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我手写我心 两入全国展 金笑珍书法作品入展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9-11-27 18:55:31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继2011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之后,近日,金笑珍的篆书书法作品入展第12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整个浙江共有7人的篆书作品入展,金笑珍是我市唯一的入展者。

  “这是我在知天命之年得到的最佳礼物。”今年刚满50岁的她并非专职书法家,而是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却用10年时间走入了书法艺术的堂奥,其字被书法导师王冬亮赞誉为“一股清流”。其人也如王冬亮所言,“真实而不彷徨”。

W020191127349208956033.jpg

  十年专攻玉筋篆

  金笑珍此次入展的书法作品,书体为玉筋篆,笔画纤细如线,均匀圆润,用笔刚劲如铁。晚清著名考据学家陈澧在《摹印述》中如此描述这种特殊的书法艺术:“篆书笔画两头肥瘦均匀,末不出锋者,名曰‘玉筋’,篆书正宗也。”也就是说,玉筋篆向来被视为篆书的正宗。

W020191127349218003032.jpg

  回顾自己的书法之路,金笑珍说这完全是“无心栽柳”。2008年10月,刚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成人教育班毕业的王子庸来东阳授课,她带着女儿去学习,看到有家长在陪练,也就抱着玩玩的心态拿起了笔,没想到就此迷上了书法艺术。

  初学书法,金笑珍钟情于临摹秦汉碑版,特别是《峄山碑》《泰山刻石》,给了她不少营养。2010年5月,“沙孟海奖”第七届全浙书法大展征稿,抱着试笔的心态,金笑珍投了一件小篆抱柱联作品,结果意外入展,并被吸收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由此,她真正与书法结缘。

  虽然学习峄泰两碑时有所悟,但金笑珍总感自己的作品去古人甚远。一段时间后,她选择了邓石如的篆书《小窗幽记》作为临摹对象。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编纂的修身处世格言,邓石如用玉筋篆演绎,书写圆润遒劲,刚柔并济;结字高古,丰腴饱满;章法布局疏而不散,落落有致,书风凝重大气又不失活泼飒爽。清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评价邓如石:“顽伯(邓石如字顽伯)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包慎伯(即《艺舟双楫》作者包世臣)推为直接二李(即指李斯和李阳冰),非过誉也。”

  相对于碑版来说,纸面上的《小窗幽记》更有亲和感。从邓石如的《小窗幽记》中,金笑珍学到了基本的字形结构和线条的厚重感。这份线条的厚重感,正是玉筋篆初学者最不容易掌握之处。为了更好地体会邓石如的玉筋篆特色,金笑珍又临习了邓石如的其他篆书帖本如《白氏草堂记》《千字文》,还有他的对联作品,基本上对篆书的篆法和篆字的结构比例了然于胸。

  2010年11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征稿,金笑珍以韩愈的《石鼓歌》为内容,创作了第一件手卷作品,结果又“意外”入展,第一次叩开国展大门。自此,她深陷于书法的黑白世界。

  咬定青山通瓶颈

  奇怪的是,在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之后,金笑珍的习书之路仿佛遇到了瓶颈,虽然她在省、市级的书法作品展中时有入展和获奖,却一直徘徊在国展门外。

  2012年10月,中国美院见习基地教学总执事王冬亮到东阳授课,金笑珍拜其为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和篆隶行草楷等五种书体。当时的她,心态摇摇摆摆,一度想放弃篆书。为此她请教于王冬亮,“我问王师,要不要改风格?王师说,不需要改,只需要多看同类风格的作品,完善表达手法。”王冬亮的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深,“王师说,要不要改,答案其实你自己最清楚。”

  在王冬亮看来,金笑珍的篆书有“二李”风格,严谨、安静,正是她的篆书本性。“王师还告诉我,在艺术中,他一向反对‘取长补短’的说法,只承认‘扬长避短’。汉末刘劭的《人物志》描述了各种人的自由与限制,认为每个人的特点都是‘天命’,唯有乐天命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

  书法技法最终的取舍,实际上还是依据生存体验的感知和反思,而不是百衲衣一样的技术拼盘。有了王冬亮的这番开示,金笑珍不再彷徨,咬定玉筋篆为主攻方向。她还在节假日频繁外出看展,参加短期书法班。2016年起,她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主办的王金泉导师班,至今未辍。

  随着创作的深入,多点层次感、多点参差变化,成了金笑珍的追求。在邓石如玉筋篆的基础上,她又涉猎了唐人李阳冰的篆书《城隍庙碑》《三坟记》,还学了一段时间的王福庵,因为王福庵的篆书和李阳冰的千字文有相似的地方,平正典雅里富于参差变化。“王福庵的篆字结体宽博,端庄典雅。尤其是他的千字文可谓另辟蹊径,字态结构秀美遒劲,颇具动感,气韵极为生动。”

  谦虚交流,不耻下问,深研古帖,提高眼界,让金笑珍的书艺实现了质的提升。细看之下,可以发现她的篆书风格玉筋为体、简淡为用,不激不厉、娴雅通达,是在五种书法都有所涉猎后所形成。她称这种涉猎为书法学习的“副路”,虽“副”却不可或缺,让她得以吸收大量传统营养,最终融汇峄泰,贯通李邓,突破瓶颈,作品成功入展第12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艺文兼备书我心

  此次入展国展,金笑珍说关键在于自己有了加分项:自作诗。她书写的5首近体诗都是自行创作,其中部分字属于篆书中的“生僻字”,辞典中查寻不到,经多番努力自主完成结体。这种创作,正是她在跳出“抄书”窠臼后,对“艺文兼备”的传统书法精神的践行。

  当下书法创作中愈演愈烈的“抄书”现象,让书法界重新思考翰墨与文章之间的重要关系。在今年5月于绍兴举行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学术论坛中,“文华墨韵,我书我心”成为书法家们共同的心声。

  幸运的是,去年,金笑珍参加的王金泉导师班引入了诗词课,在书友的鼓励下,金笑珍又加入“若樨诗词学院”,除了每年5次面授听课,平时还在家里收看网络课程。对于她这个理科生来说,学习古典诗词实为难事,她多次想要放弃,但“若樨诗词学院”的老师一直鼓励、督促、帮助她,迄今她已创作了30余首近体诗。在准备大展投稿的时候,她首先选择自创五律《春雨》试笔,“甘霖暖冻泥,瑞气醒幽花”,当首联跃然于纸上,她的心瞬间被触动了,心手合一如有神助……

  许多书法爱好者在自行创作时,往往栽倒在书写错误上,这也是金笑珍遭遇到的重大难点。她说,中国传统文字不仅有多种字体如甲骨文、金文,一个汉字除了有正体字还有繁体字、异体字,而且很多字有多个繁体字,在不同的词组里其繁体字也不同,极易出错;一些辞典中查不到的生僻字还要自主结字,更是容易造成错讹。她购买了大量参考书如《康熙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战国古文字典》《篆字编》《中国异体字大系》等等,一本《说文解字》更是被她翻得掉页。即使如此,仍有些字查不到正确的字体,除了向老师请教,她还从历代名帖和法书里寻找,又根据音形义严格考据,逐个攻克。

  第12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被称为“书法奥运”,除了堪称“天团”的学术评委会,还实行严格的面试制度,每位入选者都要到现场,复制默写参展作品,同时按照组委会指定的内容完成现场创作,多位选手在此环节铩羽而归。

  “新词一曲开怀笑,故墨千行感旧珍”,这是金笑珍创作的七律诗句,也是她对这十年人书俱老的感怀。这位坚守传统的女书法家,守着砚席,正朝着“诗书合一,翰墨载道”的目标,从容展卷。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