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上安恬火腿商和他们的大宅门

2020-12-16 14:46:07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W020201210586026065189.jpg

  作为南江重要的航运枢纽,东阳火腿生产的重镇,这里至今仍保存着  幢“廿四间头”“廿七间头”,它们均出自火腿商家族——

  讲好东阳建筑故事

  南江从大盘山奔涌而出,一路经马宅、湖溪、横店而过南马,在一处叫“双山”(又称兜鍪山)的地方,拐成了“之”字形——由东往西拐成由南向北,再折回由东往西。在这个拐弯处的东南岸边,卧着一个足有千户人家的村庄——南马镇上安恬村。

  上安恬绝大部分村民姓马,属茂陵马氏。其始祖马大同于唐代咸通五年(864)任东阳县令,8年任期满后遂退居东阳松山之麓。据家谱记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马大同后裔马乔岳(1084-1160)行经兜鍪山,见此处山水萦绕,安谧恬静,似世外桃源,遂定居于此,将村庄命名为安恬,这段溪流则被称为恬溪,茂陵马氏安恬派由此发祥。到明代中期,规模日益庞大的村庄析分成上安恬与下安恬两处。

  上安恬村民历史上就擅长生产经营,清末民初的腌火腿、新中国成立后的打石头、改革开放后的打草席(凉席)等产业名闻四乡八村。其中尤以火腿产业声誉卓著,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7幢“廿四间头”“廿七间头”,均由火腿商家族建造。更多的“十一间头”“十三间头”“十七间头”等,则见证着一家家火腿小作坊昔年的生意兴隆。

  马樟树兴建懋德堂

  在上安恬,马樟树是首屈一指的火腿商。他的财富不仅有原先五进、现存三进的懋德堂建筑群为实证,还流传着他每年回乡时所赚的银元要用箩筐盛装的故事。为了防止被打劫,平时就疏财仗义的马樟树,归乡时身上经常会背着褡裢,内装少许银元,一路行来一路施舍。

  出生于1850年的马樟树是马大同的第三十五世裔孙,排行敏九十一,考讳锡樟,系州司马。他一生以腌制火腿、酿酒为业,为人低调,极讲诚信,因此火腿生意极好,赚了钱后于光绪年间回乡建造懋德堂。

  这是一组由3幢“十一间头”和2幢“十三间头”组成的五进建筑,纵深96米,占地2800平方米,为上安恬村内“顶级”的豪宅。其位于村西北,坐北朝南,面阔3间,东西为两层楼房厢房;附建重厢平房20间,占地约5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恢宏,装饰精美。

  立于懋德堂正门前,用青石切割打磨垒砌的一字形照墙上,镶嵌着青石八件套大门,上嵌阳文“树德务滋”石雕门额,两侧是曲尺形边饰的圆框,内镶高浮雕狮子戏球砖雕,精致华美。边门的门槛两侧还装饰着暗八仙和年年有余纹样的石雕,透着低调的奢华感。进门后所见的前厅是单檐楼房,三开间,面宽12.8米。楼下敞口,檐柱安装镂空雕刻的狮鹿牛腿;满堂排门启闭自如。穿过前厅即是第二进正厅,为三开间敞厅,彻上露明造,明间五架梁,次间为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所有梁柱均高大壮硕,符合“肥梁胖柱”的东阳传统民居特征。这座厅堂最大的亮点在于前檐廊的船篷轩,复杂的曲尺形棂格内嵌花结,每个花结都镶嵌着红绿宝石,闪闪发光;轩顶格心装饰着高浮雕的狮子图案;船篷轩梁上镶着雕刻山水和狮子图案的4个“荷包梁”,大气磅礴。前檐柱头施卷杀,圆雕花卉状的斗栱承托着桁条,桁上高浮雕年年有余图案;檐柱外侧又有一小卷篷,以方格纹代替椽条,为“鹅颈轩”的变形。小卷篷两头以卷草花卉纹样的象鼻梁承托,并把狮子牛腿上的花栱与前檐柱连接。檐下的狮子牛腿造型饱满,神态活泼,鬃毛飘拂呈写意状,刊头也圆雕成狮子状,狮背上驮花篮形斗栱,琴枋深浮雕山水。整座正厅的檩条下,都安装着雕花小牛腿,一派花团锦簇。

  穿过正厅的屏风门,就是第三进后堂,是典型的“十一间头”楼房,均装有腰檐。庭院中两方池塘均围着青石栏杆,东边的池子敞口,池中浸着一口大酒缸,系当年马樟树酿酒时所遗旧物,由此可见所酿造的为红曲酒;池边还栽着一丛翠竹,更添诗意。西边池子原先四面围栏,有石阶直通池底,方便洗涤,现也改成一面敞口。池塘上首7间堂屋,居中明间敞口,檐下平顶格心高浮雕狮子图案,四角贴雕花卉,同样装饰着红蓝宝石。虽然装饰较正厅简朴,但因为有了水池,加上所有的檐柱都安装木雕牛腿,因此依然精致,更有江南园林的气息。

  “后面两进也是前厅后堂的格局,和现存的正厅、后堂风格一致。”出生于1952年的马庆志是马樟树的曾孙,在第三进“十一间头”里长大,至今仍生活在这里。他说后两进建筑分别于1957年和1967年毁于火灾。2018年,懋德堂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懋德堂分成三次陆续建造。根据家谱记载,马樟树共生育了五子,分别是钟培、钟涛、钟寅、钟圭、钟火多。房子建成后,他从后进到前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给5个儿子,第三进房子归钟寅所有。钟寅又生了10个儿子,其中2个早逝,1个出继,他把懋德堂内的房子分给4个儿子,又给其余儿子在懋德堂边上各建造了5间房子。

  关于马樟树的事迹,马志庆多听自父亲马润虎转述:村西北双溪寺建成,马樟树邀请3个戏班子在溪滩上演戏,发布告示邀请各村父老前来看戏,并声明“外村前来看戏之人,村中若有亲戚,则由亲戚招待;若无亲戚,则由本人招待”。那几天,懋德堂所有厅堂以及檐廊下均摆满酒席,来者不拒,席间所用酒、肉、鱼、菜均由马家自产。此事一时轰动南江流域。

  马樟树一生轻财好义,极为重视教育,他的5个儿子都是太学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李前泮任东阳知县,兴办新学,改东白书院为官立高等小学堂,马樟树慷慨捐资修建校舍,数额首屈一指。学堂落成庆典之日,知县邀请马樟树出席,且一定要等他到场才开席。马樟树穿着布鞋匆匆到场,席散后出学堂大门,就换上草鞋,勤俭秉性可见一斑。因为1912年东白学堂改为东阳中学,因此家族里一直有“樟树太公捐建东阳中学”的传说。

  可惜,因为时局动荡,到马樟树的孙子辈时,家中生意已一落千丈。“我的父亲马润虎还延续了腌火腿的传统,腌好的火腿送到杭州零售、运到上海批发。”马庆志回忆,马樟树在杭州和上海购置了大量房产,彼时仅余零星几间,仍可供孙辈开设腿栈。只是家中光景已今不如昔,“到我父亲这一代,家中连精麦饼都吃不起,多吃全麦饼,就是麦子碾磨后的麸皮舍不得丢掉,与麦粉一起做成饼。”说起此事,马志庆不胜唏嘘。而晚他两辈、同住在第三进的马益亮,对于马樟树的事迹更是知之甚少,只有厢房楼板搁栅上至今犹存的密密麻麻的竹楦,还能让他们管窥先人所从事火腿产业的规模。

  其他腿商及其宅第

  在上安恬还有其他火腿商人所建的豪宅,达德堂与存义堂是其中的佼佼者。

  位于村东南的达德堂由马标祥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初时先建堂屋、厢房和重厢,计24间;光绪十八年(1892)又建正厅、厢房和重厢,共计50间。前厅三开间,彻上露明造,梁柱粗壮异常,胸径近50厘米,分别取材于松树、柏树、梧桐、椿树,寓意“松柏同春”,其中一对栋柱取材于一棵同树却双主干的柏树,笔直修长,胸径一致,传为奇谈,足见马标宇当时财力雄厚。正厅和两侧厢房的檐柱,均装饰雕刻狮子和山水、人物的牛腿,体量巨大,远超一般厅堂和厢房,显得整幢建筑气宇非凡。

  马标祥之所以能从事火腿业,得益于父亲马汉地的财富根基。马汉地原是普通农民,相传1860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驻上安恬,在嘉庆堂(俗称总厅)门楼建立“圣库”,贮藏钱粮布帛。太平军撤退时,来不及带走“圣库”内的财物,住在总厅西厢房内的马汉地就“捷足先登”,从“圣库”内搬出稻谷14箩。由此他开始酿酒腌腿,数年间“市豚蹄数千,售于杭,获息数倍”,多时“一日营万钱”。他的3个儿子分别务农、经商、读书。马标祥是其二儿子,专门经营火腿业,独创“马宏魁”商号,腌制的火腿销至杭州、苏州、上海,其名气仅逊于上蒋的“蒋腿”。鼎盛时期,马标祥年产火腿8000只、酿酒3000多坛,富甲一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马标祥为父亲马汉地建造了21间的广远公祠,至今仍在。

  达德堂门下子孙人才辈出,有曾创办宏毅学堂并任校长,后参加北伐战争、担任东阳县参议员的爱国民主人士马成骥;村中的“南峰毓秀”廿四间头则由达德堂后人马荣春建造;还有接续祖先衣钵的火腿技师马起康。

  位于村中央的存义堂在上安恬可谓占据“C位”,前有池塘,碧水倒映着粉墙黛瓦,成为村中最吸睛的网红打卡地。堂主马汉基,育有四子一女。长子马标银早年自立门户,次子马标宇、三子马标师、四子马标富均家贫如洗,三十岁上下还未娶妻。其姐夫从事火腿生意,为助妻弟们早日成家,就借给他们两件火腿(一件竹篓装为四五十只,重达150至170斤;袋装则为75只,重约300斤)做生意。兄弟三人与杭州的“福隆泰”火腿行签订产销合同,第一年就赚了4件火腿的钱,次年开始就经常有上千斤火腿运往杭州销售。其间,他们结识了一位火腿商行大老板,生意越做越红火。一日回来后结账,发现杭州商行多给了一千块银元,于是当即让马标师送回杭州。而杭州商行的管账先生当晚盘存时发现多付了一千银元后,次日一早心急火燎地派人赶到上安恬说明此事。杭州来人还在路上,马标师却已将银元送到杭州,商行老板由此与三兄弟结成朋友。次年,马标宇在杭州租赁店面十多间,开设了火腿商行,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并于同一年中娶妻成家。

  清同治六年至八年(1867-1869),三兄弟建造存义堂。马标宇特意把生意交给马标师负责,自己专心为建房而备料、设计,标师的妻子则担任建房总管。备料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在购买正厅楼板的搁栅时,听闻永康长川村的山上有棵大松树有3人合抱粗,就前往洽谈购买。山主对马标宇的诚信经商极为钦佩,说如果能把这棵树砍倒并运回去,就白送给他。马标宇就领了十几个人,带着火腿、米酒和大米等住了下来。经过半个月的砍伐、半个月的截料,十几个人把树撬滚到山脚下溪边,等大雨过后溪水上涨,就顺流撑到上安恬渡口。这棵树取出的木料,刚好够3间楼厅的楼板和搁栅。

  存义堂共三进56间。前厅3间,为重檐楼屋,檐下装有镂空雕刻的狮鹿牛腿,后檐彩绘;后堂7间,也是重檐楼屋,安装S形戏曲人物牛腿。堂屋和厢房门窗均雕刻“三国演义”“八仙人物”等图案。石库门额上雕刻“德义渊闳”四字,门前有两尊旗杆石。数年后,马标宇的5个儿子成家立业,住房又成问题。5个儿子商议决定建造33间的花厅,诸事俱备时,马标宇一病不起溘然而逝。五兄弟不得已卖掉建造前厅的材料,在存义堂后堂边上建造了一幢“十三间头”。

  上安恬一村何以能在清末民初走出如此多的火腿商人,而且都经营有成?综合村情村史,一方面或许得归因于当地依山傍水、田畴广袤,适于种稻的地理环境,水稻产量高,为养猪、酿酒提供了原料;另一方面,这里是东阳“两头乌”的重要养殖区,稠密的农业人口为养猪业提供了便利;其实所有这些,都抵不上舟楫往来如过江之鲫的安恬古渡口,南江往北直通钱塘,成为火腿、米酒北上销售的最经济水路。而茂陵马氏在上安恬抱团从事火腿业,已然形成了规模效应,所腌制的马氏火腿形如竹叶、皮薄骨细、腿心饱满,精中夹肥,油而不腻,瘦肉红似玫瑰,肥肉亮若水晶,浓郁香气倾倒众生,难怪能够誉享沪杭而数百年不衰。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