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葛宅:鲜活在当下的“孝顺里”地标

2021-10-20 14:22:21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当泮南葛氏遇上许孝子许孜,会激荡出什么样的故事?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此,感天动地的孝行,犹如源出蓝硎的兰溪,汩汩滔滔,六百余年犹自不绝,润泽永宁辐射吴宁。从此,立足孝义的农耕文化,经葛氏后人演绎阐扬,感召着族中子弟读书明理,形成崇文重教、向上向善的风尚。

  上香、叩拜、聆训……14日清晨,虎鹿镇葛宅村葛氏宗祠,一场隆重的祭祖仪式拉开了葛宅村第五届孝文化节的序幕。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孝顺文化一脉传。在这处古称“孝顺里”的山水清嘉之地,参天之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赓续西晋时期大孝子许孜孝行的泮南葛氏后裔,对标新文明,践行孝文化,把村庄保存成了“孝顺里”在当下的“活化石”。

葛宅村干部为高龄寿星穿唐装,以身行孝。通讯员 葛国强

  蓝硎“孝顺里”,千年犹记许孝子

  将孝文化作为葛宅的核心文化,其实是基于东阳最早被载入《晋书》的许孝子许孜。

  许孜的出生地蓝硎,今名兰坑坞,如今是葛宅村的一个自然村。

  2018年4月18日,葛宅村民在清理兰溪河道时,挖掘出一张大型石供桌,从题刻时间可以确定其制作于明代嘉靖乙巳年(公元1545年),铭文中有“永宁乡孝顺里蓝桥保”字样。永宁乡即今虎鹿镇,蓝桥保即葛宅村,孝顺里概指许孜故居兰坑坞、葛宅、蔡宅一带。由此可见,至少在明代,“孝顺里”之名仍在使用。

  从葛宅村往东10里许有一处关隘——白峰关,关高三百丈,石栈萦纡,时有贼寇出没,百姓苦不堪言。三国时吴国征南将军许德镇守白峰关,安家于蓝硎,贼寇闻风丧胆,生民得以安居。

  公元211年,许德之子许孜出生于蓝硎。许孜20岁时,拜豫章太守孔冲为师,学成之后返回乡里。后孔冲在任上亡故,许孜从东阳步行到江西南昌,扶送孔冲的棺椁回其绍兴老家,又为其守墓3年,孝义可感。“也是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了孝与教的共通之处。虽然许孜对孔冲的孝义之行,基于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孝是最大的教化、最真的教育。”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煊炜说,许孜对师长的孝,是葛宅村崇文重教的义理根源。这5年来,葛宅族人每于宗祠祭祖之际,都会引发对许孜的屡屡追思。在2017年祭祖仪式上,葛宅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分胙”传统,每位到场的后人都能分得馒头焐肉。村民建议从明年始,继续行使“分胙”传统。村民葛春阳回忆,早先葛氏祭祖“分胙”按学历而递增,小学学历者获一块焐肉一对馒头,初中则是两块焐肉两对馒头,高中三块焐肉三对馒头,大学为四块焐肉四对馒头。总之,学历越高,所获越多,家人也越有面子,以此激励族中子弟勤学苦读,出人头地。在葛宅人心目中,“读书明理”既是家族文化,又是内生责任,更能激发孝行天下、善化人间的家国情怀。

  三国吴国宝鼎三年(公元268年),许德遭贼寇袭击而殉职,夫人也一同罹难,许孜哀毁骨立,亲自负土,为双亲建墓于东山(今虎鹿镇白鹿峰官山脚)并守墓,植松柏五六里。因不时有野鹿毁坏松柏,许孜不由悲叹,引来猛虎杀死并背负野鹿置于松树下。许孜叹惋不已,将鹿下葬作冢;猛虎见状亦自撞而死,许孜又作虎冢。后人为纪念许孜孝感动天、引来虎鹿守墓之事,就将许德墓所在的东山称为鹿峰,许孜墓所在西山称为虎峰,许孜故居称为“孝顺里”。

  兰桥衍葛氏,事死如生飨孝心

  如果葛宅的孝文化仅是出于对许孝子的“拿来主义”,则难免有水土不服之患。所幸,当1417年泮南葛氏葛兆云携妻儿迁居兰桥葛宅时,孝文化已在这个家族内部根深叶茂。于是,许氏的孝义与葛氏的孝顺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又交互共生水乳交融,犹如紧紧相偎的虎峰和兰溪。而随着许孜后人彻底脱离这方土地,人口与生计日蕃的兰桥葛氏最终成为许氏孝文化坚定的守护者、传承人。

  泮南葛氏十世祖葛洪历任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国子祭酒兼侍读、参知政事、大学士,去世后赠太师、信国公,谥“端献”。其父亲去世后赠魏国公。葛洪不仅为父亲守墓3年,更在宋宝庆年间奏请敕建崇孝寺,寺在县城西六七里,以崇魏国公之祀,显扬孝顺之风。此事被载入康熙东阳新志,是东阳唯一正式以“孝”入名并获敕建的寺庙。崇孝寺数次重修更新,葛宅村民不吝输金,修之葺之,以孝飨之心昭示子孙。

  及至明代,葛诚任湘王府长史,治政廉明,宠遇甚厚。洪武二十八年,葛诚母亲胡氏病重,其两位兄长在江西和山东为官,葛诚就递上辞呈回乡为母侍疾。胡氏去世后,葛诚申请丁忧。3年后除服,任燕王府长史,因向朝廷告发燕王朱棣谋反,朱棣登基后不仅杀害了葛诚父子,还“夷其族”,迫使泮南葛氏葛府派族人星散各处,遂有葛兆云迁居兰桥缔造葛宅之事。葛诚后获“平反”,葛宅遂为其建褒忠祠,至今巍然屹立于兰溪之畔,年年接受族人祭祀。

  “孝的基本含义是‘事父母’,即孝顺父母,包括‘事生’和‘事死’。”葛煊炜介绍,葛洪在母亲去世时,悲痛难抑,三日未能进水米;其父去世后更因守墓而患脾疾几乎不治。古人的种种孝行如“二十四孝”,今人多匪夷所思,这些超越人类生理和心理极限的孝行,其实折射着中国人感恩报恩的思想、家国一体的理念,也是建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价值基础。葛氏先人极为重视春秋二祭,春祭是清明节的祭墓,秋祭就是重阳节宗祠祭祖,旨在借助庄严盛大的仪式感,重温先人孝行,深植后人孝心。在祭祖之后,全体村民还移步褒忠祠祭祀葛诚,则为缅怀葛诚“征大节于临危,发幽光于易代”的义烈笃忠,以仪轨的转换衔接,感受孝义一心、家国一体。

  党风助行孝,以孝为荣养民心

  “孝,在于养,在于守,在于祭,但最终体现在‘必尽其诚’。”葛宅村监委会主任葛茂荣深有感触地说,世间最大的孝是尊敬父母,最大的敬是以整个天下来奉养。孝就是“效”,“我们效的是父母的表现,儿女效仿的则是我们的表现。所谓上行下效,有‘效’才有规范。”

  在当天的孝文化节上,虎鹿镇党委书记包振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选方颖潇为葛宅村“好媳妇”“好婆婆”“和睦家庭”颁奖。随后,村干部为高龄寿星穿上唐装、戴上大红花,请他们上台就座,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儿女们争向父母献孝敬礼,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做孝子不容易,办活动也一样!”包振波高度评价了葛宅村两委坚持办孝文化节的举动,认为葛宅村持续推动孝文化活动,其实也彰显着村民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

  “我们村的老年人幸福感很强!”年已八旬的退休教师、葛宅村“童学馆”讲师葛希忠说,多年来,葛宅敬老持续化、高频率,每年正月初五、九月初九,村里都要设“敬老宴”宴请全村老人,五月初五则给全村老人包饺子,村民葛旭英多年来为敬老活动捐赠物资,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转自如,“老有所养”落地有声;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村中8支文体队伍老年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老有所乐”细水长流;以葛茂荣、葛希忠、廖承志为团队的“童学馆”课程多元有效,广受家长和孩子欢迎,“葛老讲故事”思政教育品牌美誉日隆,“老有所为”诚然不虚。就在重阳节头一天,葛宅村老人吴园光在野外劳作时迷路而失联,村两委、虎鹿派出所、虎鹿华洋救援队等在夜色中搜寻了约2小时,最终把她找回。葛宅村委会副主任葛忠兰说,在坚持多年弘扬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葛宅培育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营造了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广大村民自觉形成了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倡导文明言行、践行文明新风的良好风尚。吴园光老人失联后,约百名热心村民参加搜救,200多人搜救1位老人,这在葛宅村历史上前所未有!

  “孝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孝文化践行好、发展好、传承好,做好新时代的孝文化传播,讲好新时代孝文化故事。”包振波说,希望葛宅村两委坚持举办孝文化节,让全体村民“以孝为荣、以孝为美、以孝为德、以孝为要”,在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基础上,把葛宅打造成孝善之村、和谐之村。以葛宅村为样本,虎鹿镇党委和政府将把弘扬孝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作为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以党风促民风、以孝行带善行,在“孝顺里”劲吹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

  “孝顺里”谈孝文化

  重阳节下午,作为虎鹿镇葛宅村第五届孝文化节的一部分,“许孜故里话孝行”座谈会在葛宅村举行。20多位文化界人士汇聚一堂解读孝文化,纵论新时代孝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为葛宅村打造孝文化品牌出谋划策。

  葛宅是旧时“孝顺里”的组成部分,西晋时期大孝子许孜就是葛宅村兰坑坞自然村人。兰坑坞古称蓝硎,是东阳域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古村落,东汉末年,这里成为东阳最早的占籍姓氏之一许氏的聚居地。无论是虎鹿镇当下的名称,还是其旧时的代称“孝顺里”,都源于许孜的孝行。因此,与会者一致认为,文化是时间积淀的结果,虎鹿镇能产生最大名人效应的古人应该是许孜,孝文化也是虎鹿镇最能应景应时的地域文化。

  “孝道的核心是亲情,它虽基于血缘关系,但血缘并不能保证拥有孝道。真正的孝要由心而发,有善心、同情心、同理心,才能产生实际的孝行。所以,孝道是社会公德,行孝让人快乐。”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市财政局原副局长马樟云从“心”出发解读孝道,获得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东阳中学惕吾文学院院长陈益林的认可,并认为中国历史上把孝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此而有“百善孝为先”的定义。孝是如此重要,遗憾的是,在生活水平已渐趋富足的当下,一些子女却动辄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让老人晚年衣食生忧。

  孝之首义,在于养。陈益林指出,必须做到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两手硬”,在精神引领和奖惩举措落实两结合上做好孝文章。葛宅村大力弘扬建设孝文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马樟云则认为,在让父母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行孝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停留于物质的满足,只拿金钱“供养”父母,还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结合他们的身体状况、思想感情、生活习惯,让父母获得精神快乐,唯有精神快乐才能身心健康。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要有真正的内涵支撑。”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胡永清认为,葛宅的孝文化节是基于深耕村庄文化而提炼的结晶,值得推崇。如今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但乡村振兴常常冷落文化、误用文化,村庄文化建设失却个性,千村一面犹如“通用模板”。葛宅村深挖村庄文化,村内的名人介绍、警句家训、各类诗文,均由葛氏先贤所著所留,古为今用,敦行致远。诸如许孜的大孝、葛洪的清廉,这些真正的文化不会随时间湮废,而将成为村庄千古流传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赓续。

  来自余姚的王阳当天在朋友介绍下赴葛宅村与会观礼。对王阳明心学深有研究的他,在欣喜于孝文化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忧心于当下社会少子化对孝道的冲击,以及年轻人外出打拼后老人或留守或随迁而产生的孝文化变味,因而对葛宅大力倡导孝文化、在村庄营造浓郁的行孝氛围颇为感怀。他建议乡村在用好用足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多方借助公益力量,为老龄化、少子化社会中的老人提供更多帮助,成为社会化养老的有力补充。

  与会者一致认为,葛宅的孝文化要形成品牌,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严梅兰建议,立足现有资源,挖深挖透孝文化内涵,讲好许孝子的故事,打造孝文化举办场地和仪式等,吸引全市许氏后裔都来学习体验。传承文化贵在坚持,要从点滴做起,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孝文化的内容,同时开发多样化的活动载体,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形成孝文化品牌效应。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敬认为,村庄建设结合孝文化宣传是必由之路,要善于把孝文化融入村落血脉,在每个细节植入“孝”的种子,“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文化是内在的,又体现在细节上。葛宅的传统村落建设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老房子修建,木雕部分可以有意识地加入古代戏曲有关‘孝’的故事,还有葛巾的纹样,增强研学游的意义。”

  “孝文化必须落实于‘效’。孝一直都在,但一直只做不说,如今大家都可以坐下来谈论孝文化,传统文化才算是真正回归了。”当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缙云仙都举行黄帝祭祀大典,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煊炜从同一天举行的葛氏祭祖仪式出发,引用《论语·八佾》中“告朔饩羊”的典故: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我们葛宅留着这只形式主义的‘羊’,也是为了留着祭祖这份礼节,并从传统礼仪中寻找能为乡村社会治理所用的依据,比如我们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和睦家庭,就是祭典上分胙仪式的延伸。”他表示,将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孝文化结合,把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引导村民学习践行孝文化,用孝文化创新乡村养老保障工作,让葛宅更加文明美丽和谐宜居。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