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唤醒东阳最古老的村庄“蓝硎故地”

2020-09-02 16:55:14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朱洪峰

  依山傍水,炊烟人家。花树有意,坑门有情。

  走进虎鹿镇葛宅村坑门里自然村兰坑坞,绿树扶疏,古道侵苔。前日的一场大雨,让村口的兰坑水库和村内的兰溪水位盈满,水流急湍。村内空寂几不见人影,唯闻满山松风飒飒竹露滴响。只有四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户户修篱种花,家家流泉绕屋,静美得犹如一幅古画,让人油然想起王勃笔下的山村:“山村野塾,家连菌草之围;谷饮川居,户有桃符之水。”

1599011140382_5f4ef944159bb8109ea3723d.jpg

  别看村庄规模小巧,兰坑坞却是东阳域内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村庄——早在东汉末年,吴地许氏就在这里占籍而居。

  许孜父子双孝义,吴宁犹有孝顺里

  兰溪兰坑坞段经过整治后,重现活水时新的场景。

  众所周知,东阳旧时曾称吴宁,至今东阳的“城关”还是称为吴宁。却极少有人知道,“吴宁”之称与兰坑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兰坑坞就是蓝硎古村名的演化。”葛宅村委会主任葛煊炜说,“兰”是“蓝”的简写,同时与此地旧时盛产兰花有关。硎同“坑”,指地面上洼陷的地方,谢灵运《山居赋》有“掷飞枝于穷崖,踔空绝于深硎”之句。

  东汉末年,三国时吴国征南将军许德(?-269)镇抚白峰关,安家于蓝硎。白峰关高三百丈,石栈萦纡,时有贼寇出没。许德镇守此关后,贼寇闻风丧胆,生民得以安居。宝鼎三年,许德遭贼寇袭击而殉职,夫人也一同罹难,夫妻合葬于东山(今白鹿峰官山脚)。东阳在汉时称为“汉宁”,有司感念许德守关之功,改“汉宁”为“吴宁”。

  公元211年,许德之子许孜(字季义)生于蓝硎村内。

  据县志载,许孜在二十岁时拜豫章太守孔冲为师,学成之后返回乡里。孔冲在任上亡故,许孜闻讯后不胜哀痛,“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豫章即今天的江西南昌,许孜从东阳步行到南昌,扶送孔冲的棺椁到其绍兴老家,又为之服丧三年,孝义可感。

  许德夫妻去世后,许孜“哀毁骨立”,必须扶着手杖才能起立。他谢绝了乡人的好意,亲自负土,为父母建墓于县之东山。乡人不忍心看他以羸弱之躯而劳作不止,都过来助上一臂之力。墓成之后,许孜即为父母守墓,手植松柏达五六里。因不时有野鹿毁坏其种植的松树,许孜不由悲叹,次日即见猛虎背着被杀死的鹿置于松树之下,许孜怅惋不已,把鹿埋葬;随后猛虎自撞而死,许孜又为其作冢。清人程焕白在其诗作《鹿峰怀古》中记载了这段往事:“谁欤住东山,云由晋孝子。负土筑高坟,双茔兀然峙。筑毕环以松,成阴有根底。缘何蠢兹鹿,触树自抵死。得非天地心,酷维顺逆以。报春有嘉德,千秋无恕理。迄今忋千年,虬龙踞堂纪。纵谓啣三芝,容亡凛一觝。惨恻恸元工,关怀此心是,持示空桑悲,酸风激来轨。”

  晋元康(291-299)中,许孜被举为孝廉,但他坚辞不受,布衣终身,于88岁时去世。后人感念虎鹿伴其守墓之事,将许德墓所在的东山称为鹿峰,把许孜墓所在西山称为虎峰。这也是虎鹿乡名的来历。

  后人追慕许孜的孝行,称所居为“孝顺里”。2018年4月18日,葛宅村民在清理褒忠祠西侧老桥基时,挖掘出一大型石供桌,题刻“嘉靖乙巳年仲春吉旦立”,铭文中提到“永宁乡孝顺里蓝桥保”,此“蓝桥”就是葛宅村内的兰桥。可见明中期时,“孝顺里”之名仍在使用,“蓝”字也还在当地地名中出现。

  许孜的儿子许生也是孝子。《晋书》记载,许孜去世后,许生绘其遗像悬于堂内,朝夕拜祭。

  保护肌理添古意,量力而行节成本

1599011140411_5f4ef944159bb8109ea3723e.jpg

  今年3月,借助“秀美村”创建,兰坑坞开始了蝶变,拂去历史尘埃,露出金相玉质。

  在梳理村庄历史的前提下,葛宅村两委会紧扣“许德筑庐蓝硎”的史实,设计了关键“标识”——垛口,在道路、庭院、花圃上都加置了垛口,既达成视觉统一,又可为安全防护。与此适应,村中长达1200余米的道路也改为以卵石嵌石板心为面,古意盎然之余,方便行走和排水。通往东白山西麓及诸暨、大爽等地的古道也作了部分修缮,破损的路面与护坡均用块石补阙。

  “既然是市内最古老的村庄,我们就要做出老村庄的味道来。”村务负责人卢国华说,基于此,在秀美村创建工作中,大家达成了共识,不轻易推倒快要倒塌的泥墙,也不轻易移走里弄坐得光滑的青石,“我们要尊重村庄的环境肌理,不随意推平村庄的地势或加宽村内的道路,因为环境肌理破坏的同时,往往伴随文化肌理的破坏,到时就没有特色吸引游客。”村民代表卢桂华家后面有一幢泥墙房,是合法建筑,因为有铁皮顶而被建议拆除,卢桂华爽快地答应了。当时已被拆得只剩一堵泥墙,又被设计师喊停,建议保留这一堵泥墙,将来改造成民宿或有用处,他欣然接受。村民代表卢立跃的小矮房也属合法建筑,设计师从空间和整体协调性出发,提出拆除的要求,卢立跃也欣然同意。

  做出“农村味”并非易事。此事既折射审美品位体验,更考验村庄治理智慧。“山村建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为关键。比如依势随形,利用建筑和地势的高低错落,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同时在建筑营造和园林绿化方面要有意识地使用本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卢国华介绍,村大会堂东侧有一处屋顶花园,原先是一幢岌岌可危的泥墙房铁皮屋顶,在设计师的匠意点化下,铁皮顶被移走,通过结构加固和浇筑水泥屋顶,使得屋顶与路面齐平,屋面上铺设青石块和鹅卵石,设计成垛口形的花圃内花木葱郁。

  在建设中,村干部和设计师鼓励村民用竹子等材料编制篱笆,种植可观赏型蔬菜;尽量不使用价格昂贵的花木,而从山林里寻找经济适用型观赏植物,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使植被协调。此举体现的正是葛宅“不刻意建设,不过度建设,一切量力而行”的原则。据粗略统计,整个建设仅用资八十余万元,在一些村庄,这笔钱仅能建造一处大型景观。

  除了成本上的精打细算,村民和村干部的无私奉献弥足重要。负责施工的葛华锋和村民代表卢立跃、卢桂华天天泡在现场。年已七旬的葛宅村监委主任葛茂荣身兼数职,既要当调解员,又要当义务工。运输苗木的卡车开不进小巷,他就拿一块长木板,上面放数盆苗木,两手一托当起了搬运工。施工后期恰逢雨季,泡在泥水里的他每天要换3套衣服。尤其是最后冲刺的半个月里,他每天忙到天黑才回家。工程结束时,他的体重减了十来斤。

  陈规陋习被刈除山水祥和享红利

  村民卢永明在大会堂北边搭了个砖砌墙身的棚子,有十多平方米,听到秀美村建设的动员令,他亲手拆除了这幢违建,只留下了一株茁壮的桂花树。随后,这处废墟被改建成了花园。

  村内有十余处危房,是拆是留?一度成为难题。把它们保留下来的过程,就是让村民认识“传统”的过程。最终,经过加固和修缮,这些泥木结构的老房子都得以重生。

  “秀美村建设有很多前置条件,要求村庄洁化、绿化,变无序为有序。其实还包括规矩建设,通过秀美村建设改掉陈规陋习,重新制订切合当下生产生活的村规民约。所以,我们都是通过做思想工作,让村民主动拆除违建。”葛茂荣深有感触地说,创建工作刚启动时,九成纠纷来自村民之间的矛盾,几乎每一寸土地的使用都十分艰难,村干部忙于四处“灭火”。在调解过程中,许孜的例子被屡屡提及,成为最好的教材。经过5个月的创建,兰坑坞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使气斗狠、禁足圈地、自成诸侯”的劣根性被刈除,原先的垃圾堆放地摇身成为小花园,门前烂泥地则成为石板门堂,村民围聚聊天,其乐融融。

  一脉兰溪,奔竞千载。流经兰坑坞的兰溪发源于大岩峰,因谷中盛产兰花而得名,古人曾于其上建造了十八道拦水坝,俗称“兰溪十八陂”,其中坑门里段有八道陂,以长冈陂、飞凤陂最为壮观。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垃圾肆虐,导致护岸倒塌,溪道堰塞。经过规划,葛宅村接下来将对溪道清淤疏浚,使溪道变深直至露出岩床,重现山水祥和。村中的沟渠经过清理后,活水时新。77岁的卢照生一早就在庭院里侍弄花草,一条沟渠从他家的老房墙脚流过,一路之隔就是新房。“村里疏通了水沟后,我家老房墙根上的金针花,有了水汽滋润长得很好。”他还在老房围墙上挂了数盆花草,明艳照人。新房前的水泥地则被改造成了石板地,“石板地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我的这些花草也更搭。”老人开心地说,村民们不用掏一分钱,就享受到了水质变优、地面变洁、村庄变美的福利,日子过得更惬意了。

  在村庄环境自洽的前提下,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才是“秀美村”创建的最大“红利”。

  蓝硎故地焕新意孝廉文化呼欲出

1599011140442_5f4ef944159bb8109ea3723f.jpg

  如今的兰坑坞,已不复昔年的富贵繁华。山外交通的便利,让经过兰坑坞的诸暨到嵊州古道变得寂寞,当年人声喧哗、店铺云集的交通“中转站”,逐渐被遗忘于大山深处。而在数百年前,随着许氏迁往外地开枝散叶,卢氏取而代之成为这方空间的主人,许氏的孝文化也不再彰显。人们在凭吊当年名闻遐迩的许孝子时,也多只提及位于虎峰的市级文保单位许孜墓。唯有一代代骚人墨客的遗篇还在提醒着今人这段历史。清人王崇炳(1653-1739)《白鹿峰》诗云:“白鹿峰如笔,森然入太清。前贤无故里,遗迹有山名。沧海何时竭,孤云连夜生。即今庐墓处,犹见护松情。”可见在清初时,许孜故里已隐没无名。

  但也有诗篇在复盘许孜与蓝硎的关系。清人程树棠《鹿峰》言:“策杖寻山去,蔰鞋浥露轻。却看松似盖,疑有鹿随行。石磴飞泉冷,云厓落照明。蓝硎村不远,感慨几多情。”

  “有关许孜的传说,是虎鹿镇最独特的文化标本,也与虎鹿镇名的来历息息相关。”长于家族文化研究的葛煊炜说,许孜和许生父子曾双双受官府旌表,葛宅村后昔年有“许孜石门”,就是官府颁赐用于表彰的牌坊遗存,直到1830年犹存。同时,许孜虽然一生不出仕,但其产业广大,葛宅村后的东花园岗就是许孜花园遗址,县志载许孜在为父母守墓二十余年后,在墓旁建起宅第,“鹰雉栖其梁檐,鹿与猛兽扰其庭,交颈同游,不相搏噬”。能成为鸟兽娱游的乐园,可见许孜宅第占地之广。

  “东西对峙列双峰,虎鹿标名忆旧踪。孝行天生山岳重,仁风里美桑梓恭。白云缥缈疏还密,绿树扶疏淡复浓。景仰高贤于许子,芳徽千载孰追从。”清代葛宅人葛金章的诗句,一直让葛煊炜思考如何在当下追从许孜的流风遗韵,坑门里“秀美村”创建为此举提供了契机。

  以兰坑坞“蓝硎故地”为核心,打造虎鹿孝文化高地和清廉村居的出发地,此事被虎鹿镇党委、政府视为坑门里“秀美村”创建的要义和硬件指标。初步规划分两步走:先是做好许德的立村之史实,在村口重立许孜石门,同时在兰坑水库口做好景观节点,记述许德、许孜父子的文化之功即东阳旧称“吴宁”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发掘许孜、许生的孝道文化,由许孜被举荐为“孝廉”入手,结合“孝是清廉的起点”,同步做实清廉文化。可喜的是,经过梳理后发现,虎鹿镇几大风景点多与许孜有关,因此可以借助孝廉文化,整合溪口、蔡宅、葛宅、厦程里、石孔塘(虎峰寺),打造“许孜故里一日游”。

  或许假以时日,许孜和其所承载的孝廉文化,将激活虎鹿清嘉山水,成为乡村旅游最温情的人文底色。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