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医共体管理团队:为百姓织起全新的“健康网”

2019-10-22 13:38:06 来源:东阳日报 蒋雯

W020191022328762337492.jpg

  “医共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卫生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实现健康东阳目标,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老百姓发病率更低,健康水平更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医共体管理中心主任、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如是说。

  2017年10月底,我市启动医共体试点建设,是全省首批实施医共体建设的11个县市之一。我市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同时成立了医共体管理中心,该中心是医共体建设的管理决策机构,共6名成员,分别是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市中医院院长汤加利、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郭兰中、横店医院院长李正良、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院长汤大明、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张旭明。

  医共体管理中心成员们认为,要推进全市医疗更快更好地发展,光是做好一家或者几家医院的建设是不够的,一定要构建新体系、激活新机制、创建新模式,将6家市级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全力提升所有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为百姓织起全新的“健康网”。他们潜心研究,认真梳理,已制定出台34个制度,破解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一系列难题。

  为破解乡镇医院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难题,管理中心成员们想出了建设“医共体人才池”的方法,实行人才“统招共用”。“医共体人才池”一改以往由各基层医疗单位独立招人策略,变为全市统一招录,新招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定向培养毕业人员,全部纳入“医共体人才池”管理,经牵头医院共同培养后,由医共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调配,在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城区进行轮转工作,且优先满足山区和半山区乡镇医院的工作需要。同时,我市已开始建设人才公寓,让医共体人才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城区,解决了子女就学问题,留住了人才。

  管理中心成员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基层医生诊疗能力弱,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他们制定了一套针对基层全科的模块化培训办法,包括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急救技术及心电图、影像学等7大方面的17个模块群,涵盖了基层90%的常见病种,每周一批,每批4个班,每班10人,每个模块理论培训2天,临床实践5天。培训后经理论实践考核合格后予以发证,每个模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每月工资增加50元,促使基层医生从“不愿学”到“争着学”。截至目前,共培训61期1214人次,考核1035人次,通过906人次,考核合格率87.5%,实现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全覆盖,对提升基层能力起到了“短平快”效果。

  此外,我市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还将市人民医院成功的经验进行移植,通过组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经济管理和成本管控、推行基层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医防融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保证医共体建设有序稳步推进。

  医共体改革一年多来,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29.32%,住院人次上升89.51%;在两个“总费用”有效控制的大前提下,实现了“四个更优”,即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更优,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3.8%和22.8%;区域病人流向结构更加合理,县域内和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0.1%和65.14%;群众获得感更加明显,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缩短到5分钟;医务人员积极性更有效激发。

  我市的医共体建设,打破传统的“吃大锅饭”模式,解决基层人才问题,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表彰。我市“医共体人才池”建设、模块化培训等工作得到了副省长成岳冲的圈阅并批示。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