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行走山路40年 乡村医生用残躯守护山村“生门”

2019-03-20 14:48:46 来源:东阳日报 黄保平

  “阿婆,最近身体怎样,胃口好不好?来,我给您量下血压……”12日一大早,三单乡大蟠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何新能骑着三轮车,带着那个贴有“十”字的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药箱,来到村民张香球的家,为老人检查身体。这是何新能行医多年以来每天都会上演的画面。

  他学成回村为山民行医

  何新能是大蟠溪人,今年56岁,3岁那年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15岁时又丧父,家中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们抚养长大。

  身为残疾人,何新能特别理解病人的痛苦。初中毕业后,他下定决心学医救人,并被村里推荐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从此踏上了学医之路。1980年学成后,何新能选择回到大蟠溪,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刚行医时,有的村民家里困难,何新能只收些药材的成本费;有的老人看病后拿不出钱,何新能也不去催讨。有时候,一年下来,村民赊欠的医疗费有好几百元,在那个年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何新能深知村民的不易,总是很体谅,时间长了也就不要了。

  三单乡被称为“东阳的西藏”,大蟠溪村则堪称为“西藏的西藏”,出入极为不便。虽然离城区仅40余公里,但在新怀万线通车前,驾车进城需要1个多小时。早些年,大蟠溪不通公路,只要病人有需要,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也不管山高路险,何新能都会义无反顾地出诊。遇到危急病人时,为了早点赶到病人家中,他一瘸一拐地小跑,脚常常被磨出血泡。

  40年来,何新能在山路上跋涉,一双双磨破的鞋见证了他这半辈子行医路上的艰辛历程。

  他“捡”回了许多村民的命

13内容.png

  “咚咚咚……”一个深秋的凌晨,何新能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原来,距离大蟠溪十多里路的一个小村,有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其家人赶来求医。

  凌晨2点多钟,天还下着雨。何新能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打着手电筒准备出发,妻子张秀然也起床了,她放心不下丈夫,一定要跟着去。

  十多里的小路,对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异常艰难。一路风雨交加,一路步履维艰,夫妻俩搀扶着在崎岖而泥泞的山路上跋涉,走了将近2个小时来到老人家里时,身上差不多湿透了,但何新能全然不顾。

  打针、吊水、喂药……老人病情转危为安,一家人对何新能感激不尽,老人更是逢人就夸:“何医师心肠特别好,多亏了他救治,我方捡回一条命!”

  大蟠溪有甘竹山头、仙家地、西栗树屋等6个自然村,有1000多村民。这些年,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一旦生病就医非常不方便,何新能就主动上门服务。6个自然村中最远的王水、仙家地,开车去得半个小时。平均每天,找何新能看病的有十多人,多的时候二三十个。平时,何新能还经常去6个自然村巡诊,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好医疗保健、预防卫生等多项工作。为了提升医疗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何新能克服种种困难,每年坚持外出培训学习,“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山里的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何新能常常告诫自己,医生就要坚守医德,一切为了病人。

  他死里逃生仍为村民服务

13内容2.png

  作为乡村医生,哪些村民患有慢性疾病,哪些村民需要定期上门巡诊,何新能都了如指掌。平时,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就会去找何新能,只要病人一有不舒服,不管什么时候,何新能都随叫随到。遇到有的急病看不了,何新能就赶紧让患者去三单乡卫生院。

  去年5月18日下午,何新能骑着三轮车去三单乡王水自然村给村民量血压,开到一处急转弯时,刹车突然失灵,三轮车翻了,何新能重重地摔了出去,昏了过去。幸好一名村民路过发现,他被赶来的妻子送到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立即进行手术。

  昏迷4天后,何新能醒来了,他的颈椎、腰椎骨折且头皮撕裂伤。在病床上躺了3个多月,何新能的身体才渐渐恢复。那一次,村里很多人来看望他,有的老人很少出远门,但得知何新能摔伤了,不顾年老体弱,走出大山来看他。见到他们,何新能的眼泪夺眶而出……

  大蟠溪卫生室是三单乡卫生院的前沿站,平时,何新能还负责为三单乡卫生院收集村民资料。三单乡卫生院负责人吴晓东对何新能十分熟悉,他说,其实何新能摔伤住院不止一次,前年,他为村民上门体检时,因为山高路不平,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

  “偏远山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驻村医生,何新能知道村民交通不便、就医困难,总是尽自己努力帮助别人。”吴晓东说,40年来,他用坚守与坚持,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院后的何新能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又背起药箱到村里巡诊,他的脚比以前更瘸了,但他说:“只要把村民的病治好了,我就发自内心地高兴。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虽然因身体残疾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但我从没想过放弃。”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