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一个村崛起一座“城” 花园村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生活

2020-04-24 16:23:22 来源:东阳日报 陈巧颖 王江红

  乡村振兴大会战,旨在按照“农业兴旺发达、农村人人向往、农民安居乐业”目标要求,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东阳样板。我市将全面实施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浙江特色新时代美丽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社会治理新模式、乡村管理新途径,破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力争把花园村建成为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实践典范、乡村未来社区的实践典范、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典范,为全省、全国乡村振兴提供“花园经验”。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园村一马当先走在全省前列,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特别是通过两次大并村,花园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如今,花园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4月22日,走进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村民络绎不绝。花园村办公室主任中心主任单小灿介绍说,便民服务中心现可办理16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今后,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村民还将享受到更多便利与更优服务。

  在花园村,村民不仅享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3项保险待遇,还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数字电视收视费(单向和双向)、电话月租费、老年人高龄补贴以及村民子女16年免费义务教育等31项福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二孩政策的放开,花园村还实施了老年公寓改扩建、幼儿园分园建设,并在全村开通天然气以及免费公交车等项目,将集体收入用之于民,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花园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花园集团先后投资数十亿元支持村集体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城市功能与秀美田园风光有机交融。在集团多元产业的带动下,花园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持续为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化发展“赋能”。

  2006年12月30日,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兴建的花园田氏医院如期建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村级医院之一。“医院建成后,受益最大的是花园村民。他们平时看病住院,除去农医保报销的部分,自费部分的50%由村集体承担。另外,花园村民和花园集团员工,每年都有一次免费体检的机会。”花园田氏医院院长邵燕芳说。

  2017年,花园商业中心投入使用,改变了花园村民的消费方式,不出村,他们就能购齐日常生活用品。花园商业中心综合体使用面积达6万平方米,涵盖了国际影城、健身房、服装店、珠宝首饰店、生活超市、培训机构等多种业态,对外辐射半径在10至15公里之间。此外,花园村还根据农业区、商贸区、工业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划分,培育了百货小吃、服装商贸、红木仿古、建筑装潢、休闲服务等多个专业特色街区,方便村民和游客购物休闲。

  城市化的服务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落户花园,如今,花园村常驻人口已超过6.5万,其中外来人口就有5万多,他们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花园集团投资7亿多元,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创办花园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六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无论是教学环境、设施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处于一流水平,在这里,花园村民可以享受学费减半、优先就读等优惠政策。去年,花园村还在已有花园幼儿园的基础上,新建了南山幼儿园,以改变学位供不应求的现状。

  村民方升朝原是一名电器修理工,目前在花园村电气处上班。“平时,谁家线路烧了、电器坏了,只要通过移动彩云拨打号码,工作人员5分钟内就会赶到,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方升朝的儿子也在花园集团上班,他妻子则在花园红木家具城做销售帮人卖家具。“我们村每月都给每位村民发放油、米、猪肉、鸡蛋等生活物资,非常贴心。”方升朝说。

  行走在花园村,不时可以看到一辆辆白绿相间的公交车从眼前驶过。原来,花园村从2015年起就开通了连接10个小区的公交线路,今年初又增添了电动公交车,公交线路连接到19个小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免费乘坐。这两年,花园村又对新并入的9个村实施道路连通工程,一条条沥青道路串起了12平方公里的村域,让更多村民享受便利出行。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花园村以前无古人的创造力,就地打造了一个“小城市”,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人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化服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城市来到农村。“中国已昂首迈进新时代。花园村将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好表率,致力为全国农村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经验和做法。”邵钦祥铿锵有力地说。

  突破瓶颈加快创新

  花园村成全省唯一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1587714820299_5ea29b04159bb8707915a35d.jpg

  去年12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东阳市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复函》,指出经省委改革委审议,省政府同意在东阳市花园村开展“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并原则同意《东阳市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标志着花园村正式成为浙江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据了解,在花园村开展“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是强村富村提升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浙江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志,更是全国统筹城乡体制机制突破的标志性改革,具有首创意义。花园村拥有69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87元。1981年,花园村史上第一个手工作坊——蜡烛厂诞生,同年成立服装厂,自此,该村开启了以工促农、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的带领下,花园村以“强党建、抓工业、兴产业、惠民生、善治理”为重点,坚持党委领导、党员带头不动摇,坚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不动摇,坚持发展工业实体经济不动摇,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富民不动摇,坚持打造中国农村样板、世界名村不动摇,实现了从“两创”到“两富”再到“两美”的华丽转型,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5万元。2016年7月1日,花园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年,花园村荣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名村综合影响力300佳”前三甲。花园村还是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中国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网友最喜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并被誉为“浙江第一村”“天下红木第一村”“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花园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等上百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空间规划、要素保障、基础配套、管理体制等制约了花园村的高质量发展和功能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借鉴镇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有益经验,加快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使产业和人才更加集聚,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最终目的是让花园村民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富裕的生活。”邵钦祥表示,花园村将紧抓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发展契机,补足短板、凝聚力量,落实好经济发展、农村建设、村民生活、社会和谐等四个“高质量”,为打造“中国农村第一城”而努力奋斗,让花园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农民,同时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经验和做法。

  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

  “三治融合”治出和谐花园

1587714820263_5ea29b04159bb8707915a35c.jpg

  4月22日清晨,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照例在各小区走访。几十年间,只要在家,他经常要到村里转转并现场办公,聆听村民的心声。

  经过前后两次并村,如今,花园村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万多人。然而这个人员构成十分复杂的超级大村,却凭借“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发展模式,做到了39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对此,邵钦祥表示,花园村始终坚持跟党走,不断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新老村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实现了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乡村治理经验的深度融合。

  两次并村后,花园19个村全部改组为“小区”,在村党委领导下分头开展工作,同时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等五个统一。以此为基础,花园村全力打造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领头雁队伍,所有村干部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此外,党员干部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参加活动,包括为村民办事,都不计报酬,不发“误工”补贴。凡涉及村庄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均由党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协商决定。花园村还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生态公约》和《村民道德公约》,以此约束村民日常行为。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大量外来人员涌入花园村。针对矛盾纠纷,花园村作了硬性规定:党员干部与村民闹矛盾,首先受到处理的是党员干部;村民与外来人员起争执,首先受到批评的是村民。

  “当天的矛盾当天解决”是花园村化解矛盾纠纷的准则,只要不是涉及原则或重大利益的矛盾纠纷,相关人员必须当天赶到现场协调处理;如遇到重大矛盾纠纷,也必须在3天内解决;3天内解决不了的,则移送村党委研究,如发现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则将其移交给公检法部门。

  “自治、法治与德治并举,村民心平气顺,同时逐步养成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好习惯。”邵钦祥表示,如今,花园村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各项福利丰厚,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和谐富裕、幸福美满的城市生活。

  邵清华:生活在花园村 我感到很幸福

1587714820326_5ea29b04159bb8707915a35e.jpg

  21日下午,走进花园村花园小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整齐划一、红白相间的小洋房。来到其中一栋四层半高小洋房前,村民邵清华正在打理房前屋后花坛里的绿植,他说:“这是2013年村里统一规划设计的楼房,即便拿到现在来看,依旧十分美观大方。”

  邵清华出生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伴随着花园村的发展而成长。

  在未并村之前,花园村只有180多户人家,他们都住在四合院里。邵清华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育有两儿两女,村里没发展起来前,生活仅能维持温饱。

  1981年,花园村先后办起了蜡烛厂、服装厂,其中,服装厂最早的生产车间就设在村祠堂内。邵清华的母亲是服装厂最早入职的18名女工之一,当时,邵清华年纪尚小,母亲忙工作,他就在一旁玩耍。后来,服装厂几易其址,邵清华家的房子也从泥房演变成为砖瓦房再到现在的小洋房。

  花园村土地贫瘠,种植农作物收成不好,因此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绝大多数人家都十分贫穷。邵清华的母亲、姨母都嫁在本村,他的叔叔、伯伯娶的大多是花园村的姑娘。“改革开放前,花园村是个有名的穷山村,年轻姑娘很少愿意嫁进来。”邵清华说,自己小时候出门赶集、上学,都要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上坡机耕路,可现在,村里到处都是宽敞的大马路,就连房前屋后也可以通车。

  从学校毕业后,邵清华入职花园集团,在花园宾馆上了几年班。后来,花园村成为木线的主要产地,邵清华抓住商机,到四川销售木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5年,邵清华看到村里发展快,又回到花园村,不久后,就和兄长一起经营红木家具厂和位于花园红木家具城的商铺。

  邵清华家离花园商业中心不远,步行只要10多分钟。吃完晚饭,他们一家人会出门散步,回家的时候经过花园商业中心,就进去买点食物和日常用品。“就生活设施方面,我们村跟城市几乎没有差别,而且村里的绿化做得特别好,到了秋季,我每天晚上都枕着桂花香入眠。”邵清华说。

  邵清华一家四口和父母住在一起,除了自住的楼层,其他楼层,邵清华都用来出租,一楼开了家店铺,其他房间则租给了红木家具行业从业人员。“我父母每月都能领取一笔退休金,日常开销无需我们子女承担。父亲还在家附近开垦了一块菜地,全家人平时吃的绿色蔬菜都不用上菜市场买。”邵清华说,依靠房屋出租,他每年至少能收租金10多万元,因而生活十分安逸和舒适。

  邵清华的女儿在花园幼儿园上学,学校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平时都由他母亲步行接送。“儿子已经上初中了,我希望他能考上花园外国语高中,不仅教育质量好,而且离家近,我们照顾起来方便。”

  在花园村,像邵清华一样生活无忧、家庭幸福的人还有很多。得益于村庄的发展和建设,他们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商人、创业者、企业家,在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经营着自己的幸福。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