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第三批“第一书记”上岗 35周岁以下干部占六成以上

2019-07-10 10:58:21 来源:东阳日报 陈云

  “我们将端正态度,沉下心来,深入群众,理清思路,结合软弱后进村整转工作任务,理清‘四张清单’,拿出工作规划,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的成长与村级组织发展变化同步伐、共前进.......”7月9日上午,在全市第一书记工作会议上,千祥镇升楼村第一书记王晨,作为全市第三批“第一书记”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这天,32名机关干部被正式选派到基层担任农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

  自2015年以来,我市共选派3批149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职。他们入村工作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村集体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三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受到了基层干部的尊重和肯定。

  各展所长 真心真情真服务

  2017年,我市选派了第二批机关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软弱后进村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们各展所长,以真心真情真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所在各村带去了“看得见的变化”。

  吴宁街道三合和小区“第一书记”王晓文是一名教师。创国卫期间,每天早上6点半,王晓文总会准时和小区干部一同晨检、劝导。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合和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东阳江镇双合村地处山区,集体经济薄弱。该村“第一书记”杜欢庆到任伊始就马不停蹄走访摸底,在征求村民的意见后,积极联系市禾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帮助村里流转了350亩荒地。靠着每亩305元的租金,村里每年增加了10余万元的经营性收入,顺利完成“消薄”任务。

  佐村镇珊门村位于偏远山区,该村“第一书记”吴海林充分利用“公路人”的优势,主动联系交通部门,帮助修建了一条连接村子和村内水库的道路,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村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轻有为 85后90后勇挑重担

  此次我市选派的“第一书记”中,35周岁以下的有21名,占总人数的60%以上。

  “基层是年轻干部‘墩苗’的肥沃土壤。”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市里对此次选派工作的相关政策作了调整,优先从85后中层正职和90后年轻干部中选派,旨在通过重点难点工作考察识别干部,锻炼培养年轻干部。

  为让“第一书记”的基层工作更有目标性,市委组织部与市农村农业局列出了任务清单——重点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培养“红领青年”、落实“五议两公开”制度、强化党组织服务能力、着力化解信访矛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落实。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许旭锋在当天的会议上,与“第一书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工作中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勤下村、勤走访,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还要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资源、信息等优势,为村里解决实际问题。”

  据了解,市委组织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落实“第一书记”管理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同时,严格具体的考核奖惩制度,也将激励“第一书记”们产生立足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