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海军少将韦立汝多年来为桑梓添薪助燃 将军本色是赤子

2020-01-15 14:06:52 来源:东阳日报 韦春森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关注家乡建设,促进交流合作,传播东阳发展,讲好东阳故事,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为东阳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已成为我退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农民子弟到海军少将,韦立汝一直情系家乡,即便退休定居上海,也每年都会回老家南市街道槐堂村溪甘看望乡亲,并尽心尽力为村庄的建设建言献策,排忧解难。

  慷慨捐资建活动中心

  溪甘仅254户农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集体企业。长期以来,村民只能挤在几间沙灰墙的破旧矮屋里举行文化活动。由于年久失修,这几间矮屋已不敌风雨,屋顶多处椽桁霉烂,不仅影响颜值,更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018年,在韦立汝等有识之士和上级部门的共同支持下,破败不堪的韦氏宗祠得到修缮并改建成村文化礼堂,腾出部分空间供老年人活动。但是,由于礼堂占地面积小,村民的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为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2019年,韦立汝与村党务负责人徐月华等干部一起商量,计划把那几间矮房和两间闲置的粮食加工场改建成村民活动中心。然而,无水难撑船,建造村民活动中心的资金不是小数目,韦立汝主动请缨,揽下了筹集工程款的重担。他回到上海就与家人商议,自己出资20万元,晚辈们积极响应捐出20万元。在韦立汝的努力下,上海3位企业家也鼎力支持捐资80万元。而后,该项目又得到市财政“一事一议”的奖补款。

  2019年9月1日,村民活动中心正式动工。建筑坐北朝南,位于村庄中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6间,占地487.2平方米,高14.6米。活动中心前有一块空地,原为生产队的晒场,也是以前放电影、演戏曲的地方。为了排除积水,该村已在空地周边建了三面光混凝土水渠。目前,村民活动中心的主体工程已竣工。“这是溪甘最气派的建筑,以后村民再也不用为活动场地发愁了。这靠政府的支持,也是托韦将军的福!”该村77岁的马维珠动容地说。

  民心桥门前塘留佳话

  以前,溪甘的村路都是逼仄弯曲的黄泥路,最宽的就是进村的机耕路。路面坑坑洼洼,雨后泥泞滑溜,村民出行很是不便,汽车进出更是困难。2007年,韦立汝急村民之所急,四处奔波,筹集了五十余万元资金,浇筑了620米长的村主干道,其中两条进村道路宽8米多。村东面的溪滩上原先架着一座由5根石条铺设的小拱桥,宽1.7米,根本不能通汽车,连拖拉机也无法通行。每每山洪暴发,村民徒步过桥也是提心吊胆。2008年,韦立汝领衔筹资20万元,在进村路上架起了东西两座8米多宽的钢混跨溪大桥,名之曰“民心桥”,百姓却称之为“将军桥”。

  10年前,为了解决村民洗涤和消防用水之需,退休后的韦立汝又筹措资金扩容加固了村中的一口小水塘,建成了水域面积约3亩的“门前塘”。如今,该塘碧波荡漾,四周安装了大理石栏杆,成了村中一景。

  韦立汝虽身为将军,但十分平易近人,每次回村总要与村民开开座谈会,聊聊家常,有时还走门串户,看望慰问年长或患病的乡亲。2018年初,韦立汝在刚修建的村文化礼堂里走了一圈,立马送上6架空调和1台液晶大彩电。是日,他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敬老宴”,邀请全村老人参观了文化礼堂,并与父老乡亲共进团圆餐。

  不修旧居慷慨助乡亲

  韦立汝在老家的“十四间头”有两间旧屋,后墙已经出现了“凸肚”现象,屋子里有一张很旧的木床。“这四合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韦将军每年回村,总忘不了来看一看。”该村韦彦贵老人说,几十年来,韦立汝没有对自家唯一的老屋进行任何修缮,却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心心念念,慷慨解囊。韦立汝常与村干部说:“这两间屋子该怎样就怎样,我一切服从村镇安排,一切服从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绝不会给政府增添任何麻烦。”

  这位于196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农民儿子,从普通的海军士兵起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奋斗,一步步走进将军行列。2000年,他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2004年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大海涵养了他宽阔的胸襟,他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源头。“我是农民的儿子,溪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连做梦也忘不了家乡。我虽定居上海,但思乡之情永驻心田。回报桑梓是每个东阳人的心愿,这么多年来,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分内事而已。”11日,韦立汝在微信中如是说。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