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22年结对帮扶庙后自然村 东阳民革和第101村的美丽情缘

2020-09-16 14:35:06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黄保平

  初秋,天高气爽。9月3日一早,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委员陈祥鹏,特意邀请市圣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美霞,来到三单乡阁溪村庙后自然村的香榧基地,查看香榧长势。

  “你们看,这里有一部分叶子发黄了,说明出现了病虫害,需要及时防治。”刘美霞指着一棵香榧树说,“我到时联系一下香榧专家,让他们看看,用什么办法治理病虫害。”

  这是东阳民革帮扶结对庙后村的一个工作缩影。20多年来,东阳民革与庙后村结下了一段美丽的缘分。

  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现有党员111名,下设8个支部,3个专委会,1个党员之家,1个书画院,1个中山博爱基金会,主委卢海岩。

  20世纪90年代,我市开展“百局联百村”结对帮扶工作。东阳民革主动请缨,要求结对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成为第101家帮扶单位,结对阁溪村庙后自然村。这是个小村庄,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总共47户人家,100多人口。

  1998年,东阳民革与庙后自然村结对后,市政协原副主席、东阳民革原主委吴兆宁出点子,想办法,送去一批种羊,希望通过养殖来改善农户的经济状况。此后,东阳民革党员经常来到庙后村,给农户送大米、食用油和衣物等救济物资,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输血还要造血,扶贫更要扶智。庙后自然村土壤肥沃,质地良好,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而茶叶也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99年下半年,东阳民革的党员们自掏腰包买了茶叶种苗“迎霜”,送到庙后自然村,鼓励农户积极种植。之前,农户们大多种植普通青茶,一斤茶叶卖几元钱,效益低下。“当年,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茶苗,种下去之后,等可以采摘时,没想到收成特别好。”回忆往昔,庙后村原负责人张正良打开话匣子,“当年,我们村种植了30多亩‘迎霜’,每斤能卖20多元,新昌和磐安的茶商都到我们村里来收茶叶。

  “迎霜”种植虽然取得成效,但东阳民革没有停下帮扶的步伐,而是继续指导庙后自然村更新茶叶品种。2010年左右,继“迎霜”品种后,部分茶叶品种更换成白茶,因为白茶更能卖得起价格,高者每斤可卖120元。张正良说,那时,庙后自然村种植了80多亩白茶,长势喜人,而农户的人均收入也因为种植茶叶翻了几番,经济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种植茶叶之外,东阳民革还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庙后自然村的农户种植香榧,大力发展效益农业。2010年,在东阳民革的帮扶下,庙后自然村种植了3000多株香榧,如今已开始成龄挂果,成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过去我们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年人均收入上万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张正良说,“东阳民革的领导班子已经换了好几拨,但他们帮扶的行动从未停止,大家同心协力,把这座小村庄建设得越来越美。”

  一路帮扶,一路歌。除了对庙后自然村的结对帮扶,近年来,东阳民革还积极推进党派同心实践基地建设,基地已经延伸至六石街道裘家岭村、南市街道复夏小学、湖溪镇象田村,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风雨同行。

  “同心实践基地建设是党派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把这一阵地建设好,讲好同心故事,画出同心圆。”陈祥鹏说,“我们新一届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将在卢海岩主委的带领下,接过建设同心实践基地的接力棒,换人不换心,换岗不换责,继续积极与基地对接,为基地的发展不断努力。”

  从“破旧村”到全市“最美村” 庙后“整容”后颜值高

  9月3日一早,记者从东阳出发,驾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三单乡阁溪村庙后自然村。

  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原副主委卜卫良说,以前因为路况不好,去一趟庙后自然村,单程需要三四个小时,来回就大半天时间过去了。可即使路途远,当初帮扶结对的工作人员也换了好几拨,帮扶行动一直没中断。

  过去,庙后自然村的房子都是黄泥房,又旧又破。2003年,东阳民革的党员们和庙后自然村的村干部一起出谋划策,拆了危旧房,实施旧村改造。

  从2003年至2008年,庙后自然村的大部分老房子被拆除,还有一部分老房子作为乡愁印记保存了下来。如今,村民们都住上了砖混楼房,村容村貌和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以前,我们村找不出一块红砖头,都是黄泥房。”村民厉江桥今年55岁,之前,他家的老房子又破又旧,一到雨天就漏。2003年,庙后自然村旧村改造启动,他家是第一批改造的农户之一。老房子拆除后,造了3层多高的新房子,第二年就住了进去。

  马路拓宽,环境美化,池塘修建……多年来,在东阳民革的帮扶下,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天天靓丽起来。厉江桥说,村里有个叫“竹园岭”的山塘,因为年久失修,山塘的大坝已经渗水。2008年,东阳民革积极联系相关部门,重新修建这座山塘,解决了村民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难题。

  如今,庙后自然村已焕然一新。美丽庭院、休闲游步道、如画村景,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去年,庙后自然村被评为市2019年度“最美村”。

  “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村民深情回忆驻村民革老党员

  为了更好地帮扶和服务农户,自从结对之后,东阳民革的党员们就经常性驻扎在三单乡庙后自然村。先前有两位驻村老党员,一位叫朱云霄,一位叫金龙斌,如今已不在人世。当年,他们就住在村民家里,指导生产生活。

  村民何梅女今年67岁,她家种了两三亩茶叶,回忆往昔,她特别激动。当年,朱云霄就住在她家里。

  朱云霄原是市农业局的干部,个子高高的。驻村的那段日子,村民们对他的印象是没一点架子,待人和气实在,常常和大家打成一片,特别亲切。

  让何梅女印象深刻的是,朱云霄为人十分朴实。当时村民的生活都不富裕,何梅女总是想着要好好招待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你们不要特意为我准备吃的,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有烤玉米饼和玉米羹就够了,我很喜欢吃的。”“那时,朱云霄天天往山里跑,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种茶叶,不怕苦也不怕累。”何梅女说,“早前,因为不懂技术和管理,我们种植的普通青茶没钱赚。自从朱云霄来指导我们后,更换了茶叶品种,掌握了种茶技术,种茶效益好了起来。现在,村民的生活大变样,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都是他们带来的福音。”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