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梁舒:以前吃“温饱” 现在吃“健康”

梁舒,80后,东阳三中的英语老师。在生活中,她的兴趣爱好广泛,不仅热爱香艺、健身、旅行,也喜欢自己动手做美食。

蔡红尧:香榧果就是我家的“幸福果”

每年9月份是香榧青果的收获季,10月份则是香榧的上市季。连日来,位于吴宁街道西街的某香榧店门庭若市,不少老客户纷纷前来购买香榧。

徐菊芳:演绎多姿多彩老年生活

10月17日晚上,吴宁街道西园社区新时代文艺演出队副队长徐菊芳带领70多名演出人员前往义乌市何宅行政村文化礼堂,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巡演,大型舞蹈《祝福祖国》、婺剧小戏《三请梨花》、红歌独唱《红梅赞》等17个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博得了观众阵阵喝...

陈云星:做一个木匠挺知足

近日,记者来到千祥镇下东陈村,看见一位侧坐在长凳上,一手持锤,一手拿凿正在长方体木条上凿孔的木匠。他就是记者此行的采访对象——从艺39年的老木匠陈云星。

叶伟光:创业虽辛苦 生活有奔头

10月13日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位于白云街道嵊驷桥巷的一处烧饼店,只见店主吕召红和妻子叶伟光十分忙碌,两只铁皮桶里,分别烤着一个个火灶饼和干菜饼。

陈有生: 火红的饧梅 火红的生活

饧梅,是东阳地方特色小吃,农家逢年过节、嫁娶、上梁、乔迁等,均能见到饧梅身影。靠做红红、圆圆的小饧梅,来自诸暨岭北的陈有生一家过上红火的日子。

朱炉标:靠卖肉饼买起小别墅

老板,给我来5个肉饼好的,等个10来分钟。10日傍晚,在市区陈宅街朝南的南马肉饼店,店主朱炉标两手各自拿着一只小铲,在油锅里煎炸着黄灿灿的肉饼,而光顾肉饼店的顾客很多,一波接着一波,生意十分红火。

李锦军:勤劳换来“漆”彩生活

李锦军来自陕西,今年42岁,在我市经营生漆生意。经过多年打拼和不懈努力,他走出了一条励志创业路,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楼宇航:建筑工人业余练书法

每当夜幕降临,喧嚣的高铁新城工地就安静下来,劳累一天的民工们三三两两回到宿舍时,项目管理骨干楼宇航就来到附近的书画室,默默地挥毫疾书,写意抒怀,那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颇见功底。

王激萍:品质生活,有诗歌也有瑜伽

每天清晨或傍晚,来自江北街道的王激萍都会在自家小院,练上1个小时的瑜伽。她说,瑜伽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也让生活多姿多彩,更有朝气。

徐安文:音乐艺术融入美好生活

近日傍晚,走进市九拍乐器培训有限公司,一阵阵强有力的架子鼓声传来,富有节奏感的鼓点声听起来酣畅淋漓。演奏架子鼓的人叫徐安文,来自巍山镇,今年35岁,主要从事打击乐和现代音乐培训。

韦利红:从医28年,感受多重幸福

医生,我这个手腕不能动了,您帮忙看下。医生,我从2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脚后跟疼得厉害,您看看怎么办?近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见到骨科主任医师韦利红时,他正在给病人看病,不得空闲。

任金列:练拳有仪式感 生活添幸福感

近日傍晚,退休工人任金列和他的老伴梁锦英穿着白色太极服,到学士大桥附近的东阳江江滨文化景观带空地上练起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看得出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娴熟的技巧。

黄有福:在乡村住上江景房

年轻的时候梦想住到城里去当一名城里人,如今只想在村里,现在的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孩子让我去城里住我也不乐意。湖溪镇镇西村黄大户自然村村民黄有福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是说。

李慧:把工作变热爱,实现人生逆袭

这些年,李慧在工作中收获的也不仅仅是阅历,因为这份职业,她也收获了经济独立。“

郭俊:汉服秀出幸福生活

9月16日早上,微风细雨,在市区学士大桥的江滨景观带上,第三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郭俊,身穿一袭桔色宋制汉服,搭配一支古色古香的发簪,手擎一把古扇,仙气飘飘地行走在东阳江畔的美景中,展示汉服华美的同时,无不透露出古韵悠悠的余味。

吴超:阅读方式变化折射生活变迁

都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可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受条件所限,并没有过多的书可以阅读。市建澜小学教师南寻说,除了教科书之外,最多的是那些来自各种集市上的小人书、连环画、故事会,甚至是哪家八仙桌下的垫脚石。

葛会红:小康路上温暖同行

爱心无止境,公益在路上。葛会红,今年49岁,巍山镇人,现任浙江省救灾协会副秘书长、东阳市红十字救援队大队长,多年来,他一直热衷公益事业,从刚开始的个人公益,到公司企业的集体公益,再到救援队的社会团体公益,一路走来,风雨无阻。

周德松:与农业结缘半生 生活事业双丰收

兜兜转转与农业结缘半生,年近六旬,松菊农场农场主人周德松依然对农业保有一颗热忱之心。他说,十多年来,看着一颗颗果树长大、成林,就像亲手养大的孩子。而自己也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中,收获了丰收的喜悦和富足的生活。

陈巍巍:从手提塑料袋到肩背登山包

爱好户外运动的陈巍巍喜欢徒步行走,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健身带来的乐趣。“闲暇时间,走在青山绿水间,陶冶情操也锻炼了身体。”陈巍巍说,现在的户外环境越美丽,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东阳文明的力量。

卢解胜:玩转竹子五十七载 亲手“编”出小康路

早在两三百年前,六石街道北后周村的村民就以竹编为业,最兴盛时,从五六岁的小孩到年近花甲的老人都会制作竹编用品,如今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都有外出做篾匠的记忆。今年72岁的卢解胜就是其中之一。

史学军:“跑腿经理”习惯“跑腿办公”

9月4日上午8时30分,刚到岗的东阳国际汽车城市场营运部副经理史学军还没来得及处理案头的事务,便开始雷打不动地“巡视”起市场来。上午两趟,下午两趟,入职4年来,这位“跑腿经理”习惯“跑腿办公”。

王德平:小镜头记录大时代

来自白云街道的王德平今年56岁,从事通信行业,爱好摄影。业余时间,他喜欢用相机或手机捕捉生活中的美丽瞬间。王德平说,自从智能手机问世,并有了很好的拍摄功能之后,他又重拾兴趣,利用手机记录东阳美丽的风景。

王煜晅:从马路“跑”向江滨绿道

9月1日傍晚6点多,东阳市长跑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煜晅穿着运动装,来到学士北路北侧绿道上,用自己喜爱的健身方式,开启一天的精彩生活。

黄明星:三辆自行车见证小康路

62岁的黄明星喜欢骑自行车,3辆自行车见证了他30多年的生活历程。自行车带给他的,并不只是健康的体魄,更多的是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周越能:服务山区群众有幸福感

8月 26日日中午,三单乡三单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前,村民们正耐心地等待着30分钟后即将启动的班车。作为三单乡仅有的两条城乡公交班线之一,村民们将搭乘的这趟三单至玉溪城乡公交班车是我市东部山区最偏远的公交班线,而这班公交车的驾驶员周越能四年如一日...

黄正阳:制度改革让我有了工作幸福感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东阳日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全面展现东阳人民为实现小康梦的生动实践和瞩目成就。

从欠债户到生猪养殖大户 蔡敏芳:好政策带领我致富

随着猪肉价格的走高,生猪养殖成了人们羡慕的赚钱行当。然而生猪养殖这个产业背后,却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

蔡跃兰:小区环境好,孩子们没想过到城区买房

大家总说,去过别的小区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小区最好,大家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说起自己的小区,江北街道猴塘社区王峰小区居民蔡跃兰自豪地说,这得益于十多年前小区整体改造。

楼颂伟:网络让我生活按下幸福“快进键”

早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前,渔具产业就已成为歌山镇夏楼自然村的支柱产业,网络则让夏楼自然村的渔具企业主为小康生活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