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红火中国结编出红火日子
王会明的小康新愿景:让传统产业搭上“网络快车”
源稿: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20:05 | 作者:记者 吕晶晶 杜倩 通讯员 虞毓涵 | 编辑:杜倩
(0)

     中国结是画水镇的传统产业之一,从来料加工到规模生产,画水镇中国结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多年。20多年里,有人入行,有人退出,还有人一直在坚守。画水镇黄田畈村华阳自然村是中国结专业村,靠着一枚小小的中国结,村民们编出了富裕的日子,也编出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出生于1963年的王会明是村里最早涉足中国结产业的村民之一,也是最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上世纪80年代初,十六七岁的王会明已经开始学做生意,到杭州进的布料,拿到集市上卖。“一天能赚上六七毛钱,比在生产队做工分要强一些。那时候,农村很少有成衣店,普通人家的衣服都是到集市或者商店里买布料回家自己做,或者拿到裁缝店定做成衣。”王会明说,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自己的生意做的还不错。

  到了1993年,30岁的王会明已经娶妻生女,为了家人有更好地生活,于是选择到杭州发展,一家人在西溪路租了一间小店面卖布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上市的成衣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余地,布料生意开始难以为继。

  转机出现在2000年。“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北京申奥成功了!”当年北京申奥成功的这一幕在王会明的脑海里一直记忆深刻,因为就是北京申奥成功的契机,助推了画水镇中国结产业的腾飞。“奥运里的中国结元素,一下子就让中国结在市场上火了起来。”王会明也从中看到了机会,不久,他放弃了杭州的小事业,选择回到家乡画水镇华阳村二次创业。“那个时候,村里有些人开始给义乌的商户做一些来料加工,打穗子之类的。但我一开始做就是要自己办厂生产经营。”王会明说,多年的夫妻档让夫妻俩合作十分默契,妻子在家打理工厂,自己则去了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租了一个摊位摆摊销售中国结工艺品。

  由于眼光独到、中国结的款式设计更新快,王会明的中国结生意越做越好,家庭经济状况也在不断改善。“2004年,我家买了第一辆车,是一辆可以拉货的国产商务车,2012年,我给自己买了第一辆别克君悦的小轿车,2016年给女儿买了一辆奔驰……前年,又在东阳市区买了一套江景房。”靠着夫妻俩的勤劳,王会明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

  20年来,在王会明的直接或者间接带动下,包括自己的兄弟、亲戚在内,华阳村不少村民都开始涉足中国结产业。如今,整个华阳村大概还有三四十家中国结家庭作坊。“这个产业很稳当,赚的虽然不多,但是实现小康生活没问题。”王会明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结产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自己打算让小女儿学习网络直播等新兴销售模式,让传统的中国结产业搭上“网络快车”再次红火起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