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身边的战“疫“丨疫”线战士你们最美

2020-02-21 14:33:15 来源:东阳日报 李斐铭 苟子龙 葛丽君 李海燕 马洁如

  风雨袭来,很多人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责任和使命让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都无畏地冲到战“疫”第一线,默默地守护着医者的仁爱与大爱。

  市人民医院:硬手腕严防控保“医疗复工”

  连日来,市人民医院就诊人次数呈现快速上升,日门诊量已超过2000人次,住院人数超过1000人,手术台数达到30多台。医院坚持以硬手腕多管齐下严格防控,日常医疗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

  四条防线,严格防控毫不放松

  市人民医院设置了四条防线,对医院内部进行严格管控,被称为是控制院内感染的“硬手腕”。

  第一条防线是开辟第二战场。1月28日开始,市人民医院就将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转移到原广福医院,作为第二定点医院,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隔离治疗。与武汉相关的发热病人也全部分流到第二定点医院就诊。

  第二条防线是设立过渡病房。所有需要入住普通病房(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的病人,即使没有疫源接触史,只要有发热,就必须先入住有隔离措施的过渡病房,在过渡病房进行检查甄别,需要核酸检测的要进行核酸检测,直到有确切依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才能收住普通病房。

  第三条防线是“双测温”管控。从大年初四开始,医院就东、西、北三大医疗主楼实施“单入口单出口”管理,并在每个主楼入口和诊区入口设置双重测体温卡口,所有人员接受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包括医院工作人员。

  第四道防线是严把住院病人和陪客关。每个住院病人都要有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如有没有去过疫源地,有没有接触过可疑人群(去过源地、发热等)。病房限制陪护人数,凭身份证、陪护证、测量体温出入,禁止亲友探访。

  四条防线的管控杜绝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有效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全面预约,平稳有序“医疗复工”

  1月18日,市人民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关于市民有序就医的温馨提示》,就该院有序恢复日常医疗工作的相关信息和举措,向全体市民作了通告,强调了六大块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全面实行预约就诊。自2月19日开始,除急诊、发热门诊外,所有门诊实行线上预约制、分时段就诊。号源提前7天开放。医院公布了两条预约途径:通过东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和通过967999电话预约。原则上不接受现场挂号或加号。

  二是全面实行实名就诊。预约挂号实行实名制,要求提供正确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码等信息,就诊时也要提供有效证件。急诊患者可以先救治后提供有效证件。市民须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刻意隐瞒将负法律责任。无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967999实名预约。

  三是全面做好个人防护。通告提醒,市民就医须戴口罩进入医院,限一人陪同就诊,并要求配合二道关测体温。对有疫源接触史,且伴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者,要求主动前往发热门诊接受筛查。

  市妇女儿童医院:远程胎监护佑母婴安康

  孕产妇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易感人群,为更好地防控疫情,避免孕妇因产检去医院引起交叉感染,市妇女儿童医院孕产保健部开展远程胎心监护服务,让孕晚期孕妇“宅家”佩戴专属的胎儿监护仪,护航孕妈与胎儿的健康,受到孕妈们的追捧。

  “幸亏医院有远程胎心监护,不然孩子在肚子里有危险我们都不知道,如果当时就医不及时,后果也不敢想象。”来自六石街道的许女士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宝宝,感慨地说道。昨日,笔者了解到,在该院产科各大病区住院的90多名产妇中,其中17名产妇就有远程胎监受益的经历,她们纷纷称赞这项贴心之举。

  2月11日,孕34周+5天的许女士到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该院孕产保健部部长、大妇产科主任叶小姣主任医师在排除许女士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后,为她做了全面的产检,除脐血流S/D值稍偏高外,其余指标均正常。由于全市疫情防控形势较严峻,频繁前往医院做胎心监护会增加感染风险,于是叶小姣建议许女士佩戴远程胎监设备,居家监测胎儿状况。

  许女士遵照建议,当天晚上就开始做胎心监护。2月15日,许女士和往常一样在家进行胎心监护操作,监测数据显示:胎心率100次/分左右,胎心基线平直,提示须到医院就诊。正当许女士焦急之时,她接到了来自市妇女儿童医院远程胎监中心的紧急电话:“您的胎心监护异常,孩子有危险!我们派救护车马上来接您!”

  产前控制中心接诊后,判定许女士胎心监护无反应型,再加上许女士当天自觉胎动也较前减少,提示胎儿在宫内可能缺氧,于是给予许女士吸氧,并安排了急诊B超检查,复查胎心监护后考虑胎儿窘迫。在征得其本人和家属同意后,医生为许女士进行紧急剖腹产手术,术中发现其羊水混浊,脐带极度扭转。幸好许女士及时住院手术,有惊无险,最终母子平安,一家人喜极而泣。

  远程胎心监护系统主要由远程胎心监护仪、智能手机APP等软件组成,孕妇可以在家完成胎心监护,并由专家对数据进行远程解读,实现在怀孕期间对胎儿的远程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缺氧等危重状况。该系统适合孕32周以后的孕妇在家佩戴进行胎心监测。

  浙江省名中医、市妇女儿童医院院长郭兰中表示,在这个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时期,该院将发挥妇幼保健的专业专科特色优势,多措并举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便利,为母婴安康保驾护航。

  用勇气与担当谱写抗疫进行曲

  在市中医院,有这样一群白衣战士,他们舍弃小家,勇担重任,毅然奔赴抗“疫”一线。

  李冰陈、杨丹丹:抗疫“姐妹花”

  新年临近,市中医院ICU护士李冰陈、杨丹丹两位姑娘,早早地定下了回家的机票,目的地——湖北。

  年三十那天,两人接到了护士长召集增援的电话。就这样,这对湖北“姐妹花”毫不犹豫退掉了回家的机票,先后来到了市第二定点医院。

  一天12个小时的上班都闷在笨重的防护服里,没有午休,轮流吃饭,吃完就继续顶上,丝毫不敢懈怠,有时还会连续值三四个夜班。“不喝水”“能憋尿”是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基本功。上班时全副武装,出汗多,没补水,下班后常会出现一口气喝两杯水的场景。

  即使这样,也没有听见一丝抱怨,她们说,保持平常心,也就不觉得苦了。

  卢海燕:迟到的拥抱

  在市第二定点医院的半个月时间,市中医院ICU医生卢海燕回了两趟家,但停留时间却只有几十分钟。卢海燕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由于许久未见,儿子见到她的那一刻就要上前拥抱,但是为了儿子的安全,卢海燕只能拒绝。还给儿子一个结实温暖的拥抱,也成了卢海燕和儿子之间的约定。

  2月13日,卢海燕顺利结束了战“疫”前线工作,她终于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拥抱。

  金相丽:请战一线,贡献“影像人”的力量

  市中医院放射科医生金相丽在收到增援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去了市第二定点医院。

  作为“侦察兵”的她,每天都要为疑似病例以及确诊病人进行CT检查,细致地拍下“敌人”影像,随后进入机房更换床单,给机器进行彻底的消毒。平时给一个病人做CT只需要5分钟,现在快的也要20分钟,慢的则要一个小时。若遇到行动不便或是重症病人,需要上前搀扶。

  因为频繁洗手,金相丽原本细致嫩滑的手已多处开裂。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金相丽上班前几小时便不再饮水,并且提前备好了成人纸尿裤。

  胡敬献:医病也“医心”

  和大多数走向抗疫前线的医生一样,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医生胡敬献也是在年三十接到紧急支援前线通知。

  在市第二定点医院,胡敬献在工作中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慎重慎重再慎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严防每一个关口。临床中,有些疑难病例非常棘手,除了核酸检测这项“金指标”,肺部影像的判断成为非常重要的依据。

  除了医病,“医心”也很关键。工作中,胡敬献发现不少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注,如难以消除的隐隐不安,等待检测结果时的紧张,担心出去后“被歧视”等等。在这里,心理疏导成为胡敬献的另一项技能。

  隔离病房,我的战场我守护

  1月23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多年的横店医院护士马芳珍响应医院紧急号召,第一批报名参加一线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工作。

  2月7日上午,马芳珍接到通知,下午1点去市第二定点医院报到。马芳珍匆匆回家安顿好孩子,把家托给公公婆婆。为了不让父母特别是中风瘫痪住院的爸爸担心,马芳珍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要去市区医院上几天班,这几天就暂时先不来医院看望他们了。吃完中饭,马芳珍就带上前些天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奔上新征途。

  来到隔离病房,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原来自己病区工作截然不同,马芳珍的压力和责任倍增。疫情传染性强,容不得半点差错,每项操作马芳珍都要认真思考手或物品是否有污染。穿上密封的防护服、N95口罩、眼罩,使平时轻松的操作显得非常笨拙,常常累得马芳珍浑身是汗。马芳珍第一天上班的8小时根本不敢喝水、上厕所,最后一小时,她渴得喉咙冒火,下了班一口气就给自己灌下4杯冰水。

  上班第一天,一位大伯就给她个下马威,不停地在病房里嚷着、吵着找各种茬,不停地发飙,不配合治疗。学过心理学的马芳珍明白,这是大伯对病毒恐惧和焦虑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她接纳和理解大伯的情绪,并耐心地给他做心理疏导。大伯情绪慢慢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来隔离病房上班,也让马芳珍收获了许多的感动。每次给病人做完治疗护理,病人那感激的目光和连声道谢;每次把出院病人送到电梯口,看着病人出院时那份喜悦和如释重负的开心,她觉得自己内心拥有了满满的能量。

  “隔离病房,我的战场我守护。我只想在这次疫情中尽一份自己微薄之力。”马芳珍期待着早日战胜疫情,回家团圆。

  90后新横店人请缨到前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可有一群人的坚守同样可贵,他们看似默默无闻,却是“医生的眼睛”“新冠肺炎的侦察兵”,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就是放射科医生和技师。许洪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许洪泉是横店文荣医院放射科的一名技师,来自安徽,今年26岁的他是一个90后。“我年轻,现在家里也没有什么顾虑,让我去吧。”得知市第二定点医院需要抽调放射科医务人员后,许洪泉第一时间报了名。

  2月2日,许洪泉奔赴定点医院工作,如今已经19天了。在这里,他需要穿着防护服直接面对发热患者,为检查者登记,然后摆体位,进行扫描检查。送走患者后,他们还要投入到消毒杀菌工作中,防止交叉感染。

  得知许洪泉报名去了“前线”,家里人挺担心的,特别是他的妻子。“每次休息通视频,她总会‘啰唆’几句,要我一定得吃饱穿暖做好防护。”许洪泉话语间满是甜蜜。

  许洪泉和妻子在横店文荣医院相识相爱,去年刚刚结婚。今年春节,这对小夫妻原本打算回安徽老家看望一年未见的父母。但疫情暴发后,出于工作需要和安全考虑他们退掉了车票。去一线抗疫后,许洪泉也常在休息时和远在安徽的父母通电话报平安,请他们放心。

  在定点医院抗疫19天来,许洪泉一直吃住在医院,没有回过一次家。虽然非常辛苦,但他心里感到十分温暖,有“战友”的帮助、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令他感动的是,这期间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隔三岔五送牛奶、水果、馄饨、保养品等东西过来,这也更加坚定他要战斗到底的决心。“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考验,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有责任去和病毒奋战。”说完,许洪泉前往放射科开始了新一轮的夜班。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