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开通网上调解 接回返东员工 市仲裁院助力复工复产“不打烊”

2020-03-16 13:44:56 来源:东阳日报 金丽珊 方媛

  近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下称“市仲裁院”)工作人员余卓男历经三天四晚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为市剑华磁业、科灵装备制造、雄亚铝材等企业,从四川宜宾接回了61名返东员工,解决了这些企业复工复产中员工不足的问题。

  疫情期间,市仲裁院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出了“不聚集+不打烊”的网上调解等先进做法,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现了“零接触”,有效化解了劳动纠纷。此外,市仲裁院还通过进村入企、奔赴各地接回返东员工等举措,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网上“零接触”调解

  贵州籍员工余先生原在我市某红木家具厂工作,去年上班期间不慎割伤了手指,被认定为工伤。因受疫情影响,余先生的工伤鉴定和劳动调解事宜被耽搁了下来。

  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市仲裁院工作人员联系了企业负责人,通过浙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络平台,为劳资双方开展了网上调解。“仅用了两个小时的网上调解协商,双方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市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调解,企业一次性支付给余先生工伤保险待遇15万元。

  据了解,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调解仲裁工作,市仲裁院实行“不见面”办案五举措。一是对外公告专门咨询电话;二是登录“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或浙里办APP在线申请;三是邮寄材料快递政府买单;四是全部法律文书邮寄送达;五是全程网上办理。据统计,疫情期间,市仲裁院通过网络调解处理了33起劳动纠纷,结案金额达95万元。

  进村入企解困难

  疫情期间,市仲裁院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组织多名仲裁员加入党员先锋队,以企业“一对一”帮扶形式,为因疫情停产、停业、停工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设性专业意见。

  市仲裁院院长张雪芳是先锋队第六工作组组长。自接到任务开始,她每天要到南马镇走访十余家企业,深入车间了解员工返岗情况,用电安全、防疫措施等是否到位,确保企业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走访中,企业反映职工无法出入租住点,张雪芳便积极与南马镇政府联系,落实了临时通行证,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出入难问题;有的企业存在资金、原材料、防疫物资紧缺及员工返岗难等问题,她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单位,尽己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

  近段时间,张雪芳带领工作组走访企业100多家次,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解决问题10多个。

  奔赴各地接员工

  员工返岗难是很多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较大困难。为此,市仲裁院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派出王湘波、马江红、余卓男3名仲裁员,不远千里,奔赴河南、贵州、四川等地,帮助企业接回返东员工。

  2月21日至3月1日,王湘波被派往河南太康接返东员工。途中,他通过太康人社部门联系乡镇开通绿色通道,解决了返东员工因村庄封闭式管理、健康证等无法到县城的问题。为了确保员工返岗率,他又通过市人力社保局获取了在我市参保的当地员工信息,并逐一电话联系,克服了种种困难,分4批将太康341名员工接回东阳。“疫情无情人有情,很高兴能够为企业和劳动者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王湘波说。

  马江红完成了两次三地接送返东员工的任务,从江西、贵州等地接回251名返东员工;余卓男面对车辆超载难题,巧妙采取疫情低风险地区客座率可不受50%限制的办法,以最快速度从四川接回返东员工。

  据统计,市仲裁院工作人员从河南太康、江西乐平、贵州贞丰兴仁、四川宜宾等地,共接回返东员工653人。他们克服吃饭、出行、车上办公等困难,睡大巴、吃方便面、穿梭山路,不分昼夜,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