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春风又绿江南岸·了不起的村庄丨湖溪镇马上桥:一幢“国保”激活一个村庄

2020-10-30 13:59:45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陈一点 吴旭华 杜思远 摄影 胡扬辉

  沿南徐线往湖溪镇方向行驶,当路边出现一排粉墙黛瓦马头飞翘、悬挂着清一色书“酒”字红灯笼的仿古建筑,就知道离湖溪镇镇西村马上桥自然村不远了。随后,一座八字台门状的村名地标,准确无误地将人引至马上桥入村口。

  这片外观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是镇西村依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国家3A级旅游村创建工作,对所辖的黄大户、马上桥、炉庄等3个自然村实施沿街民居立面改造的成果。灯笼上所书的“酒”,正是马上桥源远流长“东阳酒”文化的一缕遗脉。这缕酒香,在该村能追溯到的最久远的源头,则在拥有八字台门的“一经堂”内。一经堂,俗称马上桥花厅,建成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马上桥成为全市首个拥有“国保”民居的乡村,它仿佛被按下了发展快进键,尤其是近4年来,已成为湖溪镇打造风情小镇的利器,成为我市旅游全域化中的“网红”。


1604024360386_5f9b7828159bb83cdca21574.jpg

  闻香识酒,穿越千年仍醉人

  “一经堂”的建造者吕富进是位商人,酿酒是其最重要的家族产业。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幢前后四进拥有50间房子的建筑内,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酒坊。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酒坊如今已融入现代化的湖溪酒厂,吕富进的后人吕敏湘是酒厂的掌舵者。“我是闻着酒香出生在花厅的,家里世代酿酒,小时候经常看着父亲在家中的酒坊忙活。一到秋冬季节,整座花厅就被浓郁的酒香包围了。”说起往事,吕敏湘很是自豪——这是李白笔下的“兰陵美酒郁金香”,也是陆游笔下的“虚负东阳酒担来”,还是马致远笔下的“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最后还被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大赞“有绍兴酒之清而无其涩”。而当年给陆游送去东阳酒的进士吕子益,也是吕敏湘的先祖。经过多年的不懈坚守,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东阳酒”作为“金华酒”体系成员之一,其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吕敏湘也成了东阳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目前,在位于镇西炉庄自然村的湖溪酒厂内,东阳酒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中。而在马上桥,吕敏湘准备于“一经堂”对面打造红曲酒文化馆,力求让东阳酒文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来马上桥,赏一经堂木雕,品东阳红曲酒。”镇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说,“一经堂”内的木雕极尽精致奢华,这座“国保”花厅犹如湖溪镇文旅“龙头”,带动了当地融木雕、美食、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仅以木雕而言,马上桥周边的郭宅、后山店、黄大户等村,就孕育了“木雕太上皇”郭金局、“木雕皇帝”杜云松、“木雕宰相”黄紫金等。饮醇酒而赏木雕,游山水而品风情,在“醉美湖溪”呼之欲出的同时,分别以红曲酒文化、古建筑文化、木雕文化为依托,镇西村的3个自然村形成了齐头并进、同时发展的局面。

1604024360413_5f9b7828159bb83cdca21575.jpg

  寻芳探胜,古老村落“钱”景美

  霜降时分,走进马上桥,正欲拾步迈进“一经堂”,耳畔传来一句彬彬有礼的“请止步,里面正在拍摄”。原来,这座古宅已成为影视拍摄基地,三不五时就有剧组找上门来拍戏,每天租金为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因此有了一股“活水”。目前,马上桥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6万余元。

  传统民居成为文保单位后,如何妥善加以利用?这是许多村庄面临的课题。镇西村不仅没有让“一经堂”闲置,在让它几乎全年运转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的溢出效应,将它作为激活村庄生命力的“触媒”,让马上桥和周边村庄不断蝶变。

  “一经堂成为‘国保’后,游客纷至沓来。但许多人来了一看,除了这幢古建筑,村庄并没有其他亮点。于是,好不容易引来的客人走了,没有留下一分钱。”于是,镇西村两委会从认识上确立了马上桥在发展全村旅游业中的中坚地位,将各种资源向其倾斜。依托上级专项资金对“一经堂”及其周边的七八十幢民宅作了外立面改造提升,修建了临时停车场、景观墙、镇游客接待中心,又把马上桥大会堂建造为镇西村文化礼堂。“一经堂”对面的池塘、道路均做了改造提升,设计了景观小品,改建了亭台楼阁,开挖了曲沼水池,还专门建造了一座“状元桥”,使得这一片原先“脏乱差”的区域变得幽雅清新,韵味无穷。

  在美起来的同时,村两委会还借地生财。状元桥东侧有3间民宅,村里将其改造为仿古建筑,对外招标寻租,用于经营小吃。位于状元桥南侧的三十六间头,村里和相关农户签订了流转协议,产权归农户,经营权归村集体,由村里修缮后对外招租。如此一来,不仅有价值的老房子得到保护利用,农户也能获得租金收入。除此之外,村里已建成2家民宿,初步具备了让游客“过夜”的接待能力。

  为了扶持马上桥发展,借助“一经堂”的国保之便利,湖溪镇把镇游客接待中心设在了该村。这座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原先是处民宅,在拆除部分危房后,村里对保留下来的11间民宅进行优化提升,又投入120万元用于装修。里面不仅有游客集散区、土特产销售区,还有非遗展示、景观介绍以及各种会客、会议区域,集接待、购物、研学、会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只要步入其间,就可以了解湖溪镇的文化旅游“家底”。

  从原先的古建筑“浅层游”,到现在的吃住玩“综合游”,马上桥的蝶变不止于此——依托湖溪镇共享田园项目建设,村北的200多亩基本农田已被整体流转,正被打造为“花海”,构筑“深度游”。届时,马上桥的“留客”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赢利“钱”景也指日可待。


1604024360442_5f9b7828159bb83cdca21576.jpg

  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润人心

  “我儿子吕南杰将于12月16日举行婚礼,拟办酒席25桌左右。我们将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绝不铺张浪费,请批准。”10月20日,马上桥村民吕新元向镇西村红白喜事理事会递交了一份申请书。

  今年5月8日,镇西村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并发布了《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标准》。规定本村村民婚宴控制在20桌以内,双方合办的控制在30桌以内,酒店办婚礼菜金标准控制在每桌1800元以内;婚事不租豪华车辆,车队规模不超过8辆;丧事严格遵守市殡葬改革规定,不设灵堂、不摆道场;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等。

  “以前村里办婚丧大事,你五桌,我十桌,相互攀比成风。”张立明介绍,倡导移风易俗后,村里建立了“四会”制度,即乡风评议会制度、红白理事会制度、乡贤联谊会制度和“帮帮姐”说事会制度。作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镇西村,将马上桥花厅第一进建筑打造为婚俗文化馆和移风易俗馆。今年国庆期间,4对新人在此举办了婚礼,4位新娘坐着花轿被抬着走过状元桥,仪式结束后,4对新人席开4桌,为婚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村里的老党员张省城的孙女要订婚,特意来问张立明,按照村里规定,该设几桌才好?“我告诉他,现在村里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用铺张浪费,邻居不用请,喊亲人来吃一顿就好了,且一家派一个代表,老人听了连连点头,当天的订婚宴就摆了3桌。”张立明说,为了方便村民办喜事,村里不仅把“一经堂”开放给村民举行婚礼,还把隔壁的村文化礼堂开放供村民设婚宴,又专门制作了花轿,以400元一次的价格出租。

  “村民吕新元原定于12月16日在横店一家酒店办喜事,村里出台移风易俗制度后,决定回村里办。这样一来,不仅每桌酒席的成本比在酒店便宜,而且除了租花轿的费用外,基本没其他花销。”该村分管移风易俗工作的村委会成员张昌潘说,在这些先行者的带动下,镇西村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在“一经堂”举办婚礼,“毕竟,在国保花厅里办婚礼,可是难得的特殊经历呢!”

  【记者手记】制度立村产业兴村

  湖溪镇镇西村马上桥自然村对笔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湖溪人,马上桥自然村是笔者所在村庄前往湖溪集镇的途经之地,以至于在笔者的印象中,毗邻南徐线的马上桥自然村是一个路过都不会多看一眼的普通村庄。

  带着旧时的“偏见”,当笔者乘车驶近南徐线马上桥自然村段时,同车一行人都瞠目于眼前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也惊讶于马上自然村桥的蜕变之大。带着惊叹和疑问,镇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的一番话给了我们答案。“马上桥和炉庄、黄大户这三个村都是镇西村大家庭的一分子,当时的村容村貌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我意识到,想要干成事,就得抓班子,强队伍。怎么抓?就得定制度,凡事按照规矩来办。”

  每月16日是雷打不动的党员学习日,党员要“刷脸”签到,不可早退,否则按五星积分管理办法扣分;当年需外出或计划外出党员要每月手写材料,汇报在外学习工作思想情况,并在党务公开栏公示……党员队伍管好了,班子也变得团结了,在建设镇西大桥时,镇西共捐款403万元,其中70%是党员所捐。

  为充分了解民意,也为了向村民公开村两委所做的工作。该村两委还办起了《镇西村情》简报,每季度一期,记录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并分发至村民手中。针对农户关心的问题,村党员干部上门收集问题,并在简报内开辟“回音壁”栏目,来回应群众关切。这一举措也让村两委会的公信力在农户之中得以树立。

  此外,为提高村民办事效率,该村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服务承诺制、干部接待制;为移风易俗,该村制定了乡风评议会制度、红白理事会制度、乡贤联谊会制度和“帮帮姐”说事会制度。该村制度之全,几乎覆盖了农户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也让党员干部、农户们养成了在制度内办事的习惯。

  有制度作轨,马上桥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村容村貌上,该村依托上级专项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村内民宅外立面、池塘、小巷均有了“古味”。环境提升了,湖溪镇游客接待中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基地、湖溪镇“共享田园”项目等配套设施以及项目相继落户马上桥。如今,该村还计划在游客接待中心、国家级文保单位“花厅”周边民宅内植入特色餐饮小吃店、红曲酒馆、民宿等产业,这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再来马上桥,一定会有一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受。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