幢小高层的底楼作为村文化礼堂,村民们也可在这里举办乔迁、婚嫁、生日等喜宴。”
  每当夜幕降临,八达村的桥头广场上、古建长廊里都是休闲的村民。几年前,村里的能人出资在溪南桥头建起了这个小广场,还在广场边上造起“L”形的古建长廊。这里,就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华灯初上,音乐响起,许多村民也会像城里人那样,随着音乐的节拍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享受着生活的安详和甜蜜。
  之前,八达村以养蚕出名,是东阳有名的桑蚕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养蚕户越来越少,最后蚕农们转变思路,改种桑葚,开发乡村水果采摘游。
  “现在,全村种有桑葚三四百亩。”任国平介绍说,“到了桑葚采摘期,几乎每天都有两三百人进村采摘;周末或假期,人就更多了,每天有两三百辆车开进村。”
  近些年,八达村又种植了四五十亩树莓。树莓的采摘期与桑葚相近,一般是桑葚采摘完后便可采摘树莓。据不完全统计,八达村共有近百户种植桑葚和树莓,每户平均一年可增收五六千元。
  八达村地处东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村里经常组织村民上山巡查,杜绝辖区内砍伐、狩猎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该村还组建了一支森林消防队,有20多位村民参加,每年都要集中训练。森林消队员有丰富的扑火经验,曾多次参加过兄弟镇乡的扑火,深受好评。
  同是革命老区的尚锦,近些年村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处于东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发展其他产业受限,尚锦村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以做建筑为主,收入普遍较好,生活水平都不错。
  “全村现有186户、530多人,青壮年大多出外打工了,许多农户还在城区买了房,孩子们也被送到城区读书去了。”徐洪明笑着说,“但他们在村里还是要造房子的,因为大家都爱自己的家乡。”
  眼下,尚锦村正在开展“拆后重建”工作,宅基地已经排好了,农户们都准备建造新房子。不久以后,一个美丽的新尚锦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村民们将迎来幸福的新生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烈为之牺牲的远大理想,仍将像一支燃烧的火炬,引领八达山区人民继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首图.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