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机器拉糖 排剪剪糖 石盆糖农研发新机械

2019-11-27 18:58:33 来源:东阳日报 韦春森

  南市街道石盆村的白糖(学名麦芽糖)早已闻名遐迩,其白糖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该村“打白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道寿则说“自打有石盆村就有了打白糖”。最近几年,该村的白糖因用料考究,品种多样,口味纯正,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供应当地市场,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然而,几百年来,该村的白糖囿于传统小作坊工艺,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多数家庭作坊每天只能产出一作(每作用糯米60~80斤)白糖。由于青壮劳力外流严重,在村打白糖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白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为提高功效,减轻劳动强度,该村已有十来家作坊用上了“打糖机”和“剪糖器”,在传统手工作业中融入了现代新技术,改善作坊生态,赋能非遗活态传承。

  机器拉糖,一作只需半小时

  24日上午,石盆村吴思源启用机器打白糖,打一作100斤糯米发酵的白糖,仅需27分钟,其间还停下机器做过两笔买卖。若是传统手工,这样的量通常需耗时1.5小时,也就是说机器的效益至少是手工的3倍!“用上这机器,一天打两三作白糖不成问题。”吴思源说。

  制作白糖是个苦行当,在十多项工序中,打白糖最费力。以前,手工打白糖必须两个人轮换着作业。打糖师傅要迈开弓箭步,打起糖来身子前俯后仰,一不留意白糖面团就要下沉坠地,因此旁边得有人守候着。打了一段时间,打糖师傅就会累得气喘吁吁,必须替换其他人接着再打。

  引进“打糖机”后,打白糖不仅省时省力,还提升了白糖品质。近年,市场对石盆白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提高白糖产量,吴思源四处搜寻机器打糖的相关信息,还跑到江苏一食品厂家实地查看打糖机器,由于价格高,一套机器要价十多万元,且很占空间,觉得不实用,只好作罢。前年,他听说城东街道雅溪村有一位叫“老楼”的师傅在研制“打糖机”,便赶了过去,这时第一台“打糖机”刚做好。

  吴思源看了机器的操作后,当即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并决定协同开发更趋实用的新一代打糖机:把1.8升的发动机改换成2.2升,弥补了动力不足的缺陷;把3根穿糖棍的铁棒从26厘米增加到28厘米;把搁糖面团的木棍从“直筒型”改成“细腰形”,使糖面团在转动扯拉中不致外溢。引进了这台“打糖机”后,吴思源又用不锈钢皮包装机器下半部分,这样不仅美观、干净,还提升了安全系数。在吴思源的引荐下,该村多家作坊相继用上了“打糖机”。据了解,这台改进型“打糖机”操作灵便,效率高,深受糖农的欢迎。

  使用机器打糖后,原本的苦力活变得轻松多了,可以边干活边聊天,即便年纪较大的老人也能干。而且,省下的劳力可以提前进入嵌馅、抽糖带等后期程序。由于机器转动快,糖面扯得匀,拉得透,打出的白糖更松软,口感也更好。

  排剪剪糖,一摁截下几十段

  打好了白糖,嵌了馅,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剪糖。

  以往,剪糖一般是“一对一”,即一人从糖面团里抽拉出直径约1厘米的糖带,一人将抽出的糖带用剪刀剪成约6厘米长的糖段。这个活儿虽不怎么费力,但要剪匀称也很耗时,“想快也快不起来”。

  该村吴有门、吴思源、吴有权等制糖大户集思广益,经过精心设计,请机修师傅打造了由8把大剪刀组合而成的剪糖神器——“排剪”。根据传统规格和食用习惯,每把剪刀的间距设为6厘米,将剪刀柄分别焊接在上下两根钢棒上,用弹簧连接手柄,这样,一款简易的小装置就搞定了。别小觑这土里土气的小物件,用场可大了!

  糖农吴国平说,用“排剪”大大提高了工效,父母两人抽拉糖带,他一人掌剪就行。吴思源剪糖的动作更是麻利娴熟,4个人一起抽拉糖带,他都能从容应付,还能跑到售货棚里做上几笔买卖。只见他捋起数条糖带,稍作整理,往剪刀口上一横,随即一摁手柄,便“扑啦啦”落下几十段“糖株”,最多时一次可剪6条糖带!

  吴思源还曾在“排剪”手柄上安装过弹簧,采用“脚踏式”剪糖,后来为安全起见,又改用“手摁式”。为了剪糖更为轻巧,吴思源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段五六厘米木棍揳入铁手柄的末端,以增长动力臂的距离……

  由于该村作坊较普遍使用了“打糖机”和“排剪”,大幅提高了白糖产量。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和时间,为开发白糖新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赢得了商机。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