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2020年高考有“三变” 劈波斩浪巧应对

2020-07-08 15:42:31 来源:东阳日报 李磊 王倩玫

  今年高考,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一场并不简单的考试。但在困难面前,他们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高考为高中三年奋斗的日子画上了句号,也意味人生新的征程就此开始。愿同学们能在日后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不断进步,美好的未来等着你们去闯荡……”昨日早上,市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班主任孔亮在点名后深情告白学生,“很快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奔赴五湖四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希望每位学生前程似锦。”闻言,台下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抹起了眼泪。

1594172540501_5f05247c159bb82b3e3d0919.jpg

  7月7日,东阳市7473名高考考生(含高职类678人)迈入考场,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来,一个一个依次有序慢慢下车,别着急。”一大早,吴宁一中考点现场,身穿印有“高考加油”字样的市职教中心东技校区老师和志愿者站在接送车辆门口,为学生们撑起雨伞。

  早早赶到考场的,还有交警大队、卫健局、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忙碌在考点一线,做好交通秩序维护和疫情防控工作。

  “跟往年比,今年高考显然更为特殊。但作为家长,我们不给孩子过多压力,顺其自然就好。”市外国语学校考点外,家长丁先生和身着红色衣服的妻子肖女士、小女儿撑伞陪考,为大女儿加油;也有部分家长身穿旗袍送考,寓意“旗开得胜”。

  特殊时期,特殊高考。记者发现,今年高考有“三变”:考试时间推迟、极端天气频发、统考选考同步进行。为此,我市早谋划、早部署,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高考保驾护航;学校则重点关注考生身心健康,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加强考场防疫,疾控人员巡回指导

  “和有雨伞的同学搭一下,别淋湿了……”7月7日早上8点20分,吴宁一中考点,东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徐悦辰佩戴口罩站在测温通道。作为疫情防控巡回指导员,徐悦辰在1个小时前就来到了考点。

1594172540596_5f05247c159bb82b3e3d091b.jpg

  “防护服9套、额温枪9把、口罩3箱、免洗手消毒液12瓶……”一到学校,徐悦辰首先前往物资防疫室,检查学校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充足的防疫物资是做好高考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强保障。”

  据悉,东阳市严格落实“双指导员(巡回指导员和驻校指导员)”制度,全程为考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筑牢考点疫情防控防线。

  7月7日天降大雨,这令徐悦辰稍微松了口气。“最担心的是炎热天气使考生体温升高,导致进场时测温失准,影响考生心态。”徐悦辰告诉记者,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该考点测温通道除配有红外线测温仪,还专门安排教师手持额温枪站在一旁,以便二次复检。

  记者获悉,东阳市从14天前开始对全体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开展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监测,坚持“每日一测”——每天检查并记录健康码、体温情况。

  应对极端天气,做好预防最为关键

  8点40分,记者来到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保健室时,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蒋小春和江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娜已经提前备好了常用药、绷带等物品。“往年有学生跑着进考场结果摔伤,提早准备点绷带可以及时为学生包扎伤口。”蒋小春介绍道。

  保健室内还配有氧气袋,主要用于为心理紧张且伴有呼吸困难的考生供氧,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考点外,救护车全程待命,保障考生医疗应急。

  蒋小春和张娜说,今年7月极端天气频发,考生要想保证应考期间身体健康,提前预防是关键。“不要让发烧、中暑这些小问题影响了高考。”蒋小春建议,高考期间多为降雨天气,考生尽量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也不要临时改变饮食规律;睡觉时不要贪图凉快而整晚开着空调,保证正常通风即可。

  加强心理辅导,纾解考生焦虑情绪

  前几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东阳中学。当时正值下午第四节活动课,高三各班教室里空无一人,学生们均集中在操场开展篮球、排球、足球、板球、跑步等运动。

  记者跟着几名女学生走在跑道上,大家聊的都是一些日常话题,谈到开心处还会开怀大笑。“哪怕是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学校的体育课和活动课也照常开放。”东阳中学相关负责人说,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两课”不暂停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今年高考延迟一个月,加之统考与选考同时进行,种种因素叠加对考生而言是不小的考验,心理疏导比起往年更为需要。

1594172540596_5f05247c159bb82b3e3d091b.jpg

  近日,有不少学生来到东阳中学学生成长中心(心理辅导室),向心理健康教师黄露瑶倾吐内心的负面情绪。“就平日观察来看,三类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黄露瑶说,一是模拟考没发挥好的学生,二是对自己高要求的学生,三是艺考学生。

  刚刚过去的6月,艺考生陈如(化名)来了两三趟学生成长中心。原来,她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模拟考中差了10分,这令她心生焦虑。对此,黄露瑶及时引导:“高考并非成才的唯一道路,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考试发挥。”她建议陈如在感到焦虑时,不妨多用“我能行”“我可以”的正面暗示鼓励自己。同时循环进行肌肉紧张放松法释放压力,具体方法为捏紧拳头深呼吸,5秒后缓缓松开、吐气。

  “老师是除家长之外和学生走得最近的人,在这个时候搭把手,帮助他们纾解负面情绪,既是职责所在,也能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黄露瑶还为有需求的高三班级开展了团体辅导,通过趣味活动、心理引导等举措,缓解学生考前紧张情绪。

  距高考结束还有2天,祝愿所有正在乘风破浪的考生们能调整好心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链接:

  高考重回七月 往事并不如烟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9年开始,高考时间定在每年7月,2003年起改为6月份进行,而今年高考重回7月7日。时隔18年的“回归”,引起了不少人的追忆和感叹,市外国语学校生物教师吴燕兰就是其中一位。作为2002年的最后一届“七月考生”,吴燕兰说,对比当初,如今的高考条件更好,挑战更大,机会更多。

  吴燕兰说,七月考试,正值炎热时期。当年教室里只有旧风扇,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好在南方梅雨期雨水较多,她考试的那几天气温还算凉爽,但是空气湿度大,感觉闷热。

  “为了解暑降温,提神醒脑,我们用了很多方法。”吴燕兰清楚地记得,当时“三勒浆”是同学们之间最流行的保健品。考试前,许多同学会带上毛巾和水,水事先在饮料瓶里冻成冰,等冰慢慢融化就可以喝半天的凉水。如今,考场基本装了空调,气温再高都不怕了。

  2002年时,吴燕兰就读于巍山高中,家住东岘新村,考场在如今的吴宁三中。“农村学生和现在一样,需要提前一天坐大巴车到城区,考试那几天就住在统一安排的宾馆里。”吴燕兰回忆,当时城里私家车很少,为保险起见,她是坐出租车出门,还有一些同学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去。而这几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配有私家车,还有社会上的“爱心助考”车队免费服务,非常方便。

  “学校的餐饮也比以前丰富营养了不少,考试期间大家都能吃得更好。以前考试用具需自备,如今一些学校会统一安排专用文具袋。从前的考前动员比较单调,现在学校里早早就挂上横幅营造氛围,还会有家长在考试第一天表演节目助兴……”吴燕兰感慨,看到如今的孩子们能在这么好的条件中安心考试,她也倍感欣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考生们居家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加上疫情防控,此次高考准备工作和突发状况应急预案更加细致完善。”吴燕兰直言,以往高考为期三天或者两天,今年高考为期四天,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活动,对考生的身心是不小的挑战。

  2002年吴燕兰参加高考时,还是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的四科考试,如今却是语、数、英加七选三的六科考试。“我当时考的是理综,其实综合科目相较单科来说,难度较小。”吴燕兰认为,单科考试的题目会更深更难,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要更加深入,考试压力比以前要大。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弊就有利。”吴燕兰认为,对比她经历的传统高考,现在的高考更加灵活多变。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的科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特长,赋分制度也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高分。而且,当年的高考都是先填志愿再出成绩,如今根据分数填志愿,更加安全准确,考生和家长都省事放心不少。

  身为高中教师,吴燕兰参加了多年的高考监考,今年仍要监考。“无论高考如何变化,放平心态,仔细沉着应考,始终是最重要的。”吴燕兰最后叮嘱考生们,以平常心去对待每一场考试,就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