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东阳传统雕花家具传人陈大安 用大数据赋能传统工艺

2020-07-07 15:01:24 来源:东阳日报 吴旭华

  开裂、变形是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令人头疼的问题。随着烘干技术的发展、烘房的普遍应用,这一难题正在逐步攻克。但有这么一对父子,坚持传统工艺的纯正性,不用烘房而沿袭数千年流传的自然干燥法,让红木家具制作遵循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的古老法则,达到“材美工巧”的境界。

  这位父亲就是出生于1953年的陈日华,系东阳传统雕花家具金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儿子陈大安大学毕业后追随父业,在继承父亲精湛传统技艺的同时,运用现代大数据手段,精确计算各种木材在各个季节以及各个地区的含水率,使传统的自然干燥法如虎添翼。

  “外挂”锻炼,重新认识传统家具

  2009年,大学毕业的陈大安面临抉择:是回到父亲创办的宏安家具厂继承衣钵,还是另谋他路感受更多的可能性?虽然大学里读的是设计专业,但年轻气盛的陈大安对中国传统家具并看不上眼,觉得“守旧过时”。在杭州谋生半年后,次年他还是听从父亲的劝说,来到义乌年年红家具集团工作。

  “年年红”是陈日华的老东家,他于1998年到该企业,从事高档家具制作,一干就是五年。“年年红的管理理念非常超前,质量控制非常到位。传统家具要持续发展,除了工艺创新,还要管理创新,所以我要求他去学习。”陈日华将这一招称为“外挂锻炼”。

  在“年年红”,陈大安感受更多的是红木家具界头部企业的澎湃动能。看着车间里每天加班的工人、不间断的物流车辆,他认识到自己原先对传统家具的看法失之偏颇,“我在大学学习的设计课程偏重现代设计理念,因此一直觉得现代家具才是必然的潮流。看到‘小众化’的红木家具却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我开始反思现代家具设计。”后来,陈大安进入设计组,对红木家具的设计和工艺有了更多了解,由此认识到中国传统家具并非“守旧仿旧”,而是在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人体工学进行设计创新,获得更大的生命力。

  2014年,陈大安离开“年年红”,全力协助父亲管理自家企业,正式成为传统家具的“学徒”。

  随父“修行”,倾心追随传统工艺

  传统木匠重视“童子功”,但陈日华并不认为这就应该从小学艺,他坚信任何事都要天赋与勤奋兼具。所以,虽然一般人看来,陈大安在这个年龄学艺有点晚,陈日华对儿子却信心满满,“主要是他有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且他悟性好,懂设计,学起来事半功倍”。

  中年得子的慈父一旦化身为师父,岂是一个“严”字了得!陈日华对手工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他尤其喜欢在家具中融入高难度的原创工艺,以此提升产品的含金量。他招聘木工的条件也非常奇特:做一张八仙桌,要求桌面拼合无缝。据说杭州有位木匠师傅日工资高达1000元,却也只能折戟而返。可以想象,这样的父亲为儿子学艺所设定的标准之高。

  在儿子陈大安眼中,父亲是位恪守传统的匠人,“从我记事起,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师父家拜年,从未间断,师道尊严的传统在他心中牢不可破。”这份传统转化为父子技艺的传承,则是父亲对儿子传授技艺时既毫无保留又严格要求。“刚开始跟着父亲学艺时,他就提出从产品草图设计到制作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极致。”很多时候,在陈大安看来已是很完美的部件,却经常被父亲推翻重做,无法接受这种工作状态和工艺评价的他,为此多次与父亲顶撞、争吵,“很多时候,我都在背后怨他守旧、古板、生硬!”

  执拗的陈日华当然不会因此降低标准,“学手艺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给儿子举例:木工开料要过锯子关,但很多木匠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其精髓,锯出的板料存在误差,但只要有一点点误差,拼合时就无法做到严丝合缝。

  锯、刨、劈,被视为木匠的三大基本功。在陈日华的教导下,陈大安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也逐渐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匠人,不仅要基础扎实,更要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一个人只有具备一流的心性,才能学到一流的技术。在父亲的信念里,工作就是一辈子的修行,匠人必须穷其一生磨砺技艺,永不言退。”从重新认识传统家具,到重新认识传统工艺,陈大安在技艺与时俱进的同时,心性也不断地成熟,渐入传统家具的堂奥。

  磨砺技能,科技助力非遗传承

  在业内,陈日华以“手工无缝拼接”的绝技著称,这对板材的干燥度要求很高。为了保证自然木性,使家具保存更久,陈日华坚持采用传统的自然法。一根原木,什么时候锯开,如何放置,什么时候投入使用,采用何种工艺,陈日华全靠口传心授,陈大安更多时候只能意会,很多员工直言“难懂”。能不能把这套工艺转译成通俗易懂的量化标准,让抽象的经验成为精准的数据,促进技艺传承?陈大安盯住了这个“课题”。

  “对于木材烘干技术,虽然业界已有基本的含水率数据,但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陈大安说,许多红木家具卖到北方后,虽然考虑了气候因素,但是忽略了地暖对家具的影响,导致家具虽在制作前已经按照北方地区的含水率要求做了烘干处理,最后还是开裂变形。“随着客户对家具精致程度要求提高,尤其是无缝家具盛行,我们的烘干技术不能仅考虑不同地区的含水率标准,还要考虑树种、使用环境以及家具结构等差异。”陈大安说,这就需要一套更加精确严谨的标准。

  自2014年起,陈大安坚持每天测量并记录木材的含水率,捕捉季节和天气变化对木材含水率的影响,以此确定自然干燥的时长,根据订单选择不同干燥程度的木材进行加工。在经年累月观测记录的前提下,他收集了相对完整的木材含水率大数据,也帮助父亲在材料选择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一般来说,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多选择自然干燥3年以上的木材制作家具,这很容易造成资金流转压力。现在根据大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木材。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家具使用环境,确定不同的自然干燥时长,保证质量稳定。”与此同时,陈大安还改进了木材堆放方法,让木材可以更快更好地自然干燥。

  “传统工艺集结着古人的智慧。在工业化背景下,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现代产业冲击,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并让其焕发新生?陈大安认为,首先要结合时代特点,找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制作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精致产品,让传统工艺走进更多的人群,才能拥有持久的活力,更好地实现非遗传承。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