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和合东阳”主题征文之十四】精致的东阳人;在严州遇见东阳;追寻故乡之旅,圆梦东阳之阳

2019-12-30 13:47:09 来源:东阳发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是借文字表达对故乡透魂蚀骨的难舍情谊。

  家和万事兴,合力促发展。以“和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开幕在即。会前,我们通过征文的形式,拉近世界东阳人之间的距离。来自五湖四海的乡亲乡贤纷纷来稿,诗歌、散文、小说……形式各异,老酒、手工面、风筝、电影……这些记忆深处的一点一滴都成为我们对故乡最难忘的印象。

  故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富有诗意,无论怎样欣赏、赞美都不为过。这次,我们通过《精致的东阳人》、《在严州遇见东阳》、《追寻故乡之旅,圆梦东阳之阳》三篇文章,感受这份思乡、爱乡之情。

  精致的东阳人

  文 | 蔡伟 

  作者简介:蔡伟,浙师大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有一个问题会常令我处于尴尬中。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简单,而我来回答却颇为踌躇。这个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

  这个问题令我纠结的原因是我的祖籍为诸暨,我童年时代就在那个著名的石壁水库下的石壁山村度过(生活了四五年)。但我出生地却是东阳,而且从四年级下半年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是在东阳就读的,高校毕业后又在东阳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也就是说我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东阳。

  被浙师大作为人才引进后,几成无根之萍。当时金华建有诸暨老乡会,我因祖籍关系,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我首次参加老乡会,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因为宴会上我大致能听懂诸暨话,但却一句也不会说,身处其中,我感觉就像一个潜伏者或假冒的诸暨人。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继续留在这个组织内还是该自觉退出。不会说诸暨话的尴尬,只有亲历了老乡会聚会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后来接到通知,停止一切老乡会的活动,我就再也没有接到过聚会的通知了,而且渐渐地在金诸暨人QQ群也没有什么信息了。我不再陷入身份认同的尴尬中。语言的力量毕竟太强大,只要一张口,我的方言口音似乎就代表了我的归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回到东阳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到诸暨石壁更是寥寥。直到11月20日,我收到了东阳的一位领导的短信:

  “尊敬的蔡伟主任:您好!我是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斯响亮,现受东阳市委、市政府委托,向您发出参会邀请。大会拟于2020年1月1日在东阳召开,会期两天。不知您能否拨冗参加?您方便通个电话吗?想和您确认一下。谢谢!”

  我知道东阳人发展大会,这是杰出东阳人的狂欢,而我的成就是难与之匹配的。但东阳的领导还能想到我这个从东阳走出来的普通教授,内心还是十分温暖和煦的。我回答只要没有重大冲突,就一定到会。也许斯委员(后来了解到斯响亮是吴宁街道党工委委员)误解了我的意思,他接着又发来一则短信:

  “蔡主任,这个主要是看你们有没有空,市里不会说一定要参加的,没关系的,最主要的是想请你们知名人士帮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提提意见。”

  我本来想解释一下,但不知该如何表达,干脆就先冷一冷吧。但是,事情一多我却忘记再向斯委员解释。十天前我收到了一个快递,是东阳寄来的。拆开是一个制作精美的邀请函,而我对于东阳人“精致”的定义也将从这封信开始。

微信截图_20191230112926.png

  我不知这封信是不是斯响亮委员所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细心的他一定或向上汇报或向下吩咐,才会有今天这个快递,才让我深刻地体验了东阳人思虑与为人的周到精致。

  东阳是工艺美术之乡,其木雕、竹编世界一流。而东阳的木雕与竹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细到极致,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浙师大有个非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非洲木雕。相比东阳木雕,那种粗糙令人感觉眼前不过是些小孩子的手工作品。当然,那是非洲古时的木雕,它有的是历史价值,倘仅论工艺水平,在东阳本雕面前简直无价值可言。

  我也曾到过开化著名的根雕馆,那里面陈列的作品可以用“宏大”一词来形容,有的作品需要使用巨型起重机才能完成挪移。它胜的是气势,若论精致,那与东阳木雕博览馆里的作品也是难以同日而语的。而我面前的这封邀请函就巧妙地融入了东阳木雕元素——用一件特别精致的双龙戏珠(与一般双龙戏珠不同,它还雕刻了多只小狮)的作品作信封背面主图、二封封钮、三封及回执函主图。在东阳木雕馆里,像此类精品比比皆事,美不胜收。到过东阳木雕馆的人无不为之惊叹感喟,从一件件大师的作品里,参观者能够深刻地理解什么叫才智,什么叫创新,什么叫精致。

640.webp (2).jpg

  邀请函信封封口、二封底边、三封及回执函的另一主图就是淡雅如水墨画的一幅古建筑照片,那应该是赫赫有名的东阳明清建筑群(卢宅肃雍堂)。从这些建筑里,大家能够知道东阳人的精致不是突然生成的,而是有着明显的遗传基因。数百年前东阳人就能打造出如此精致的建筑群,而且其下水道设计之科学,做工之细致,连今天的建筑专家们都叹为观止。据说,自卢宅建筑群出现的数百年间,无论雨下得多大,无论周边有多少民房被淹,这里始终安然无恙。而今东阳作为建筑之乡,其工程已经走向世界各地。东阳建筑之所以红火了好几代人,与东阳建筑工程师与工人们那种对于精致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640.webp (3).jpg

  今天你若到东阳,一定要到东阳江边走走,你能感受到一草一木一石一桥安排设计的严谨细致。有一回我与老妻特意驾车赶回东阳,就是为了看东阳江江心岛上的灯展。灯虽不多,但精致美观还略胜金华湖海塘之灯展。

  至于你到著名的横店影视城,我就不用多说,大众的口碑就能说明一切。一个农民企业家,带领一帮泥腿子,在东阳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硬是在一无所有处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影视城,那不再是乡村,简直就是一个文化都市。如无精致的心态、精致的眼光、精致的手艺是断然不可能做到的!

640.webp (4).jpg

  东阳人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在本次大会接待工作上可见一斑。我在邮件回执中已明确告知我会自驾到东阳,只要给一份会议日程即可。但过了三五天又一领导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是我的专门接待人,并与我约为微信朋友。东阳人的细心在这位叫陈含明的领导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查了百度,得知陈含明为吴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他的工作应该很忙,但他仍于百忙中抽空坚持不懈地与我保持联系,唯恐接待中有何闪失。经我询问得知他是部队转业回乡,在部队已担任副团级干部。去年在浙师大培训了半年,一般人培训一个月就烦了,可他却乐此不疲,他告诉我十分仰慕高校教授,说自己真希望能在师大多学个几年。如此好学,大有东阳马生之遗风。昨天他又发来一张表格让我填写,内容包括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到达什么地方与回程时地,是否需要接送,可参加大会什么活动,有什么随行人员等等,组委会的严谨简直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令我大为感慨。

  我虽然已习惯了金华的生活,但自从斯委员的短信联系开始一直到陈主任在电话微信中的嘘寒问暖,让我的心重又飞回到了东阳。我想我也该精致一回,因而在邮件中认真填写了对办好大会的建议与对实现东阳更好发展的建议。我希望今天开始,自己又是一个对东阳尽力并能作出贡献的精致有为的真正的东阳人。


  在严州遇见东阳

  文 | 杜晓波 

  作者简介:杜晓波 ,东阳市南马镇龙山村后杜人,东阳市志编辑。

  懵懂少年时,我竟知道了,浙江有个地方叫严州。知道哪里是梅城,哪里是富春江,哪里是新安江,什么是水路重埠,什么是白帆点点,什么是高峡拦湖。祖父以织网鬻艺严州,出走半生,归来以严州风土回馈他的粉丝——我。

  长成青年,我才知道了,严州东阳关系特铁。20世纪80年代,东阳县城老车站,区区候车室。检票口每日挂出铁制班次标牌:东阳——分水、东阳——新安江。下面以小字标示途经车站:寿昌、更楼、桐庐。

  后来呀,我终于知道了,严州有着太多太多的东阳因子。以斯境东阳从艺者之众,天下能有几乎?祖辈因家乡的传统手艺立足浙西,衍生数以万计的东阳从艺人后裔,他们赓续东阳人的精神传统和走亲习俗,演绎出了无数三百里路云和月的亲情故事。

  在一封严州家书中,我读到东阳;在一个严州来电里,我听见东阳。

  小时候,邮差时不时给我家送来严州的信,地址栏是“建德县更楼公社……”。

  信里,我的表叔,画水镇西山籍人,母亲的姨表亲,向我父亲传递着来年春节的安排,诉说着家庭的变化和儿女的成长。

  表叔生在严州。其祖父一代1916年赴严做篾匠手艺,居住在东阳手艺工大本营更楼。他后来进了学校教书,与我当教师的父亲书信往来,关系甚笃。

  信从1969年我出生那年写起,写到了1996年,终于被电话代替。每年总有几次,来电号码显示“0571—64××××××”。  

  电话里,表叔说,儿子在新安江化工厂工作,女儿在政协上班。他加工资了,退休了,买房子了。春节计划来东阳……

  终于我在严州地界见到表叔,遇见东阳。

  2018年5月,艳阳高照,东阳市政协文史委东阳帮考察团走进建德,在该市政协举行东阳帮从艺史座谈会,邀请东阳籍移民后裔参会。我作为考察成员,邀请了表叔。发言中他热泪盈眶,讲述了祖辈做篾、开糖坊、饭店的坎坷,演绎了父亲及自己两代人到东阳老家寻访物色对象的爱情故事及五代人和东阳老家亲戚情同手足的感人情节。

640.webp (5).jpg

▲东阳帮从艺史座谈会,左二为笔者表叔

  中午聚餐后,考察团与参会人员握手言别,表叔依依不舍,站在市府大门口,向我们挥手。直到车子离开很远了,他硬朗的身子还立在原地,粗壮的右手还在空中挥舞。我鼻子一酸,热辣辣的泪流刹时漫过双眸。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中午,我在严州偶遇东阳。  

  2013年元月下旬,隆冬的大地寒霜素裹,笔者来到建德市大洋镇开展风车诗采风。大洋籍好友、药企营销经理金新明面带神秘地说,东阳移民遍及镇境各村,中午时分带我拜访几户东阳移民家庭。

  麻车村向阳自然村,趁午餐未开筷,金经理带我到邻居家串门。这是东阳移民王桂荣家庭。祖辈木匠,民国年间从千祥镇王宅村徙居。攀谈中欣闻,村旁满山杨梅每年带来不菲收入。他大女儿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回到了靠老家的磐安工作。他说,如果不是思乡心切,这哪有可能呢?

  用完午膳,去了山对面的向阳自然村马岭山居住点,探访东阳后裔金宝林家庭。父辈为石匠,民国年间从横店新屋移入。金宝林大洋土生土长,东阳话艰涩变味,“呕呀嘲哳难为听”。而妻子竟是1980年从东阳千祥娶来,说起家乡土话抑扬顿挫,“如听仙乐耳渐明”。他俩都说,严州东阳两地联姻,如果不是思乡心切,这哪有可能呢?

  金家出来,车驶长岗脚村,走访东阳籍老木匠陆润浪的爱人。和大洋镇各家各户将客堂作为祭祖场所一样,他家客堂上,靠墙摆放供桌,桌上有插香台、灵牌、烛台、香灰缸等物什。供桌上面的墙上,贴着祀祖对联和堂号。堂号赫然,儒意洋洋,曰“四维堂”,即画水镇白泥塘村祠堂名。陆妻说,如果不是思乡心切,这哪有可能呢?

640.webp (6).jpg

▲严州家庭的东阳堂号

  在一个严州东阳村,我解读东阳。        

  2018年6月,笔者赴中国快递之乡桐庐县钟山乡寻访东阳帮后裔,走进陇西村。村中吴为主姓,另有蒋、马、陆、王等姓均来自东阳,有30多户,100多人,占总人口6.04%。

640.webp (7).jpg

▲陇西村景

  画水镇岩下籍后裔蒋地奎为我述说前世今生。祖父蒋仲满1903年迁居,是木匠。内舅是泥水匠。再会同东阳雕花匠,组织了一班人,1916年承建了莪山畲族乡莪山民族村山阴坞自然村李氏祠堂。该祠为畲民李承涛出资,历时10年才竣工。系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0.webp (8).jpg

▲桐庐山阴坞村李氏祠堂

  一座古建,亮出了东阳的传统建筑技艺,留下了东阳帮的从艺物证,便纵是兼有徽派风貌又何妨。

  那泥水是东阳的砌法,那大木是东阳的构架。看外廓,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察内景,三开间两厢一明堂敞厅,前进戏台,后进祭厅,天井两侧设看楼。混合梁架。拜先祖,二进两次间靠后墙放木主牌。

  那雕花雕的是东阳的花。精复繁美,大梁、牛腿、雀替、裙板无不精美绝伦。大梁雕戏剧故事,牛腿雕山水楼台,雀替雕卷藻花纹,裙板雕吉祥图案。

  严州,纵然已在百年前失去了建制,但名字依然习用。我要穿越万水千山寻找你,我的严州的东阳家人,就算你在水之湄,山之巅。

  如今,你们在严州过得意气奋发,正在奋力逐梦,但故乡东阳的亲人在时时召唤着你们的回家。两江明月是你别后烙痕的岁月年轮,绵绵青山是你思乡的影像背景,南北两乡巨变更是你不眠的牵挂。

  来吧,来吧,快回来吧,严州的东阳家人!趁你容颜未老,趁你籍贯未改,趁你亲友还在。请你们把所有美好的讯息都带回家来。

  来吧,来吧,快回来吧,严州的东阳家人!趁此良辰好景,品一品家乡清澈香醇的茶,喝一喝甘美易醉的红曲酒,尝一尝新鲜喷香的焐肉馒头。故乡将用最地道质朴的礼仪欢迎你!


  追寻故乡之旅,圆梦东阳之阳

  文 | 贺为

  作者简介:贺为,兰州市政府研究室《兰州发展》编辑部。

  趁着春节长假带着妻子和儿子,我们踏上了“寻亲之旅”。一场筹划了很多年的旅行,这次终于成行了。

  孩提时代留下对故乡的记忆,四十多年来对故土的眷恋和那些无数次惦念着的——村落里的学校;学校边那个简陋的篮球场;清晨,村口卖货的小铺里三、五个老爷爷在喝着家乡的“老”酒、吃着毛豆,聊着家长里短;碧绿的池塘映出蓝天白云的秀姿,青山绿水间一块块金灿灿的稻田;后院里的“风谷车”、“打谷桶”,还有需要两个成年人才能推动的“石磨”;屋后那堆埋着甘蔗的土堆……时常被那些印记“敲击”着。

  “柿祥村”——我一定要找到你!

  很多次给妻儿讲起那年,我的外公去世,我和母亲赶赴东阳老家的夜晚。

640.webp (9).jpg

▲左一为笔者

  记得那天我们赶到义乌时已是深夜,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街道上早已没有了行人,只有昏暗的路灯孤零零地伫立着,已经没有发往东阳的班车了。搓绵扯絮的雪下着,冷啊!母亲问我:“我们走回去你能走得动吗”?那年我才六、七岁,哪知道走的是多远的路?只是坚定地说:“能”。母亲没有再说什么,默默领我去车站旁边的小摊上,买了一小碗盛着热气腾腾的骨头汤和油炸小豆腐给我吃了。好像是一毛钱,还是七、八分?但那个年月这似乎属于“轻奢”了。吃完我们提着两个军绿色的帆布旅行包,顶着雪虐风饕向东阳走去。

  路上母亲不时地问:“冷吗?”我也不时地回答:“不冷”,其实我的身上都有了汗啦。我的确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了东阳老家。哦,这就是我的老家。哦,这就是我的外婆,一个说话总带着笑的大个子老人。太累了,上床,睡觉!

  不知道睡了多久,迷糊中听见窃窃私语声。等我睁开惺忪睡眼,看到是母亲和外婆在说话,是我听不懂的东阳话,唯一懂的是在她们的交谈中外婆不时地哀叹着,母亲好像是在不停地劝慰着。

  看到我醒了,外婆起身向屋后走去,一小会儿,外婆就端出了一碗面条。高足碗里泛着油花的汤,又细又白的面条整齐的排列着,有一只拨了皮的熟鸡蛋,一点点碎碎的翠绿葱花。味道非常清淡,但是非常好吃,可嚼起来不像是面条?看我很疑惑,外婆和母亲都笑了。母亲告诉我:这叫“索粉”,是用大米为主要原料做的。从那时起,“索粉”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这就是故乡,这就是妈妈的家。

  外婆住的房间是长方形的,不大的房间,陈设非常简单。进门就看到右手边有两张黑色的、雕刻着纹饰的,像一个小房间一样的床,床边有一只带着盖的小木桶,房门一开刚好就被挡住了。床的对面有一张也雕刻着花纹的黑色方桌,桌旁有两只圈椅,桌下还有两只像小鼓的,空心的磁凳。方桌旁有一组雕刻纹饰的大柜子,柜子上横挂着两只大铜锁。穿过房间紧挨着的是一间厨房,弧形的灶台上有两口黑油油的大铁锅,灶台对面有一个简陋的碗柜,已经被擦拭得非常光亮、干净。上面整齐、有序地放着碗筷等等,厨房不大但收拾的相当地干净。

  后来的日子里,我的一项工作就是经常在厨房帮助生火。挺好玩的,堆在灶台旁的稻草需要捆扎成一小把,缓慢地放进灶膛里,再看火的燃烧情况,慢慢地拉着风箱,呼—哧,呼—哧,呼—哧,随着拉动的风箱,火苗一高一低的跳跃着。偶尔火势弱了,就需要再添加上一把稻草,拿起旁边的一根磨的光亮光亮的竹筒吹吹。那时还小,就觉得这一切都特别新奇、好玩!

  外婆家的院子有一对儿黑色的,高高的大门,有成年人的一拃多厚。屋顶两边有三层的马头墙。门槛很高,我每次过的时候都觉得很困难,总想着,干嘛要把门槛修这么高。

  进到院里首先看到的是两只和我差不多高的,放在青石板围成的凹槽里边的大水缸。紧挨着就是一间摆着一张大方桌,两边分别摆着两张小方桌的大客厅。只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大方桌两边各放着两张椅子。

  ……

  从杭州坐动车向义乌行进的路上,我的大脑是空白的,透过车窗默默看着外边飞驰而过的一栋栋独立或联排的别墅,不时惊叹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力搜寻着记忆中的故乡,努力寻找出从前的记忆。

  当班车驶进故土的一瞬,映入眼帘的已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景象。天呐,这是我记忆中的那个东阳吗?白墙、黛瓦、马头墙都已经被一栋栋整齐、有序的现代建筑所替代。班车继续前进着,道路两边一栋栋的现代建筑不断一闪而过。

  思绪又让我回到了那个时候的故乡——自打外公去世后,母亲每年都要利用寒假或者暑假回东阳老家一次,陪陪外婆,而我有幸成为了小小陪同。记得有一年跟母亲回去,正好赶上了放池塘。全村老少一起上阵,青、壮年撸起了袖子、挽起了裤腿,摩拳擦掌,等着抽水机尽快把池塘的水抽完好下去“抢鲜”。

640.webp (10).jpg

▲笔者父母

  池塘里好几台抽水机在加紧工作着,一会儿池塘底那黑黝黝的泥慢慢露了出来。大人们冲了下去,用手在黑黑的泥里翻出了莲藕,他们说可以直接吃的,很好吃。我不知该接还是不该接?我以为他们在逗我这个从西北来的小孩。所以,我只能惊讶地张大着嘴,疑惑地摇着头。等有人就用傍边小溪里的水清洗一下,美美地嚼起来,我才小心的咬一口在嘴里试探的咀嚼起来。啊!那个甜,是我没有尝过的。以至于到了成年,只要家里买了莲藕我都会给儿子经常讲起这段经历,让他也尝一尝生莲藕的滋味。

  池塘里居然有这么多的东西,各种鱼,有鲢鱼、有鲫鱼,但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鱼,体型不大身上有黑、黄色两色的斑块,背上的鳍是立起来的很硬,鱼肚两边的鳍是展开的,也很硬。看起来像那个年代的三叉戟,样子更有点像黄辣丁,这是第一次见到。蚌,那都是一木盆一木盆的被分给各家,被黑泥裹着,这都怎么吃啊?

  看着乡亲们都那么喜悦、兴奋的样子我怎么能一个人傻呆呆呐!我也疯去了,下到了池塘里边。在黑泥里踩啊、踏啊,拉着大人的衣角在池塘里转悠,尝试着在黑泥里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滑滑的黑泥随着小脚的落下,在脚趾缝里和脚的两边迅速分开,脚一抬起黑泥又快快的把脚印埋没,有一种丝滑般的感觉。

  当然,故乡的池塘也会让孩子明白,得意忘形是咋回事。这不,一脚踩到了不知什么上边,脚边出血了。在有那么多大人、孩子的场合我忍着没有哭,现在想想真的是硬挺着啊。一群大人围着一只小脚进行紧急抢救,有人舀来清水清洗伤口,有人在烧稻草灰,有人还在嘴里念念有词的念叨着什么,反正东阳话我也听不懂。

  太阳落山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火红的夕阳透过朵朵云层渐渐的洒落,把天空染得红彤彤,把大地映得金灿灿。夕阳照亮了树杈,树杈变得金绿金绿的。炊烟在袅袅升起,家家户户都在精心烹制这一天的收获,各种食材和调料在锅里被热油煎、炸、炒后的香味在村子的上空四处飘荡,孩子们不停的咽着吐沫,期盼着美味即成。包括不同口音的我在内,都在村里的打谷场上、在学校边的篮球场上撒欢着,等待着家长们的召唤 ,好尽快享受美味佳肴。

  哎呀,炒蚌肉,这种好吃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蚌肉经过各种调料的浸渍和高温热油的侩烤后,变的白白的,搭配上青红椒和葱段绿,被器皿里的油脂衬托的娇艳欲滴。口水要流出来啦,赶紧下筷啊。可是菜还没有上完,大人们都还在忙活,我怎敢动啊!

  好了,好了,外婆、妈妈上桌动筷了,那我就先来一块蚌肉。喔,那个鲜和那个香,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又有点辣辣的,让我几十年来都惦记着。我也曾极力在市场上搜寻着---蚌,也曾不停地重复制作我怀念着的“美味”,我要复制我心目中的美味,复刻我心中日夜思念的故乡!

  还有一碗碗的鱼肉,没有什么复杂的调料只看到姜、葱和一丁点干红辣椒。把鱼肉搁在碗里,上笼蒸,蒸熟后可趁热吃也可以放凉了吃,但不管怎么吃都鲜美极了。我更喜欢吃凉的,棕色的汤汁像皮冻一样,包裹着鱼肉,夹一块就着米饭,经过牙齿反复的咀嚼,把鱼肉的鲜和大米的香融合在了一起,充满整个口腔,让我实在无法忘掉。每次碰到浙江老乡都会问起这种鱼肉怎么做,可都说:说不上。

  “柿祥村”我说了一定能找到你!

640.webp (11).jpg

  可是放眼望去已经是满地野草,房屋大多已经荒废,零星的有一些像是厂房的建筑。只有新东阳二中气势恢宏地矗立在那里。

  踏上进村的路,那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怎么也都不见了?那总在枝头唱歌的小鸟儿,怎么也只成了我对从前的回忆?很多老房屋都已废弃,只剩残垣断根。有些三、四层的楼房里几乎都没有人居住了,听不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见不到孩子们做游戏奔跑的身影。没有了习习的暖风,听不到阵阵的蛙声。

  很幸运的是村口还有一个小卖部,但显得有点冷清。我和妻子、儿子敲门进去,小卖部里也只有一家三口正在吃饭。小铺里货品不多,就是香烟和酱油、醋。我告诉他们我外公是谁,他们很疑惑,毕竟几十年没有任何的联系啊!接着我又告诉他们我的姨姨,我的舅舅,我的母亲是谁,并告诉他们,我们今天来这里,仅仅是代表长辈们和我的姊妹们来看看老家,看看这块土地,看看他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了;这时候的女主人才缓缓地说:你们家是好人家啊,你外公和外婆对我们都很好的,他们帮助过很多人。你们家是很有教养的!几十年的惦记,几十年的盼望,这是我得到的最圆满的、最好的答案!时隔四十多年,我又一次在故乡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下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站在小土坡上,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雨伞,啪、啪、啪地响个不停。表亲已经佝偻的身姿紧挨着我,给我讲着以前的房屋位置,我恍惚着。那个我曾下去踩踏过的池塘不见了踪影;外婆家仅剩断壁残垣,屋后那埋着甘蔗的土堆也已不知了去向;那个学校只剩下了摇摇欲坠的半边,那个整日回荡着孩子欢笑的篮球场荡然无存。白墙,黛瓦,马头墙,绿油油的稻田,我记忆中的江南田园都不见了。这还是我多少次梦回过的故乡吗?

  据表亲说,大家都已搬迁了,市里统一改造,这里将会有一栋栋的新楼房拔地而起,大家都在盼望能早日实现。

  没找到我印象中的故乡,我得要尽快找到思念的美味佳肴美餐一顿,找回我对故乡永恒的记忆,否则,餐馆都要下班了。

  我谢谢了表亲们邀请吃饭的好意,打了一辆出租车,央求出租车司机,带我们去吃最地道的东阳菜。司机是位当地的美女,当她知道我们是来自祖国的西北城市—甘肃兰州时,兴奋地说,她的妹妹就在兰州做生意,她也去过兰州,还吃了兰州的很多小吃和牛肉面。这真的是路遇的缘分——她们是东阳人却在我们出生的地方为创造美好生活奋斗,为繁荣经济贡献力量。而我们的故乡是东阳,但我们的父母却让我们在西北重镇生根开花,为大西北的发展默默奋斗着。

  司机把我们带到了一家农家乐,据她讲这是最好的。这里装修很普通,食客却很多。老板娘很热情,让位,沏茶,倒水,点菜,麻利,干橵。“东阳沃豆腐”、“梅干菜肉”、“黑米甜饭”还有一种据说是东阳特有的鱼。有了美味佳肴怎能不来点家乡的“老”酒,可惜店里只有“古越龙山”,那也得来一瓶。

640.webp (12).jpg

▲笔者一家,摄于东阳

  离开故乡久了,思乡之情也就愈加浓重,常常会想起过去的事情。不论离开家乡的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总会有一种味道能让你久久眷恋。

  其实很多时候品尝故乡美食的过程就是在一解乡愁,一解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久居他乡的人,一直在寻找正宗的家乡美食,因为,美食就着乡情,这时,你的身体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享受原汁原味的家乡美食,才能吃出那种惬意的感觉和回味,也只有这时才能把久久的乡愁给缓缓地释放。

  我和妻儿行走在大街上,道路两边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在诠释着东阳几十年来的前进过程,繁华的商业也在向来者传达东阳人民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的精神!

640.webp (13).jpg

  美丽的东阳江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沿江的栈道让市民可以在饭后缓步而行,充分享受美好、惬意的生活。东阳人民坚持不懈的崇文态度和博学精神,让这座城市拥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世界,接纳世界,走向世界。东阳人民勤劳的传统,让这座城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俱获丰收。

  好的,希望东阳——我的故乡越建越美!更希望故乡的亲人们也越来越好!我还会回来!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