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从中考失利到考上北大硕士研究生,古筝伴她逆袭——高宛仪:宛若新“筝”

2020-05-26 15:08:57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在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一个定律:“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从4岁开始学习古筝,整整19年,高宛仪为此付出的时间早已超过了1万小时。这19年来,她经历的关键转折点——中考、高考、考研,几乎都是在踩钢丝过独木桥,每个节点的失败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43621590424603360.jpg

  无数个痛哭的深夜,泪水没有让灵魂变得卑微消沉,而是迎来了蝶变。在获悉被预录取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乐器研究与演奏专业硕士研究生后,她决定以一场音乐会致敬过往,感恩亲友。5月29日晚上,在“清筝宛约”高宛仪古筝独奏音乐会上,你将会遇见这位独立美丽的东阳女孩。

  遇见却未预见,兴趣并不伴生甜蜜

  出生于1997年的高宛仪拥有一位当音乐老师的母亲。母亲的钢琴声让她在童年即迷恋上音乐。

  4岁时,母亲想让她学习一种乐器,恰好电视上正播放一场民族管弦音乐会,小宛仪指着电视画面中的古筝,说“我想学这个”。小女孩并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将会影响她的一生,这种二十一弦的中国传统乐器将会是她一生最长久的“伙伴”。

  学艺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本地缺乏好的古筝教育资源。通过多方打听,母亲在义乌找到了一位古筝教师,从此每个周末高宛仪都坐公交跨市学艺,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学艺的日子对一个孩子来说当然不全是快乐,母亲要求高宛仪每天完成课业后再练至少1小时的古筝。为了完成任务,高宛仪努力抵制窗外小伙伴们嬉戏时传来的欢声笑语的诱惑。记忆里的童年,没有动画片也没有躲猫猫,只有一遍遍的指法练习以及每个阶段反复弹奏的曲目。母亲总是很严厉地坐在一旁监督,有时候急起来,会情不自禁地揪她的胳膊,甚至用铁制衣架敲她的小腿。“整个学生时代,我与娱乐绝缘,没有和同学逛过一次街、聚过一次餐。”进入初中后,繁重的课业让她经常忙到晚上11点后才能休息。

  在外人看来,高宛仪是个“笨小孩”,虽然她的文科成绩不错,数理化却怎么努力都提不了分。这让她在初中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却仍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每次考试后面对惨淡的理科分数,绝望就如海水般将她淹没。在这样充满挫败感的岁月里,坐在舞台上自信飞扬弹奏古筝的时刻,是她最幸福的片段。

  历经时间打磨,坚持初心妙入神处

  中考时,高宛仪未能考上心仪的普高,而是进入了中天高中。很快,她就面临是否要走艺术道路的抉择——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母亲带她去北京拜访音乐学院名师,老师的话犹如当头一棒:“基本功不行,被耽搁了。”老师扫视了她一遍,又说了一句:“形象气质也不够好。”因为学业繁重加上饮食没有克制,此时的高宛仪体重达140斤,自卑再次将她深深吞没。但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基本功不好,我就花别人双倍的时间练习,形象不好我就减肥呗!”

  高中三年的每个寒暑假,宛仪和母亲都会远赴北京进行艺考培训,尤其是从高二夏天到高考前两个月差不多一整年,她基本上在北京度过。“付出巨大却没看见成功希望,这三年的压力远大于初中时期,父母、老师、同学都没人看好我,甚至自己也怀疑到底能不能考上音乐学院。”每每听到周边人质疑甚至是讥诮的话语,宛仪都是强忍眼泪——成绩,拖班级后腿;形象,和靓丽无缘;音乐技巧,未得到验证。但是,只要看到心爱的古筝,所有的不快就会抛到一边。良师的指点和鼓励,让她的技艺节节提升。除了每天要练习六七个小时,还需要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等必考科目,她就抽出吃饭时间啃课本。“大家都认为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能行!”日复一日,她的自学能力逐渐增强,尤其通过反复训练英语听力,想办法理解纠正错题,最后她的高考听力获得全班唯一的满分。在紧张学习之余,她勤加锻炼、控制饮食,两年时间减重40多斤,个子则蹿至168厘米,变得青春靓丽、自信满满!

  终于,在2015年高考中,差不多放弃整个高三阶段在校学习,仅在艺考结束后回校突击学习两个月的高宛仪取得了462分的高分,过天津音乐学院录取分数线80多分,远超过浙江省艺考本科分数线两百多分。那个众人眼中的“笨女孩”,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天津音乐学院。

  合理规划学业,挑战自我锚定北大

  天津音乐学院优越的平台打开了高宛仪的专业视野,她对本科学习作了阶段性规划,坚持每日课余练习古筝三四个小时,同时学习第二专业古琴。学习之余,她努力争取演出机会,2016年成为天津古筝专业委员会首批会员、天津群艺民族乐团古筝演员,参演了多场民族管弦音乐会。尤其是和民族管弦乐团的合作,强化了她的舞台应对能力和即兴演奏的技巧。大二暑假,她参加“盛世华筝”首届澳门国际古筝音乐节,获得了“敦煌杯”首届澳门国际古筝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大三时她策划组织“韶光七弦”古琴音乐会,既担任古筝演员,又参与编曲。她还参与了“音乐进高校”政府文化项目,在天津大剧院、津湾大剧院、南开大学等,举办了多场音乐会。

  专业性的学习让高宛仪的演奏技巧不断提升,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有了更深度的思考。为了掌握复杂的演奏技巧,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学习更多的艺术知识,更好地借助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听众产生“共情”,她把自己变成了“海绵”,拼命汲取一切能吸收的艺术养分,不仅不错过校内任何一场音乐会,还去天津大剧院勤工俭学,四年里欣赏了数十场国内外优秀的交响音乐会、舞剧。课余时间,她还在北京、天津两地欣赏各种门类艺术展览。

  大四时,高宛仪又陷入迷茫:是否继续在天津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作为艺术生,我总是被定义,被社会舆论定义,被不了解艺术的人们定义,‘艺术生就是不会学习’。我为什么不能跳离这个‘舒适圈’,继续挑战自己,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她想到了大一时室内乐指挥姚老师对她说的一番话:“如果你大学四年后,还是只想考古筝演奏的研究生,那我觉得你的大学四年并不是很成功。”她进一步想到,在本科学习中,音乐学院更偏向演奏技法和舞台表现的指导,这让她很少去深入探寻乐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当我了解到大部分中国人甚至不清楚古琴和古筝的区别,更多人甚至没聆听过一场正式的现场音乐会,我逐渐意识到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对于当代中国人的重要性。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培养完善的人格’。”

  梦想照亮前路,如愿以偿进入北大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人文学府,其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经过思考,高宛仪把目标锁定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乐器研究与演奏专业,并在网上搜索到该专业器乐导师,在b站上听完了他所有的课程。“这段经历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在考研过程中会有无数次的情绪崩溃和自我怀疑,倘若你的目标没有一个情绪支点,就不足以走完这段漫长的心路。”通过学习,高宛仪感受到了北京大学的艺术底蕴和深厚的人文氛围,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2019年3月份,因为获取不到任何考研信息,高宛仪决定到北大旁听老师的课程,了解该专业的考试方向和书目。在辗转咨询了数十位北大人后,她打听到了老师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然而,初次见面时老师就委婉地表示自己没有再招收研究生的计划。宛仪没有放弃,一直等到老师下课。在老师向学生们询问关于网络慕课的看法时,她勇敢地发表了意见,并表示她已全部听完了所有的网课,老师终于松口说可以试一试报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于是,高宛仪开始了每周从天津赶往北京大学旁听《西方音乐史》和《中国音乐鉴赏》的日子——早上9点从天津坐动车到北京南,再坐1小时地铁到北大东门,每节课都坐第一排,听完两节课后,不吃晚饭就坐在教室里自习,下课后8点半冲进学生堆里向老师提问,9点赶火车回天津,到校时已是晚上11点半。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5月份。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比较特殊,考生要先通过10月份的面试后,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考,而且对文化课成绩要求很高。在北大的面试中,面对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顶尖院校的选手,高宛仪事先精心修改英语演讲稿,反复聆听自己演奏的曲目录音,谱写了面试所需的即兴演奏段落,背下了一整本《中国音乐史》,最终通过面试获得全国统考的资格。随后,她又开启疯狂学习模式,在没有考试范围、没有复习提纲、准备时间不到90天的情况下,以384分的统考成绩,超出北京大学研究生分数线34分,其中音乐表演艺术这门专业课高达138分!

  “对于从小就被老师定义为笨孩子的我来说,这样的成绩是我呕心沥血才达到的。”高宛仪说,准备考研的两个月里,她蜗居在天津的小房子里,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以此让自己保持大脑清醒,记住更多的知识点。为了不浪费学习时间,她可以一个星期不洗头不洗澡。“无数次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会大哭一场,擦干眼泪后继续学习,因为我深知这是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我不是孤军奋战,我承载着自己的梦想、父母的梦想,还有更多像我这样并不聪慧、并不优秀,被别人定义为‘平庸’的孩子的梦想。我想要证明,或许我们生来并不完美,但是信念和意志可以让人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琴筝相伴,繁花满径。在等待入学燕园的日子里,高宛仪仍坚持每天练习古筝演奏至少五个小时。正如她说的那样:“如果说人生的常态是痛苦,那么如何在痛苦中寻找光明,如何在寂寞的人生中寻找游逸的志趣,创造出光华万千的人生哲学,是我永恒追求的母题。”

责任编辑:董之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