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上下齐心同发力 教育项目添动力 教育项目大会战上半年推进有力

2020-07-14 14:42:44 来源:东阳日报 李磊 徐建强

  时光荏苒,2020年时间已过半。在这半年时间里,教育项目大会战工作精准谋划,推进有力,亮点纷呈,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一处处校园经过“薄改”洗礼,旧貌换新颜。

  截至目前,高等教育方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完成了“专升本”的华丽蜕变,同时它也是我市首所本科职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征地已完成,办学方案已提交省政府,项目获批落地,前景可期;横店电影学院已完成未利用地的报批。基础教育方面,26个在建项目,已完成整体形象进度的52%,年内拟投入使用的10所新建学校幼儿园,已完工或基本完工6所,即将投入使用。

  教育项目大会战指挥部:现场办公解难题

  前段时间,教育项目大会战指挥部接到报告:第二实验幼儿园南田园区新建项目因土方清运问题导致施工暂停。接报后,教育项目大会战指挥部指挥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小华第一时间带领市教育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白云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办公。没过多久,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与此同时,白云中心小学也在前不久遇到了难题——新校园建成后,学校南大门主入口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受多重因素影响无法实施。

  得知此事后,陈小华和教育项目大会战指挥部副指挥长、副市长龚杭娟冒雨前往现场。经过协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值得一提的是,白云街道还借此机会对校园周边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现场办公的形式,既为教育项目建设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也实打实地解决了一大批现实问题。

  自教育项目大会战擂响战鼓以来,指挥部迅速行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在项目建设进程中,指挥部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创新推出“5+N”管理模式。其中,“5”指的是学校日日巡、教育局周周查、指挥部每旬逢九例会、退出现职领导每月督导、指挥部每季度举行推进会;“N”是指与各部门单位、镇乡街道建立协同会商机制。

  “此外,我们还坚持深化、优化原有的教育项目立体管理模式。”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在响补充道,线下,完善督查机制,抓实抓细抓好“日日巡”“周周查”;线上,全面接入钉钉平台,实现工作规范化、数据化,为教育项目建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吴宁街道:提前5个月完成教育项目征地工作

  领到教育项目大会战任务书后,吴宁街道第一时间举行街道班子成员会议。

  会上,除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任务时间、责任落实到人等常规动作外,吴宁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松明还给班子成员上了堂课。

  “五大会战已经打响,工作任务已经明晰,作为‘冲锋员’的街道干部要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打赢五大会战……”决心为何如此重要?王松明解释道,“下定决心后的行动才更有力量”。

  据悉,五大会战的工作内容吴宁街道均有涉及。面对体量不小的工作,吴宁街道自有解压“妙招”。“在前期扎实做好工作任务细化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分阶段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各项任务做一个、成一个、顺一个。”

  6月7日,吴宁七校新建项目卢二小区征地工作会议举行,30多位居民代表全部在征地协议上签下名字,6月11日,高张小区征地协议签署也顺利完成,标志着这个市民盼了多年的教育项目终于落地;待这所新学校建成后,城区尤其是城区东部适龄儿童就学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缘何吴宁街道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王松明回答了四个字:做细做实。

  起初,王松明与街道干部先从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入手。他们主动上门,宣讲教育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其间,王松明带头仔细研究政策,寻求既能完成征地任务,又能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问题的合适办法。“只有自己吃透了政策,才能讲给老百姓听,老百姓明白了,自然就会配合工作。”

  当然,走访并非只有“联络感情”如此简单,街道干部还要注意收集居民的诉求。于是,吴宁街道分别组织居民代表、小区干部举行座谈会、表态会。

  “大家敞开谈问题,能马上解决的我们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一定有个答复,也请大家理解。”在第一次座谈会上,王松明的开场白给在场的居民代表吃下一颗定心丸。针对大家提出的种种诉求,吴宁街道分门别类进行汇总:能解决的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答复、暂时不能解决的明确解决时限。

  “用心”研究政策,做到有备而战;“用情”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和谐征地;“用劲”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取得居民的信任——“三用”理念使征地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吴宁七校征地工作上,市里下达的完成时间为11月底,而吴宁街道提前5个月完成。对此,王松明解释道:“对待每一项工作,街道都尽可能地将完成时间前移,做到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早完成,为项目后续工作开好头。”

  江北三小:三个“门外汉”把控项目质量有一套

  10日早上8点不到,江北第三小学校长叶竹富来到了工地,顺手从车后备箱拿出安全帽戴上,开始了当天第一次项目巡查。

  原先,安全帽统一摆在办公室,但后来,叶竹富将他的那个帽子放到了车上,“反正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走现场,也省去了到办公室取的时间。”

  在叶竹富之前,其他两名学校基建管理团队的成员马志坚和杨文已经分别巡查了一遍现场。

  三个人的团队分工相当明确,马志坚主“外”,负责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杨文主“内”,做好项目管理,叶竹富则负责统筹。

  从三尺讲台到基建一线,虽然对施工一窍不通,千万别小瞧这三个“门外汉”。

  “他们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高得很!”一说起叶竹富三人,施工方负责人竖起大拇指,“他们把对教学精细管理的那套模式‘搬’到了项目管理上”。

  6月底,一批砖块原材料准备进场,“监工”杨文弯下腰一块一块扒开看,发现部分砖块没烧透。“我们当场要求班组停工整改,直到合格的砖块进场后才能恢复施工。”叶竹富告诉记者,精细管理并非“吹毛求疵”,也不是与施工方“对立”,而是要统一思想,构建“利益共同体”。“我们的目标是为未来就读的学生打造精品工程,这与施工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叶竹富相信,只有双方形成共识,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工程、平安工程。

  这套精细管理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施工人员。日前,施工方自查自纠主动叫停了一处地下室施工,原因是施工不规范。这样的事情在以往并不多见。正当三人感到惊讶之时,施工方负责人这样说:“受你们影响,工人们越来越理解质量的重要性了。”

  “要像造自己家一样造好学校。”马志坚至今仍记得团队最初组建时,叶竹富说的这句话。“我们三人每天都‘泡’在工地,保证‘人在心在’。”自项目开工以来,三人风吹日晒,皮肤晒黑了好几个度。此外,常在工地现场,鞋子也容易弄脏弄湿,大家不约而同地在车上多放一双鞋子,以备不时之需。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