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蜱虫出没,夏季野外活动需做好防护

2020-07-01 16:44:05 来源:东阳日报 蒋雯 侯晓锋 陈康

  有一种虫子,不能随便拍,也不能硬拽,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这种虫子就是在夏季出没的蜱虫。

  近日,我市出现两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该种疾病的流行季,千万要小心这种虫子。

  老人干农活遭蜱虫咬致死

  今年5月中旬,虎鹿镇某村81岁的徐大爷到屋后山脚下的农田里干农活,不慎被蜱虫咬伤。随后,他开始出现发冷、没力气、腰痛等不适症状。

  当时,家人测量徐大爷体温38.3℃,以为他感冒发烧了,就给他进行了物理降温,让他服用消炎药、退烧药治疗。没想到徐大爷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之后又开始肚子痛,出现拉肚子等症状。于是,家人赶紧开车带他去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很快,他的血样被送到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8天后,徐大爷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去世。

  6月10日,佐村镇79岁的马老太无缘无故出现乏力、肚子痛(上腹部)、没胃口、嗜睡等不适症状。7天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家人将其送到医院治疗。经过医院和市疾控中心检测,马老太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几天后,马老太不幸去世。

  被蜱虫咬后为何会致死

  一只小小的虫子,竟然能致人死亡,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蜱虫体内携带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重则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达12.7%~32.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季节绝大多数在5~11月。主要原因是此时人们山林间活动增加,衣着简单,很容易被叮咬。

  被蜱虫叮咬后,很多人可以在两三天后发病,也有人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疾控专家表示,这种病毒会感染全身,基本上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险,而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仅能对症支持治疗,特别是碰到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往往会导致死亡。

  夏天草地林间活动忌暴露

  如何防止蜱虫叮咬?

  疾控专家建议,进入草地、树林等环境中,一定要穿长袖、长裤、长靴,不要穿凉鞋,可把长裤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着表面光滑、浅色的衣裤,蜱虫不容易附着并且易于查找。下山后,及时拍打衣物,或者更换衣物,有条件的及时洗澡,便于及时发现并清除已经上身的蜱虫;裸露的皮肤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可预防叮咬,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等,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被蜱虫咬后勿生拉硬拽

  发现被叮咬怎么办?疾控专家表示,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皮肤柔软的部位,一旦发现蜱虫叮咬皮肤,要及时就医。一般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让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市区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被叮咬。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房屋周边的杂草,有条件的对上山道路进行硬化,定期开展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