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事热点 

深入践行“真”“情”“实”“意” 繁荣发展与“三个地”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

2019-12-30 16:15:0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沈轩

  2004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省社科界提出了“真”“情”“实”“意”四个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立场、态度、方法、导向等重大问题。现在读来,仍令人深受教育,给我们以实践指引。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是一脉相承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萌发。这些年来,全省社科理论战线一以贯之践行习近平同志“真、情、实、意”重要指示精神,实现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对标对表“真”“情”“实”“意”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既要肯定成果、总结经验,也要查找短板、解决问题,更要谋好新篇、推进工作。对照“真”,我们有没有切实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始终,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尤其是网络阵地,在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上作出更有说服力的研究阐释?对照“情”,我们有没有永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激情,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有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照“实”,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立足浙江大地搞研究,把学问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形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对照“意”,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否还存在“三多三少”“重复研究”等突出问题,有多少研究成果堪称精品?简而言之,就是能否推出更多与“三个地”相适应、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哲学社科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持续深入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地践行“真”“情”“实”“意”,不断从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题目、找钥匙、找答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平实、真实、厚实地总结好宣传好展示好,不断攀登哲学社会科学新高峰,为“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思想和智慧。

  求“真”,必须在“举旗定向、立根铸魂”上担当作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真”,就是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表明的是一种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首先是要把旗帜高高地举起来。这个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真理光辉、凝结时代精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个指导实践的战略体系。矢志不渝地坚持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社科理论战线要以走在前列的政治站位,求科学理论之真,务实践之实,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引领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要成为自信自觉的表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文化的内核是思想、是理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需要我们有担当,更需要我们有自信。这种自信来自我们理论上的优势、文化上的优势、实践上的优势。社科理论工作者理应在学习新思想、领悟新思想、践行新思想上作出示范,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认识它的理论品格和学术价值,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认识更加深刻、行动更加坚决。要成为贯通融入的表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了许多学科的思想精华和最新成果,又为这些学科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各学科各领域的研究,都要鲜明地体现这一思想,都要以这一思想为引领,辨明研究方向、启迪科学思维,使之有机融入到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中。要成为捍卫真理的表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有原则、有方向的。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善于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进行坚决斗争,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倾“情”,必须在“为谁著书、为谁立说”上坚定笃行

  习近平同志指出,“情”,就是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充满激情,这显现的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饱含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感,彰显了社科理论工作者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反映时代变迁、引领时代进步的博大情怀,展现了社科理论工作者与时代共奋进、发时代之先声的历史担当。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坚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立场,满怀激情地做好工作。要在回应人民关切、反映人民创造上展现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学问,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的伟大实践创造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躲进小楼一味追求“书斋里的学问”,做出来的研究也必将是刻板的、空洞的、小众的,缺乏人间烟火味儿的纯粹“经院哲学”,人民群众既不需要、也不喜欢。要秉持把学问写进人民心坎里的事业初心,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理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以自己的学术劳动和研究成果给人民以思想指引和前进力量,在服务人民中成就“大我”。要在服务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上展现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紧跟时代节拍、紧贴改革实际,才能产生影响力、富有生命力。要认识到,改革发展的实践越是向前推进,面临的风险挑战越多越复杂,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求也就越强烈。要以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为人民立德立言的人文情怀,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扎根浙江大地搞研究,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聚焦省委中心工作和战略需求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要深刻解读好70年来中国和浙江大地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新时代中国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学理阐释,大力加强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为“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学理支撑,扩大话语影响。

  谋“实”,必须在“躬行实践、经世致用”上守正创新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强调的是一种方法。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浙江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扎根于浙江大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从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和模版,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思想的翅膀,多做大学问、真学问。要突出实践导向。“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到社会实践中敏锐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以“理论之思”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是理论研究多出成果的基本方法。当前,浙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矛盾问题比较早、解决的办法思路也相对走在前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探究;克难攻坚的创新举措,需要我们及时作出理论概括;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应。像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增强浙江发展软实力;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都是社科理论工作关注的方向、研究的重点。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沃土,也是话语构建的富矿。要深入基层开展省情研究、实践调研,努力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方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注重问题研究。“三分调查,七分研究”。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调查研究“关键是调查后要善于研究,抓点时要善于管窥全豹,跑面中要能够见微知著,综合提炼”“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科学的方法,必须十分注重调查基础上的深入研究,不仅要重调查,更要善研究。要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判断的工作,努力形成各类管用、好用、适用的对策,让对策变成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最后成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提升原创能力。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原创的标准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阐明独到的见解、提出独创的学说、揭示未知的规律。在当前的科技条件下,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研究资料和海量数据。如果只沉溺于书斋中的知识获取、满足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沙盘推演、局限于“从数据到模型”的研究方式,其学问就容易陷入浅薄、苍白和虚无,其理论就容易产生“肌无力”,在实践中缺少生命力。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抓住各个学术领域的重大问题,加强基础研究、运用研究、政策研究、交叉研究,努力推出更多有理论深度、实践厚度和创新力度的研究成果,开学界之先风、执学术之牛耳、领一代之风骚,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铭刻浙江标记、作出浙江贡献。

  重“意”,必须在“多出精品、志成大家”上不懈追求

  习近平同志强调,“意”,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这提出的是一种导向。当前,评价一个地方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衡量一个地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强弱,最重要标准看的是精品。没有精品力作甚至是传世佳作,就谈不上与时代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同志在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我们寄予厚望:“浙江历史上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将来也完全有可能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出现以大师为统帅的学科学派。”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的定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功力,“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勇攀高峰、不断超越,推出更多标注伟大时代、标记浙江特点的精品力作,切实担负起“三个地”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职责。要以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抓手,突出“今、古、人、文”主题,以当代情怀贯通古今,持续深化浙江当代发展研究,着力加强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和“浙学”文化阐述,推出一批学术精品,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大师。扛重任、出精品,不是冥思苦想就能完成的,更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做到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强社科理论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强“四力”来锻造过硬本领、造就力作巨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重要的政治工作,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提升社科理论战线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多学科综合性劳动,要练就过硬业务本领,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善于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这个大舞台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真正在工作上有几把刷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需要沉下心来“坐冷板凳”的清苦活,要持续深入转变作风学风,围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研而不深、华而不实、有数量缺质量、少高原缺高峰问题。做学问就像大浪淘沙,经过岁月淘洗、沉淀下来的才是金子。要秉持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情怀和操守,坚守而不保守,活跃而不浮躁,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在为国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社科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始终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定位,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强化组织联络、指导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能,努力营造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迭出、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