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慢工出细活 名画续木缘 东阳工匠蒋宝良以刀为笔

2019-01-31 16:17:09 来源: 蒋昊非 杜娅玲

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城区艺海北路的蒋宝良艺术馆“弘瑞堂”。外部是一座木质门楼,飞檐翘角,朱漆涂金,牛腿、雀替、琴枋、斗栱等等,无不精雕细镂,显示着精致的品位。步入室内,高贵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少而精的木雕屏风和壁挂雕工严整,线条流畅,形神兼具。

出生于东阳雕花家具制作之家的蒋宝良,13岁就在父亲影响下接触木雕和家具制作,后又前往广东学习红木家具雕刻。与各地木雕工匠的交流,让他对平面浮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09年,他创办了东阳市吴宁弘宝堂木雕加工厂,并开设了“弘瑞堂”艺术收藏馆,开始东阳木雕红木精品雕刻创作。如今,他享有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蒋宝良认为,东阳木雕需要创新,但在当下,弘扬传统更为重要,因为传统永远是创新之根。

在世人的印象中,东阳木雕装饰性强,多用于建筑与家具装饰,极少能进入收藏界。为了提升东阳木雕的价值品质,蒋宝良以刀为笔,以红木为缣,用东阳木雕丰富的技法演绎中国传统名画。

“东阳木雕与传世名画的结合,必须寻求‘再创作’。”蒋宝良说,名贵红木颜色比较深沉,如果图像雕刻精细,会使作品远看一片模糊,因此蒋宝良在东阳木雕既有雕法之外,把红木家具中的“刮磨”功夫移植到雕刻中,使打坯、修光与刮磨的用工比例,达到了3∶4∶3,这样一幅作品的耗工是普通木雕的10倍,但经过刮磨之后作品会显得光彩熠熠,达到作品图像、技艺手段和名贵雕材的最佳结合。

在制作上,蒋宝良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一件作品从选材到设计,再到雕刻成品,一般要两年时间。每道工序都用手工,细微处只能用牙签裹着砂纸打磨,直到整件作品散发出沉静雍容的气息。

蒋宝良曾历时5年创作《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这是一组12座插屏,雕刻厚度为2厘米,以厚重的题材、丰富的层次、宏大的场景,阐释了东阳木雕浅浮雕技法的精微之美。

他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现代建筑制图技法,清晰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建筑园林的风情。建筑规模之宏大、雕刻程度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但难能可贵的是,画面并未沦于建筑元素的堆砌,相反,借着背景的映衬,“灯火楼台、宴饮达旦”的传统雅士生活气息,令人心荡神驰……

作为东阳木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宝良说自己想要传承的东西很多,“手工技艺的传承是题内之义。最值得传承的,还是作为工匠该有的从容雅致的心态。”

接下来,蒋宝良还计划建造一个博物馆,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展示、研究红木家具雕刻艺术的基地。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