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东阳两会 | 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保障医疗卫生服务

2021-02-03 14:25:11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吕晶晶 黄保平 蒋昊非 吴嘉沁 胡媛 蒋雯 包康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启动之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纷纷为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就加大医疗资源整合、保障医疗机构均衡发展、增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数字化赋能社区网格

  提升基层社区的社会管理能力

  市人大代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应争先

1612332934812104.jpg

  “网格是我国社会的最小功能细胞,提升网格管理能力是政府提升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应争先

  社区(农村)数字化赋能是提升社区(农村)网格能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深化,我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成效显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市建立了网格管理“四个一”的管理架构(即每个网格至少有1名乡镇街道干部,1名公安干警,1名村干部,1名联村责任医生),网格管理在综合治理、疫情防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社区(农村)网格管理也存在资源不足,效率低下、工具缺乏以及各地进展不一等问题。在疫情管控中,基层“四个一”网格管理架构,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社区(农村)网格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不对称,一个乡镇干部要负责几个网格;一个公安干警要负责几个网格;一个责任医生也要负责2个以上网格。此外,没有集体经济支撑的网格组织,难以调动农村干部认真负责参与网格管理。

  对此,应争先建议:一是统一开发社区(农村)网格管理工作软件,由省政府统一投入资源,组织开发一套信息软件系统,为社区(农村)网格提供一套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监督平台,提升网格管理能力和效率。二是软件功能从单一领域展开到多领域全覆盖,软件功能目前可以先从满足疫情防控人群服务和管控开始,不断完善,以后可以延伸至健康服务、综合治理、社会服务等所有基层管理功能。三是建议为数字化社区(农村)网格管理投入更多资源,财政部门要将社区(农村)网格管理数字化提供预算内专项资金,让更多的行政资源投入到基层网格。四是从党委政府的层面推动数字网格建设,把社区(农村)网格管理作为全面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切切实实把社区(农村)网格管理工作做实,不断提升基层管理能力。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

  建设特色养老机构

  市政协委员、横店文荣医院院长陈志兴

1612332934602792.jpg

  “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以规范化的医养结合为特色的机构养老建设。”——陈志兴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增至14.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7.15%。对照联合国划分标准,目前我市已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开展“健康东阳”建设,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优化“一核两翼”医疗资源布局,打造浙中医学中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公民融合、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滞后。”陈志兴表示,目前我市主要有公办敬老院、民营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中心等,多数老年人以居家养老结合社区养老为主,只能解决某一阶段的基本养老问题,两者都不具备较强的医疗保障实力。目前我市具有医养功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还不足800张,与随之而来的巨大需求差距较大。特别是健康照护更是短板,而老年人恰恰是健康保障中最脆弱的一环。

  对此,陈志兴建议,加快推进以规范化的医养结合为特色的机构养老建设。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引导、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医养机构,切实落实好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优化流程和环境。在税费优惠、政府投入、土地供应、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医养机构更多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我市的医疗资源优势,作为未来医养机构的重要依托力量;完善医养结合机构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应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建立健全多方位保障机制;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明确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强化监管,完善院内感染防治等管理流程,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

  加大医疗资源整合力度

  保障医疗机构均衡发展

  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院长许钢红

1612332934366406.jpg

  “要加大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保障各医疗机构的均衡发展,努力打造浙中医疗中心。”——许钢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局才能起好步,结合工作实际,我提出以下建议:

  从民生需求出发,大力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截至2020年底,我市总人口为85万余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已增至19.8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3.3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而我市在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存在投入较少、床位不足、设施陈旧等现象,不能解决老龄化日趋严重带来的供需矛盾。老有所养是民生大计,我建议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在空间规划、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上予以重点支持,抓紧启动建设市第二福利院,新的福利院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建议选址在城乡接合部,有山水风景,面积不小于80亩,床位不少于800张。市中医院也将利用中医在养老保健中的传统优势,积极探索以中医保健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进一步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护的养老需求。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启动了29个医疗项目的建设,其中有市中医院迁建、市妇保院扩建、市人民医院和医共体配套建设等。2021年,江北综合医院等5个项目将开工建设,为形成以城区医疗中心、南北两个医疗副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托底的“一核两翼”医疗资源布局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在全市医疗布局调整之际,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完善对医学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为医学人才引进、医疗院校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保障各医疗机构的均衡发展,努力打造浙中医疗中心。

  维护百姓健康 增进民生福祉

  市政协委员、市卫生监督所所长方华骏

1612332934449347.jpg

  “加强城市各行业健康监管,护佑老百姓的健康,为我市老百姓创造幸福家园。”——方华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深入开展‘健康东阳’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是卫生监督所的工作内容之一。我市的‘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了要构建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发展重点产业。”方华骏说,医药行业等优势领域的精耕细作,做大做强红木家具制造等行业,有助于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能更好保护企业职工健康,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为了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卫生监督所主动出击,不仅在自身监管范围内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同时全力做好社会服务行业和企业卫生健康监管工作。在去年的工作推进中,市卫生监督所在智能监管创新上取得了新的成效。“充分借力我市城市大脑平台,市卫生监督所开发建设了全市统一的职业病监管平台、KTV消毒智能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监管系统,并完善卫生行政处罚系统,提升执法办案效率。”方华骏介绍说,尤其是增加的电子健康证综合管理系统,能集约化利用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等数据,实现健康证办理“最多跑一次”。

  同时,该所也积极在综合医院启动“主动精准智控”的推进预检分诊试点建设。“即使戴着口罩,管理系统也能精准地识别身份,健康码、体温等信息很快就能显示在大屏幕上,这能为前往医院就诊,却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极大的便利。”去年,市卫生监督所监督执法工作综合排名并列全省第一,还荣获“金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加强城市各行业健康监管,护佑老百姓的健康,为我市老百姓创造幸福家园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作为政协委员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力争达到的目标。”方华骏感慨道。

  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市人大代表、画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俞灿煌

1612332934843106.jpg

  “持续增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乡村医师培养及退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补上健康建设短板。”——俞灿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要办好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深化医共体改革,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整合型医疗体系建设,争创省‘健康促进县’。”俞灿煌说,医疗相关建设聚焦民生改善,有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

  如今我市医疗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仍有完善空间。“根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要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村级卫生网络建设,做到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实现村级卫生室服务全覆盖。”俞灿煌说,农村卫生室主要承担行政村公共卫生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工作。当前画水镇有村级卫生室19家,基本达到村村有卫生室要求,然而乡村医师队伍存在年龄大、专业程度较低的问题,19名村医中70岁以上的占到10人,50岁以下的仅1人,同时职称结构中13人为乡村医师,执业医师仅1人,年龄及职称结构极不合理,难以胜任行政村公共卫生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工作,加强村级卫生网络建设迫在眉睫。对此,俞灿煌建议要加快建立乡村医师培养及退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农村社区全科医师岗位,补上这块健康建设短板。

  市医共体自2017年底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俞灿煌说,基层医疗机构职工作为基层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从医共体建设前的年人均10万元,到2019年的13.4万元,增长了34%,但仍远低于我市全额事业单位及教师的工资水平。相比较周边县市基层医疗机构职工收入,我市也处在较低水平。为保障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建议全面评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工资收入情况,建立工资总额动态分配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职工的应有收入。

  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和服务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第七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吴永胜

1612332935401768.jpg

  “多关注疫情影响下的群众心理问题,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和服务建设。”——吴永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市中医院迁建、妇保院扩建正在加快建设,可以看出我市对医疗项目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去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新病房大楼竣工,这也是医疗领域的一个大项目。”吴永胜说,建议政府在做好医疗项目建设的同时,多关注疫情影响下的群众心理问题,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和服务建设。

  吴永胜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现代健康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两翼。受国内外疫情形势、社会急剧转型、工作节奏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入心理问题高发期,许多人因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而导致失眠、抑郁等病症,工作效率下降,生活幸福指数下降。更有甚者,心理问题还会引发严重的个人、家庭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心理健康服务日益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得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如何让心理健康服务“活起来”、接地气,走进千家万户?吴永胜建议,一是政府要重视老百姓的心理健康问题,整合社会资源,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引导和统筹发展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树立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理念,鼓励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心理平衡的基本技术。三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成立心理卫生协会,做强心理服务机构,更好地为老百姓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吴永胜表示,作为集精神卫生防治、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专科医院,2021年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继续做好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同时依托失眠诊疗中心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失眠诊疗中心将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努力打造成为解决老百姓精神问题的阵地。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