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佐村镇斯光村:荒地上开出“致富花” 家门口结下“幸福果”

2020-12-11 14:09:38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吕剑 李亦民 张庆 摄影 孙振华

  佐村镇斯光村,这个仅有500多人口的村庄,5年来,一改“灰头土脸”的脏乱形象,走上了村庄美产业新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佐村镇“农业立镇、生态靓镇、旅游兴镇”的一个典范,还有了专属的“烂漫山花节”。

3.jpg

  5年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旧泥墙屋随处可见;5年后,有花有草成了农家小院的标配。

  5年前,只有自行车与行人才能通行的狭窄黄泥路是“主流”;5年后,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沥青路全覆盖。

  5年前,乱堆乱放、乱扔垃圾是村民的习惯;5年后,主动打扫卫生、互相监督环境整洁成为风尚。

  ……

  村庄变化之多不胜枚举,最引人瞩目的还属“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的“致富果”,如今虽是星星点点,但未来可期。

  12月8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佐村镇斯光村。经过一个个红绿灯路口、一排排房屋,一个拥有活灵活现卡通人物、诗情画意农家墙绘的村庄映入眼帘,这就是斯光。

2.jpg

  “捡垃圾”中聚人心 美环境后迎发展

  “村庄这些年变化是挺大的,在村干部们的带动下,不仅环境卫生搞好了,村里还改造荒坡,种油菜花、果树,搞采摘游、山花节,我们老人不用外出打零工,在家里种种菜、卖点农副产品就可以过日子了。”今年71岁的马百青笑呵呵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村庄的变化,斯光不少村民感同身受。在他们口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村两委班子。

  “2014年时,村庄环境脏乱差,不仅没有集体收入,而且还欠着债,我和当时的村委会主任郭满堂就想着从整治环境卫生做起,改变村庄形象,提振村民士气。”斯光村党支部书记郭秩云笑着说,当时他俩天天在村里捡垃圾、打扫卫生,因而被一些村民称为“垃圾干部”。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党员、村民代表加入了这支保洁队伍,每周开展一次大扫除。刚开始,部分党员和村民不理解这一做法,觉得“打扫垃圾又不能给村庄带来实质性利益,浪费力气和时间”,但随着村庄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这样的非议渐渐减少,有的村民也跟着行动,把自家房前屋后清理干净。

  “我觉得一个村庄环境卫生搞好了,别的事情也能做成,我们干部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一路做好表率。”郭秩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短短几个月,斯光村从佐村镇“落后村”一跃成为“先进村”。为了让环境整治成果持续保持,全村早早就推行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区域卫生实行承包责任制,由党员、村民代表负责;房前屋后卫生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每月进行评比,对先进农户给予洗衣粉、肥皂等奖励,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在斯光村委会办公室里,“五星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卫生村”“金华文明村”“东阳巾帼示范村”……满墙的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斯光村所有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都是义务参与村集体劳动。“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村民都看在眼里,大家相互配合,团结一心,村庄干事创业的氛围只会越来越浓。”郭秩云表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不断显现,斯光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去年4月,在佐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斯光村党员干部扎根里高岗自然村,开展“十美村”创建工作。通过5个月的努力,里高岗一改陈旧容颜,美了环境,多了景点……成功斩获“十美村”荣誉,而且还成为市美术家协会首个在乡镇建立的创作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田园诗意小村。

1.jpg

  荒地上兴产业 家门口增收入

  筑巢引凤来,固巢留凤栖。斯光村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了,在佐村镇政府、市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个个发展项目向斯光村伸来橄榄枝。这样,斯光村开启了“旱改水”工程,将荒坡改造成梯田,荒地整治成良田,种上油菜花、桃花等。2015年,佐村镇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在斯光村拉开帷幕,“山花烂漫”斯光一炮打响。

  2017年,在财政项目支持下,斯光村在荒坡荒地改造的田野上套种了樱桃、李子、果桑、杨梅、水蜜桃、枇杷等10多个品种的水果,并成立水果产业经济合作社,为发展乡村休闲游打牢基础。

  赏花节、采摘节、挖笋节……近年来,斯光村以花为媒,围绕“烂漫山花”这一特色品牌,进一步丰富乡村休闲游内容,声名远扬,吸引而来的不仅仅是游客,还为村庄招揽了投资项目,让村民尝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甜头”。

  “现在水果产业分为四大区块种植,占地面积900多亩,都是投资商带来的精品水果项目。”郭秩云指着村口处一大片专业化果园说,随着土地的集中流转,经济作物持续带来收益,村集体收入扭亏为盈,每年年底村民每人还能够分到500元的红利。

  除了村里的固定分红,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创收机会。

  “我这人闲不下来,以前就四处给人帮工赚钱,现在村里的荒地变成了果园,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机会,一天100元,不用跑来跑去,挺好。”刚从果园忙完回家吃饭的楼雪娟乐呵道。

  对于村庄的发展,70岁的老党员马生明颇有感触。回村前,他干过不少行当;回村后,由于村庄地处偏远,他就四处帮工。这几年,他也搭上斯光村发展的“顺风车”,在家创业增收。

  2015年,佐村镇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在斯光村举办,马生明在村两委支持下,在家开了全村唯一一家便利店,为游客提供饮料、零食等。

  随着斯光村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游客的不断增加,马生明在家门口还卖起了红薯片、红薯粉、桃胶等土特产,深受游客欢迎。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可他家的红薯片生意丝毫没受影响。“今年9月份我就开始做红薯片了,我家的红薯片又薄又脆,而且吃起来不油腻,好多回头客来预定,昨天就有人预定了150包。”马生明边说边将炸好放凉的红薯片装进密封袋。

  据马生明介绍,今年他家种了4000多斤红薯,除了一部分拿来做红薯粉,其余都做成了红薯片,预估会有2000多元的收入。“红薯片等土特产都是我们自家产、自家做的,制作流程烦琐,但是想到有这么多人爱吃,来我们村走走看看,而我们在家就有活干,‘吃穿用度’能挣出来,就觉得辛苦也值得。”马生明感叹道,作为党员,他就跟着两委班子干;作为村民,他对村庄的未来满怀期待。

  这一点,斯光村两委干部早有谋划与行动,换届选举后的“开门一件事”就是打通水库到村庄的所有渠道,做好引水工程,解决田地灌溉用水问题,预计本月将全面完工。此外,全村道路“白改黑”、人行道石板路铺设、村庄绿化再提升、旅游慢步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将在今年年底完工。

  “我们村下一步就是引进山地车比赛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节内容,将游客引进来,带动村庄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做好农副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把斯光的产品卖出去,为村民增收致富。”郭秩云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手记:筑巢引凤来 固巢留凤栖

  佐村镇斯光村,以前是个“落后村”,如今成了“先进村”,究竟是什么促成其“美丽蝶变”?

  斯光村党支部书记郭秩云说:“我们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开始做起,改变村庄面貌,提振群众信心,带领大家建设美好家园。”

  六七年前,斯光村还是一个落后的山村,村容村貌较差,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还有负债,更谈不上什么产业。当年,村两委上任后,力不知该往哪儿使,干事无从下手。经过深入调研后,村两委“一班人”决定从“抓党建”开始,带领干部群众轰轰烈烈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从而逐渐改变村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筑巢引凤来,固巢留凤栖。斯光村渐渐变美丽了,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个个发展项目向该村伸来了“橄榄枝”。于是,他们开启了“产业植入”的大门,改荒山,整坡地,种油菜水果,搞乡村旅游……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的“烂漫山花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赏花观景,成了佐村镇乡村旅游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更主要的是,村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采摘丰硕的“幸福果”。

  当下,斯光村两委正谋划新的发展,谋求产业提升,努力让山区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