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一颗古典心 守护服章美

2020-07-01 16:40:15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你们是不是从横店过来的?”骄阳下,胡凯莉和金开泰行走在卢宅非遗街区,后面一位老者加快脚步赶上来,眼光停留在他们所穿的汉服上,眉开眼笑,“好看,真好看!”

  这对90后情侣不止一次在卢宅被游客当成横店影视城转场过来的剧组群演,起因则是他们身上的汉服,还有配套的发型、首饰。“感谢这几年电视剧的不断普及,很多人因此见识到了真正的汉服。”胡凯莉清丽妆容下的微笑带着含蓄和矜持,有种不言自明的古典美。

  然而,一般人还是看不出来,这一天,这对情侣的服装其实很穿越:胡凯莉穿的是明制圆领长衫,米白色罗纱料,里面是经过改良的橘红色吊带抹胸,下面是淡绿色绣花渐变四时花卉马面裙;金开泰则是一袭草绿色提花唐制圆领袍,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能看到它的母本。

  去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大量高度复原的唐制汉服,再次掀起了汉服热。而不久前播出的《清平乐》,又让宋制汉服走进了人们视野。“如果说清宫剧《延禧攻略》为大家普及了非遗知识,那么后两部剧就是成功地为汉服作了代言。”在《延禧攻略》里,胡凯莉和朋友刘宁被点翠、绒花、串珠等传统首饰制作技艺“俘获”,《清平乐》更是令两位小伙伴加深了对汉式首饰的研究,在追随汉服文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由质而文 汉服文化登堂入室

  胡凯莉来自兰溪,却在东阳加入了七八个汉服文化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阳有近千名汉服文化爱好者。而据较早组建汉服文化群的80后胡野透露,加上一些没有“组织”、俗称为“野生袍子”的汉服爱好者,这个圈子数量相当可观。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规模不小的圈子,像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一批年轻“美小护”自娱自乐,把汉服文化玩得风生水起。

  尽管胡凯莉一再强调自己的经历不具有代表性,但从她的述说里,仍能较为清晰地理出汉服文化的复兴轨迹:开始时用现代化纤布料制作毫无章法的“汉服”,使得围观者从新鲜好奇到侧目诟病;再是专业人士根据历史资料逐步复原,在形制、材料、纹样、色彩上趋于规范;然后追求服、饰、妆等各要素的统一,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逐渐融入当下生活。

  早期的东阳汉服群活动,因为服装形制、质量参差不一,常让旁观者觉得表演感太浓甚至很可笑。这种外界的反应刺激了一批高学历、重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服饰,寻找汉服文化的根基。“尊重传统就要尊重事实。中国服饰有着非常漫长复杂的变迁史,无论是服装的工艺还是服饰承载的礼制,都蕴含着丰富的学问。”金开泰说,汉服圈里有句名言“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服文化不能仅得其形而抛却其神,更何况了解汉服的形制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有针对性地逛博物馆、阅读中国传统服饰专业书籍、下载了二十来个汉服APP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东阳市的汉服爱好者逐渐拨云见雾,明晰了对汉服的认识,东阳的汉服圈也开始“拨乱反正”。去年11月28日,胡凯莉和姐妹们在六石街道北后周村举行了一次小型汉服活动,展示了明代妇女典型服饰,褙子、比甲、衫、马面裙等,匹配对应的发型与妆容、首饰,衣香鬓影,与村中的明代风格建筑相得益彰。这场活动让许多围观者转变了对汉服cosplay表演感的印象,“我至今记得一位游客说,只有我们这样的服饰才是与古建筑浑然一体的,穿着现代服装的他们却像是一群闯入者。”这样的评价让胡凯莉和姐妹们深为自豪,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分量。

  服饰妆容 汉服体系趋于全面

  为给更多人普及汉服文化,胡凯莉在抖音开设了账号“桃子姑娘”。每天,她会用直播形式,分享自己的各种汉服造型,包括如何根据当天的汉服形制,快速完成化妆、盘发。往往,一个简单的发型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宋明时期的女性尤其是少女的发型,相对接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现代服装也很搭。”她经常采用“垂髫”发式,让部分头发披散在肩部,只在脑后盘一个松松的发髻,但并不高耸。在她的推广下,一些对汉服“敬而远之”的朋友开始接受这一传统文化,刘宁就是被她“收服”的粉丝。供职于交通部门的刘宁在杭州读大学时就喜欢汉服,毕业两年后回东阳工作,参加了汉服社团组织的花朝节活动,惊艳的同时一脚“入坑”,买各种汉服,试各种造型,但始终找不到理想的状态。直到不久前,胡凯莉为她度身定做了宋制妆容,配上淡绿色褙子和杏黄色裙子,居然有种宋词描写的“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楹唇”的感觉。

  让刘宁开心的是,胡凯莉为她打造的造型与自己制作的绒花首饰匹配度甚高。为了搭配汉服,她之前买了不少发簪等配饰,去年10月,她偶然发现售价100多元的发簪,成本仅15元左右,“当时很天真地以为靠自己制作能省下一大笔钱,后来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技艺、创造力、时间等成本都是无价的。”话虽如此,刘宁还是跟着B站上的视频,陆续学习了绒花、缠花、点翠、通草、料器、蝶贝等首饰制作工艺,并在绒花和料器首饰制作上小有所成。作为明清时期普遍使用的首饰材料,料器其实就是加了颜料的玻璃器。虽然这种材料价格低廉,但因为是初学者,刘宁每做一件首饰,都要打碎几片花瓣或者果子。每每这时,她总是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安慰自己。目前,她正在尝试制作通草首饰。

  与刘宁偏爱的淡雅风格不同,胡凯莉的首饰倾向于华丽。前几天,她完成了一盘缠丝五羽钗头凤,五支尾羽全部用贴了仿金箔的细铁丝缠绕而成,羽毛边缘均镶贴着亮晶晶的珠子。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自制首饰,模仿的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元春的凤簪。在首饰制作上,她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以鹅毛染色制作的点翠花钿,不细看几可乱真。

  金开泰是个十足的盔甲控,这项爱好很“烧钱”,因为盔甲制作工艺极为烦琐。他曾花了4万元购买了一套宋制背嵬军将校铠甲。这套铁札甲由曾登上央视的温陈华制作,连头盔总重65斤。去年11月,第七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举行,首次设置甲胄方阵,金开泰受邀参加。

  从曾经的在汉服文化边缘徘徊,到涉及服饰妆面等“一条龙”,在审美和兴趣的引领下,东阳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专业态度拥抱汉服文化,涵泳优游于博大渊深的汉服文明。

  引流复兴 汉服传续走入生活

  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如何让汉服步出小众化的偏好,融入当下生活,这是许多汉服文化爱好者关注的话题。虽然圈子内的一些表述弥漫着激昂甚至不乏偏颇的情绪,但依然有人坚持让汉服回归现代日常生活。

  胡凯莉就是坚定的汉服生活化践行者,只要天气许可,她基本上每天都穿汉服工作、出行,“传统的服饰文化已经丢失了很多,我只想尽我所能去研究保护它们。”但她并不停留于照搬照抄,而是希望通过深入提炼传统,让汉服更和谐地融入生活。她会对传统汉服适当取舍,比如一套淡金色的飞机袖斜襟衫、同色系抹胸、裸色一片式两片裙,看上去很是时尚。其实,它们分别仿制于安徽南陵铁拐宋墓出土的窄袖褙子、茶园山宋墓出土的一片式宋抹,以及南宋黄晟墓出土的两片裙。“只要选取合适的款式、面料和色彩,汉服一样能融入现代生活。”她乐此不疲地搭配试验,孜孜于汉服的当代转化。

  在圈内,胡凯莉婚礼策划师的身份更广为人知,把汉服融入婚礼也是她的新尝试。今年1月,她策划在海德建国酒店为一对新人举办了汉式明制婚礼,这也是东阳市首场传统汉式婚礼。从亲迎到新人入场,再到沃盥礼、同牢礼、合匏礼、解缨结发礼直到礼成,原汁原味的明制婚礼流程刷新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也对传统婚礼的典雅唯美有了直观认识。这些流程是胡凯莉和金开泰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了专家后制定,个别环节作了适当改革。比如亲迎环节,主婚者出门迎接新郎进入堂内,新郎要呈送女方大雁一对,“过去都是活生生的大雁,现在我把它们替换为大雁造型的彩木雕,既保持了古制又保护了动物。”婚礼开始时,她会向新人讲解每个流程的内涵,“像同牢礼之名就取自古婚制中的‘共牢而食’,指夫妻相亲相爱,从此合为一体,感情牢不可破。”5月,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许多汉服爱好者将此视为汉服普及的一个契机。而胡凯莉也注册了“汉服者”品牌,入手了周制、唐制、明制婚服,并打算做完今年就全面退出西式婚礼策划,专注于中国传统婚礼。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