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和合东阳”主题征文之四】家乡的馒头

2019-12-30 14:22:33 来源:东阳发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是借文字表达对故乡透魂蚀骨的难舍情谊。

  家和万事兴,合力促发展。以“和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开幕在即。会前,我们通过征文的形式,拉近世界东阳人之间的距离。来自五湖四海的乡亲乡贤纷纷来稿,诗歌、散文、小说……形式各异,老酒、手工面、风筝、电影……这些记忆深处的一点一滴都成为我们对故乡最难忘的印象。

  故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富有诗意,无论怎样欣赏、赞美都不为过。接下来,我们通过《家乡的馒头》一文,品味儿时记忆中那屉热气腾腾的家乡味道。

  家乡的馒头

  文 | 许旭锋

  作者简介:许旭锋,东阳市委组织部。

  馒头熓肉是地道的东阳滋味,更是许多东阳游子的乡愁。尤其在画水南马一带,逢年过节若无馒头,就不成宴席。家里来客,主妇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买馒头。若恰遇馒头售罄,那只好向邻居借了。做馒头的人家,往往也会留几个以备不时之需,但若邻居实在急用,就先帮他解燃眉之急。结果恰巧自己家来了客人,拿不出馒头,只好再到其他邻居家借,待做好后还上。做馒头的借馒头,这不是稀奇事。

640.webp (9).jpg

  从我记事起,外公家就做馒头,揉面时的热火朝天、蒸煮时的热气腾腾、出笼时的香气四溢……都是儿时温暖的记忆。后来做馒头的手艺传至我家,又伴随我成长近30年。因为许宅馒头名声好,供不应求,年年不歇。直到前些年,母亲要帮我带小孩,实在没有空闲才作罢。

  传统的手工馒头制作,一般要经过制曲、做酒、和面、揉面、制作、预热、蒸煮、出笼、盖印等多道工序,任何环节工艺不到位,都会影响馒头的品质。

  夏日炎炎,荷叶亭亭。馒头旺季在冬天,准备工作却要从夏天开始。暑假里,我们就要摘荷叶、籴麦麸、挖蓼草,为制曲备好原料。蓼草洗净后装坛发酵,蓼汁拌以麦麸,荷叶包裹压实,稻草绑好悬挂晾干,制成馒头曲,又叫白曲。用白曲发酵做成的馒头口感才会纯正。

640.webp (11).jpg

  到了腊月,婚嫁喜庆的日子多了,做馒头也开始忙碌起来。正式做馒头前一天晚上,跟做农家酒一样用糯米饭与一定比例的白曲混和做馒头酒,一般隔夜就可以,做成的馒头酒并不甘甜,而有微涩。馒头酒里掺入面粉后和面,和出来的面要干湿适中,这既是个力气活,更是技术活。和好的面匀切为若干块,分块揉搓。揉成一块细腻柔软的面团,需要十来分钟时间,直至面团揉得像泡泡糖一样起泡了,这才达标。因此,年轻人在大冷天都揉得汗流浃背。平时不大干活的人,揉好一块面,往往手腕就疼了。面揉好后搓成条状,一块面团摘出14个面疙瘩,每个大小要一致,全凭经验和手感。接下去就是做馒头,要把一块块面疙瘩做成馒头,也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特别是在早些年,做馒头分头面和二面,头面为表、二面为里,叠在一起的两块面经揉搓,慢慢地把分量比头面还多的二面融入头面里边,头面也渐渐变成馒头的皮包在外面。但如果手艺不到家,馒头就会露馅。好在现在不分头面、二面,只需将一块面疙瘩搓成蘑菇状就可以,这就容易多了。

640.webp (12).jpg

  馒头做好后分放在蒸笼里,14个“蘑菇”前后左右间隔要匀称,刚好放一蒸笼,否则蒸熟后馒头之间粘连,会破相,影响品质。馒头在蒸笼里放好后,要经过预热,使之慢慢发酵变大。这时候,火候控制最关键,若温度过低,则发酵过慢影响时间,温度过高则会使部分面团蒸熟,不能再膨胀。所以此时,要不断用手试探蒸笼的温度,称之为“探笼”。一般每屉蒸笼要预热两遍以上,小“蘑菇”长成两倍大左右开始蒸煮。蒸煮时火力要猛,使之快速膨胀并蒸熟,火力不够的话,容易使馒头不饱满,成为“面饼”。蒸馒头时,往往十多屉蒸笼垒起来,蒸气从底往上窜,等最上面的蒸笼冒出蒸气,就可盖上盖子,再猛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笼了。馒头出笼也很讲究,需要身手和眼法很快的人手拿一根竹签,冒着燎人的热气飞快地在每个馒头上扎一下,这样有些吸气的馒头就会重新鼓起来。扎了也不鼓的馒头,则用手抓起来使劲摔一下,也会“起死回生”,让面饼变成白胖胖的馒头。

640.webp (13).jpg

  “出笼馒头陈年酒”,出笼馒头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这时吃起来最香,醮点红糖,一口咬去就半个,那才过瘾。然而,此时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在馒头上盖印。出笼馒头软,盖印时轻重恰当、醮水适中,盖出来的印才漂亮,否则印得偏左偏右、过浓过淡,也会影响品质。记得外公家的馒头印为“许源昌号”,想必祖上的馒头店也是老字号。馒头印好后分摊开来,等凉了以后就可以堆放收藏。直到这里,馒头才算真正做好。

  做馒头陪伴了我近30年,每年腊月和春节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候。特别是腊月尾梢,更是夜以继日。冬日夜晚,屋内热火朝天,完全不知外面情况。傍晚还有夕阳,半夜出门到八角井挑水,路上已有厚厚积雪。雪夜万籁俱寂,整个村庄都已入睡,唯有自己家灯火通明,透过窗子看着父母疲惫的身影,心里充满愧疚。不能忘记深夜里,母亲在灶膛边添火,累得睡着了,火星掉到柴堆上起了火;不能忘记清晨时,父亲在“探笼”时,端着蒸笼打着瞌睡;不能忘记寒冬里,哥哥穿着衬衫和面还挥汗如雨;不能忘记放学回家,弟弟放下书包就系上围裙来帮忙……

  寒假过后上学时,父母就会把春节里做馒头赚的钱,递到我们兄弟手上:“拿去交学费吧,你们自己赚的。”我们接过的是担当、是责任、更是期盼。馒头圆,象征着鸿运“满头”。对一个家庭而言,和合温馨,那是最好的“满头。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