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活要小康 身体要健康 包为群:倾力弘扬东阳武术
源稿: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6日 17:28:36 | 作者:陈云 视频 杜倩 | 编辑:杜倩
(0)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东阳日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全面展现东阳人民为实现“小康梦”的生动实践和瞩目成就。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子栏目,“东阳百家‘幸’”将聚焦我市100个家庭,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奋进路上的幸福温情和小康故事。

     

  最近东阳的天气越来越冷,市武术协会主席包为群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练武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打木桩、打沙包……每天坚持练武半个小时以上,招式干净利落。

  今年67岁的包为群,从小习武,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包为群的建议下,1984年,东阳市武术协会成立,1988年至今,他连续担任七届武术协会主席。经过协会多年的推广,全市习武群体已达两万余人,参加省级、金华市级武术比赛的人数和奖牌数量越来越多。

  近日,记者采访了正在为协会分会发展制定规划的包为群。他身材健硕,声音洪亮,精气神十足,很难看出是个年过花甲的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全面小康不仅是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而坚持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意志力。”一坐下,包为群就说出了他对小康的理解。

  包为群出生于吴宁街道西街,12岁时,立志练武,先后拜白云街道武功名师吴荣庭和身怀硬气功绝技的范启明为师。“那时练武都是凌晨去学,天放亮就回家,每天要走10多里的路。”包为群说,刚开始是扎马步、压腿,没几分钟就感觉很累,后来是大刀、铁流星、打木桩,一天下来,手、脚都练肿了,脖子和腰酸痛难忍,但想到心中的“武术梦”,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凭着一股痴迷的劲,包为群勤学苦练,师父也对他倾囊相授。日积月累,他的功夫有了长足进步,在东阳也有了一定的名气。20世纪80年代,包为群参加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中华奇功》的拍摄,现场表演了“五车争体”硬功夫,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东阳武术名家,包为群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东阳武术这个宝库挖掘开来,发扬光大。

  “东阳武术源远流长,从宋代至明清,有武状元6人,武进士74人,稍大的村庄常请拳师进村为青少年教拳,许多村至今仍传承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包为群说,随着时代变化,武术逐渐没落。市武术协会成立时,只有30多名会员。许多武术项目也因为新老交替、人才断层等原因,一度中断。“还记得第一次去参加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的时候,东阳代表队只有三个人,我既当教练员也当运动员。”

  “究其原因是当时社会对学习武术存在偏见和制度的落后。”2012年,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探索,在包为群的推动下,市武术协会开创了武术下基层,成立村级武术协会的发展模式,21个武术分会,3个培训基地,30多家武馆相继成立。“这个做法可以说是武术界的‘包产到户’,避免了以往‘大锅饭’难处理的尴尬。大家学武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2018年,第十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市武术协会198名武术爱好者参赛,获得奖牌345枚;去年,第十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市武术协会320名武术爱好者参赛,获得奖牌701枚和5项团体第一、6枚集体项目金牌;今年的金华武林大会,市武术协会365名武术爱好者参赛,共摘得奖牌670枚,并荣获7个集体项目一等奖、6个集体项目二等奖、7个集体项目三等奖……

  看到学习东阳武术的群众越来越多,习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包为群心里感到很欣慰,但他并不满足。目前,他正在大力推动培养青少年武术后备队伍,让爱好武术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正规训练。“东阳武术的未来在于青少年。”包为群说,他们并不是要培养武术大家或是选拔武术运动员,而是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东阳传统武术的兴趣,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