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杜欢政:“城市矿产”的采掘者

2023-02-01 09:51:23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王凌峰 陈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涉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循环经济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研究的学者之一。40多年来,他一直与垃圾打交道,被业界称为“垃圾教授”。他就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成聚酯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会长、同济大学教授杜欢政。

  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再生

  要挖掘“城市矿产”,分类是关键!不分类,垃圾仍是垃圾;分了类,垃圾就变成了资源。2019年,上海要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杜欢政团队协助起草了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案,并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形成了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为主力,民间环保组织主推的局面。

  推动垃圾分类不是易事,因为这关系到生活方式的改变。那段时间,杜欢政几乎一两天就上一次上海的电视台,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和做法。除了在主流媒体上发声,他还发动团队编段子,利用自媒体发布,“以猪为例,猪能吃的就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就是有害垃圾,卖了以后能够买猪肉吃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通过这样的段子,形象地传播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政”实施后,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由原来的15%提升至如今的90%以上。随后,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

  基于在资源循环领域内的贡献,2019年,杜欢政入围“2019年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前五名。

  误打误撞,竟与垃圾为伍

  走进杜欢政的办公室,你会发现“垃圾教授”名不虚传。从内墙壁延伸到门口,摆满了一袋袋的书本、稿纸,办公桌上也堆放得满满的。被包围在这些杂乱书籍中的杜欢政说,这些都是他研究时用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大部分与循环经济有关。他拿起一个可乐罐:“这是用回收的秸秆做成的,用回收的餐厨垃圾也可以做。”早在2012年,杜欢政就申请了餐厨垃圾回收专利,还用餐厨垃圾养虫子,提取抗菌肽用于制药。

  杜欢政生长在江北街道夏渠小区的一个书香家庭,当年以浙江省前20名的成绩考进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统计学专业。可以说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后来会成天和“垃圾”打交道。

  1984年,杜欢政毕业后进入冶金部直属的一所高校,从事统计教学和科研工作。80年代末,冶金部的领导让杜欢政去研究一下废钢铁的回收利用。研究中,杜欢政发现发达国家的钢铁30%~40%都取材于废钢,而不是用铁矿石。从那时起,杜欢政就对各类废弃物产生了兴趣。

  “30多年前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很不理解,说我放着好好的教授不做,整天跟垃圾打交道,有什么意思?”杜欢政回忆,刚开始调研的时候,人家还放出狗来咬他。

  “垃圾围城”,窥见“城市矿产”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围城”现象屡见不鲜。201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城市矿产”概念的提出者正是杜欢政。

  “大家都知道一个说法,女同胞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每年需要用掉5000万吨的聚酯、3亿吨的石油。现在石油这么紧缺,但女同胞的衣柜里永远需要新衣服,怎么办?我们要把废弃的衣服重新变回石油,这就是循环利用。”在杜欢政看来,生活里的许多垃圾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以汽车为例,现在中国汽车产能达每年2800万辆,如果10年以后报废,把车里的塑料、铜铝等循环利用,还可以制造新车。“所以我们认为,报废的金属就是城市矿产,报废的塑料就是城市油田,报废的废纸就是城市森林。这么一看,我们的很多资源都聚集在城市里面。”

  杜欢政认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要让来自大地的,回到大地;来自产品的,回到产品,延长资源为人类服务的时间。在他看来,即便是被废弃的食品包装袋也可以循环利用,“国庆阅兵大典时铺的红地毯,就是用废弃的矿泉水瓶等塑料制作的,真的很难想象吧!”他骄傲地说,通过以塑代木,变废为宝,一个用废弃塑料做成的相框可以卖到10欧元。

  废物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把旧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2012年9月,杜欢政在人民日报特刊发表观点:“21世纪的中国将引领全球绿色发展,实现由传统工业文明向合理生产,节约消费、循环利用的生态文明的大转型。”他的这一观点,高度概括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方向。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杜欢政还从点线面入手,为湖州策划了绿色发展的系列做法。“点”有3个:一个是安吉的余村,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途径;第二个是德清的民宿“裸心谷”,主打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第三个是长兴,主推蓄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就是绿色GEP考核,“线”就是湖州市的体制机制创新。经过几年建设,湖州安吉全域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证明了绿水青山完全可以转变成金山银山。

  立足于对浙江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的成果,杜欢政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五项机制,出版了《循环经济读本》一书。

  “浙江循环经济和区域发展机理的核心,就是浙江人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整个经济发展。”杜欢政举例,台州刚开始时通过收购废弃五金,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再做摩托车整车,然后制造汽车,形成了产业。宁波则通过收废塑料做塑料配件,产生了全球最大的小家电制造基地。永康人收废五金,形成了中国科技五金城。所以浙江的产业有很多跟循环经济有关。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