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金妙勇:用书法与传统世界链接 做专注的写字人

2019-03-13 15:30:38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近日,墨池第二届“向经典致敬”全国《心经》书法作品展获奖名单揭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雍书苑创办者、我市青年书法家金妙勇的作品入展。大展邀请了佛教界“网红”延参法师,著名书法家陈明之、李良东、李双阳为评委,金妙勇以一幅行书《心经》成为金华地区唯一入展的书法家。

  “书法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不是审美,而是日常。”金妙勇说,当下时代给书法赋予了太多外在的意义,而他的书法历程,只是在回归书法作为日常书写的本原。

  高中时代,作品赴日交流

  刚过不惑之年的金妙勇与书法结缘于小学时。上世纪80年代的佐村山区夜晚,没有任何娱乐方式,金妙勇就和孪生哥哥金妙雄对照着学校发的字帖练习硬笔书法,“写好字,做好人”的朴素家传成为兄弟俩最大的练字动力。进入宅口初中后,金妙勇的硬笔书法获得了全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这在学校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1990年,金妙勇通过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的考级。当时考级分三个等级:能品、妙品、神品。金妙勇的书法作品被评定为“妙品”。

  高中时,偶然的机会,金妙勇看到了柳公权字帖,“那感觉是心驰神荡,没想到古人能写出这么漂亮的书法作品!”他开始废寝忘食地练习柳体。1990年,他的书法作品被选送到日本交流。

16内容.jpg

  参加比赛,文印小哥夺冠

  也许是过于沉浸书法,1992年高中毕业时,金妙勇在千军万马中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被挤下来,他的哥哥也未能幸免。次年,金妙勇决定放弃高复,来到城区西街老市政府对面的一家文印店打工,用微薄的收入支持哥哥复读。

  文印排版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字体,金妙勇在此间邂逅了王铎的行书。一有空闲,他就在废纸上练字。书法,排遣了他高考失利后的精神苦闷,也让他找回了生活的动力。

  选择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打工,金妙勇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高中老师告诉我,东阳书法水平最好的人是包中庆和陈金彪,他们都在市政府工作。”这家文印店是当时市政府指定的文印点,所以,他就来到这里“守株待免”。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金妙勇把王铎的字帖快练完了,才等到了这两位“大咖”,他壮着胆子呈上了自己的作品。

  “我是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文印小哥居然能把字写得这么好!”回忆起当初那一幕,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金彪依然很兴奋,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时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包中庆,也获得了首肯。从此,隔三岔五地,金妙勇就主动拿着自己的“作业”向他们请教。

  1994年,市里举行职工书法比赛,陈金彪通知金妙勇参赛,竟然获得了一等奖!也就在这一年,经过两年复读,金妙雄考进了西南农业大学。

16内容2.jpg

  游历求学,进入书法堂奥

  这一次获奖,金妙勇自嘲为是“上帝之吻”。因为在此之后,他数次冲击省级书法比赛都折戟,让他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你需要专业系统的学习,找到正确的路径。”时任市文化馆书法干部的郑和新推荐金妙勇到省文化馆进修。前来授课的省书协副主席汪永江、中国美院教师吕金柱评析他的作品时,一致认为他“具有天赋但未入门”“要让笔画动起来,气势贯通”。吕金柱的话犹如棒喝,让金妙勇顿悟。“吕金柱老师还专门以美人作喻,认为美人之美不仅仅在于皮囊,更在于神韵。书法亦然,要形神兼备、以神驭形,而非形浮于神。”

  1998年后的这次进修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金妙勇果断辞去工作,自主创业,只为了有更多时间可以从容研习书法。十年磨一剑,2008年,第六届全浙书法展征集作品,金妙勇顺利入展。之后,沙孟海展、陆维钊展等省级权威书法展上,都出现了他的作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4年,金妙勇的书法创作迎来了冲天一飞:在这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承办的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中,金妙勇的作品获得最高奖——优秀奖,全国共28人获奖。同年,他的作品还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大展。金妙勇因此被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优秀会员,并如愿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全市13位中国书协会员之一。

  在此期间,金妙勇一直未放弃求学。他多次参加了省书协举办的书法篆刻培训,2017年又负笈北京,拜入著名书法家张旭光门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提升,张旭光对他大为赞赏,评价他的悟性与水平“走在全班学员前列”,为他题字“大雍书苑”。次年,他还被推选为北兰亭书法艺委会委员。

  与古为徒,追求风规自远

  在业界,金妙勇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行草。尤其是草书,他恪守“二王路线”。众所周知,两千年的草书发展史上,为人所称颂的只有“四个半人”: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以及出家的“半个人”怀素。因为,草书尤其狂草对写书之人的要求极高,它不仅需要功夫,更需要天赋。为了在草书表达上达到连绵不绝、收放自如的地步,金妙勇未敢稍有放纵,每天不辍严格训练。“草书之美在于流畅,在于千变万化中的烟云缭绕。”金妙勇正色道,流畅其实是草书的线条与笔画给人的一种艺术感受,但它并不等同于草书的创作过程。事实上,它的书写速度非常缓慢,诚如张芝所言:“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草书真正的美是借助了理性的书写来表现,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作为铺垫。

  他回忆起2014年创作“四堂杯”全国书展作品时,初稿《送无可上人游越》完成后,挂在墙上一个多月,越看越觉有缺憾。那一个多月里,他正在临摹文征明的法帖。后来灵光一现,何不试着融合文征明与苏轼的书法风格?一念驱动之下,新作一气呵成,最终一举夺魁。

  “中国传统书法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金妙勇笑着说,这种千锤百炼既是一种刻意的学习,更是一种无意的坚持。他非常喜欢孙过庭在《书论》中的一句话:“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也就是让自己的字看起来不快不慢,不急不恼,恰到好处。而他也只想认真地当好一个写字人,专注于当下,把书法作为生活的内容,“犹如吃饭、睡觉,书法在我的生活中,也是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