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东阳木雕首位省级女大师 把小楷写上自己的薄浮雕作品

2019-08-28 10:02:02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楠江情,丁酉年荷月。”在木雕半成品的左上角写下这行清秀的小楷后,杜菊芳后退半步,审视了一番,然后搁下笔,嘱咐工人拿到车间继续加工。

W020190828350079861053.jpg

  “薄浮雕和小楷更搭哦!”杜菊芳笑着说,去年开始,她正式在自己的木雕作品上自主题词,不再搬用电脑中的字库,也不再邀请书法专业人士代笔,用这种自信大胆的举动,为自己的薄浮雕作品代言。在充满个性的题词衬托下,她的薄浮雕也更贴近“薄意”的本原,自有一种“美人娟娟隔秋水”的文雅韵味。

  攻木三十载,成东阳首位省级女大师

  2014年,在第五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出生于1969年的杜菊芳不负众望,成为东阳木雕界首位省级女性大师,结束了这个领域清一色男性的历史。她的成功,也鼓舞了顶起东阳木雕半边天的众多女性技师。

  众所周知,东阳木雕在现代已形成了“男性打坯、女性修光”的分工。15岁就开始学习木雕技艺的杜菊芳,却是业界少有的既会打坯又擅修光的女性。对她而言,这种“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式,只是为了能赚到更多钱,却没想到会在多年后成为评大师的加分利器。

  20世纪90年代末期,杜菊芳南下广东,在红木家具企业专门从事修光。“红木质地紧致坚硬,打坯需要一定力气,这并不利于女性提高工作效率。”明智的她果断以发挥专长为先,决定把修光做到极致。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她较多地接触了薄浮雕。虽然薄浮雕在红木家具雕刻中只起到点缀作用,但它的文雅之美已让她深为着迷。

  在广东,杜菊芳还学习了家具制作。“要做好家具雕刻,必须掌握家具制作技艺原理,这样才能保证在不损害家具结构的前提下,用雕刻为家具锦上添花。”因为她勤奋好学、性格开朗,木工师傅都乐于指点。2006年,北京首都博物馆国子监复制皇帝宝座,杜菊芳凭着出色的技艺承揽了这项业务。2009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中,这件宝座获得了金奖。而在接触宫廷家具制作与雕刻的过程中,她不断涉猎中国传统木作技艺,承制了以“三交六椀”为主要纹饰样结构的宫廷门窗,以及各种宫廷藻井等,打开了宾馆、寺庙等仿古建筑装饰业务局面。以精微致广大,她还涉足传统建筑模型制作。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她为峰会欢迎晚宴制作的餐桌摆件“西湖十景”之雷峰塔、保俶塔、湖心亭、龙舟、城隍阁等,摆上了主桌,引来了各方好评。

  专攻薄浮雕,得师真传开创薄雕新境

  广作红木家具以镶嵌螺钿为一大特色。对此,杜菊芳也不会错过。一幅螺钿镶嵌图案由若干独立的单元构成,每个单位就是一个块面,在上面还要用薄浮雕技法刻出花纹。“传统螺钿雕刻在雕出大块面的轮廓后,再在块面上用线条刻画出图案,这样立体感不强。”杜菊芳就尝试着用下脚料练习东阳薄浮雕,在大块面上分现若干小块面,做到线面结合,使螺钿雕刻增强了立体感。从广东回来后,她又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波骨木镶嵌非遗传承人陈明伟的工作室,雕刻大型红木壁挂《清明上河图》,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骨刻上的薄浮雕技艺。

  在螺、骨、木等各种材料上尝试薄浮雕的经历,使杜菊芳练就了不同于一般木雕艺人的手感,做到了方寸之地游刃有余。因此,本世纪初她与潜心薄浮雕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邂逅时,双方均相逢恨晚。随后,她进入徐经彬工作室,从事大型薄浮雕《耕作图》的创作。

  “徐经彬大师对艺术的追求实在令人感佩。”杜菊芳说徐经彬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坚持原创,绝不从众;二是关注生活,深入实际;三是挑战极限,精益求精。“他每次创作精品都要实地写生,追求生活与艺术的真善美。”杜菊芳说,在雕刻《耕作图》时,徐经彬把细节的处理都交给了她,当时,杜菊芳提出东阳农民在耕作时都习惯穿旧衣,因此图中人物的衣服上最好有补丁,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建议补丁位置。徐经彬让她大胆尝试,她用刀尖刻出了农民膝盖上补丁的线脚,得到了大家高度认可。由此,徐经彬放心地让她主持《耕作图》的雕刻。“有悟性、能静心、雕工好”,徐经彬如此评价杜菊芳,并欣然收她为徒,决意让她传承大型薄浮雕技艺。

  在探索薄浮雕技艺的过程中,杜菊芳总结出了“薄而有神、薄而有骨”的要诀。她说,薄胎瓷器虽薄却挺,靠的就是高岭土撑起的瓷骨。薄浮雕的最高境界是“秀骨清相”,“骨”从何来?关键在于线与面的结合,不能全靠线刻,而要适当融入块面功夫。“当下的薄浮雕有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为了片面追求薄而淡化了块面,但全靠线条是撑不起画面立体感的!”尤其是图案越复杂的画面层次越多,如果片面追求薄,那么就会造成某些雕刻部位的高度低于花板基底高度的现象,看着很别扭。因此,对于复杂画面,她会把雕刻厚度控制在1.5毫米,大型画面则控制在3毫米。最薄的作品,雕刻厚度仅为0.8毫米。”构图的繁简、体量的大小、陈设的位置,决定了薄浮雕的雕刻厚度。”杜菊芳说,薄浮雕的“薄”是一种相对厚度,要因地制宜,一切以美感为准!像她创作的《江南水乡》,长近2米,宽75厘米,雕刻厚度仅2毫米。

  在不断精进并张扬花鸟题材薄浮雕优势的同时,杜菊芳传承了徐经彬的山水和建筑薄浮雕技艺精髓,也形成了用写生保证原创的做法。她在深入虎鹿镇蔡宅村写生的基础上,选取该村4座厅堂,创作了一组4幅小挂屏《厅堂之美》,每幅画面都突显了传统民居的不同特色,融建筑、器物、家禽与花木为一体,场景生动而祥和。她的山水自开新境,如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为题材的一组4件薄浮雕《云泽胜景》,在高1.5米的画面上,用1.5毫米的雕刻厚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各大名山的特色,山川、树木、建筑均历历在目,刀功细腻。整幅画面不着一色,仅靠各种刀法表现明暗、阴阳等对比,显得立体生动,大气磅礴。至于长4米、宽2米余的《故乡情》,更被她视为自己迄今为止原创薄浮雕的集大成者。在这件作品里,她以故乡为模特,以儿时乡村生活为内容,融入了东阳传统民居、山区小桥流水、传统春种秋收以及童年传统游戏等,画面清新素雅,格调宁静温馨。如果不看落款,几乎让人误认为是徐经彬大师的作品。

  书画雕合一,重视细节力求锦上添花

  薄浮雕贵在文雅,这需要工匠有较高的审美品位与相对全面的人文素养。杜菊芳深知自己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为了在木雕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2014年她就进入善工书院,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张玉海学习书法;2016年又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项鸿山水画创作专项研修班学习。

  “东阳木雕是线条与块面兼顾的艺术,学习书法可以深入领会它的线条、笔墨以及结体,在艺术本质上书法与木雕是相通的。优秀的东阳木雕作品,看着是一幅画,品着是一首诗,题名、落款与盖章同样要具有艺术品位,做到诗书画印四美俱。”张玉海说,东阳木雕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消费需求,就要让它的美与时俱进。但是,囿于绝大部分从业者文化程度不高,审美眼光欠缺,难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木雕作品的取名、题字、落款和盖章,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细节决定成败。它往往起着锦上添花或者画蛇添足的作用,绝非通常人认为的“瑕不掩瑜”。

  5年来,杜菊芳每周两次上课从不缺席,出差时必定携带纸笔墨,每日临池而不辍。“美育是最好的人生观教育。”她笑着说,习书5年,收获的不仅是一手娟秀书法,还有丰富的美学体验,以及在生活中践行美的能力。“美是一种自律。当我每天都在追求美,渐渐地我会发现自己无法容忍细节上的瑕疵,对木雕艺术的要求自然变得严格苛刻起来,渴望自己能与技艺融为一体。”为此,每次在给自己的木雕作品取名、题字前,杜菊芳都会阅览书籍,反复揣摩。在作品名称拟定后,又反复研究题字的位置与形式,“写在哪里,横排还是竖排,用什么字体,字号大小,等等,还要考虑落款与盖章的匹配,往往需要费时好几天。”对她来说,让木雕作品臻于完善,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