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短视频 

【红遍东阳】第十期——不忘红色记忆 踏上康庄大道

2021-11-22 10:49:31 来源: 记者 李巧萍 郑余良 叶丽华 包康轩 杜倩

   76年前的郭宅水门塘,是我党领导的特务排抵抗国民党顽军的战场。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的湖溪书门塘——

村庄概况

湖溪镇康庄村是在2004年由书门塘、召庄、屋基三个村合并而成的,位于湖溪镇东北部,北邻东阳江镇枫树头行政村麻梗岭自然村,南接上光岭村,东面对高塘村,西靠山。康庄村有耕地550亩、山林面积1200亩左右,农户367户、980人。一条乡间公路贯穿南北,北通东阳江镇茜畴村,南到湖溪镇湖溪村,交通便利。

 

对于76前发生在书门塘的那一场战斗,《中共东阳党史》第一卷是这样记载的:共产党领导的特务排和由共产党员掌握的湖溪区抗日自卫大队,英勇抗击日伪军的事迹传遍山南山北。而赵昭泰等国民党顽固势力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却对其虎视眈眈,极端仇视,于1943年2月23日,指令上卢区自卫大队楼忠元部水门塘,对驻在该地区的特务排和湖溪区抗日自卫大队一中队形成包围。部队被迫实施反包围,进行自卫。特务排刚进村口,即被顽军哨兵发现,周昌松举枪向哨兵射击,顽军一窝蜂似地扑来,遭到特务排和自卫大队一中队的迎头痛击。楼忠元就兵分两路发起冲击企图突围,又被击退。楼见势不妙,只身逃到水门塘村北,妄想夺路而逃,被截阻击毙。战斗历经半小时,击毙顽军13人,俘4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子弹数千发,取得反顽战斗的胜利(记者注:1942年5月,中共金华县委书记陈琼返回东阳,带领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同年7月中旬,陈琼成立抗日武装岘南独立分队。7月底分队加入到由共产党员杜大德、金嘉荪和进步士绅杜锦堂等掌握的湖溪区抗日自卫大队后,改称特务排,共产党员周昌松任排长,陈琼任指导员)。

 

76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如今的书门塘自然村与它的行政村康庄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湖溪镇镇北片副片长方洁云的陪同下,记者于8月26日前往康庄村,瞻仰那次战斗的遗迹,记录村庄70多年的苍桑巨变。

 

书门塘即水门塘

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中,记者发现,现在的村名“书门堂”与《中共东阳党史》记载的“水门堂”有一字之差,查遍整个湖溪镇的自然村,也只有这个“书门塘”。怀惴着这个疑问,记者决心首先要搞清此“书门堂”是否为彼“水门堂”。

没想到,这个疑问很快就解决了。因为书门塘的村民都知道自己村的名字以前就叫“水门塘”,至于何时改称“书门塘”却鲜有人知。正在编撰的《湖溪镇康庄村村史誌》记载,据传最早时(约元朝末年)这里叫“石门塘郭”,村里主要居住着陈、郭两姓。明嘉庆年间,永康莲坞胡氏的余、抒两兄弟外出寻找新的居住地,路过此地时发现这地方有烧不尽的柴,田地相对较平整,阳光又充足,故迁入。后有华、韩、黄等姓相继迁入,全村共有15个姓氏。因村口路边有一口三亩左右水面的池塘,因此改村名为“水门塘”,后由于村民崇文重教,再改名“书门堂”。书门塘自然村现有170多户、460多人。

从《湖溪镇康庄村村史誌》得知,屋基自然村包括黄坞、白殿口、扁担腰三个居住点,共有厉、应、马、李、杜五个姓氏。其中厉氏从夏厉墅入深溪再至麻梗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应氏先祖大约在公元1640年由于朝政腐败、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灭门抄斩而逃难到黄坞外婆家,从此在黄坞落脚、成家立业,村名为“屋基”。屋基自然村现有100多户、285人。召庄自然村现有80多户、240多人,共王、郭、申屠、张、吴等姓氏。其中王氏先祖在清康熙辛亥年(公元1731年),居住下台门,给缙云县人看坟屋,而取名召庄;清乾隆2年(公元1755年),长衢郭由南辛塘移居召庄;清同治2年(公元1855年)罗青申屠氏从高塘龙虎背分家入住召庄。

 

人居环境大变样

也许是因为书门堂是3个自然村中最大的,康庄村村委会驻地就设在书门堂。

记者一行驱车从里歌线南塘村附近驶入前往天山村的乡间公路,经金宅、白水口,往北不远就到了书门堂,全程不是油渣路面就是水泥路面,虽不甚宽,但很平整,行驶起来十分平稳。在位于书门堂的村综合楼,记者一行采访了村监委会主任厉海华等人。

厉海华今年61岁,曾连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问起村里这几十年的变化,他感叹道,吃、穿、住、行,村民们样样都有大变化。譬如说吃饭,过去,常常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现在呢,多得吃不完。再说穿,不要说穿得暖了,就连老人们都穿得很好。他还从手机里找出一张翻拍的照片,边指给记者看边说:“你看,这张照片的背景是20年前的屋基村,都是低矮的瓦房。你再看看现在,全村农户基本上是三层以上的楼房。”

“以前,我们出行就靠两条腿,而现在呢,出门有四个轮子,村里不少于三分之二的农户家里购买了小轿车。”厉海华说,大约十六七年前,铺设了水泥路面的湖溪至东阳江的乡间公路开通,从南到北把召庄、书门塘、屋基三个村连在了一起,后来,屋基村民厉刚捐资17万元在从召庄到屋基约1.5公里长的公路边安装了路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康庄到湖溪镇区5公里,到东阳江镇区不到4公里,到郭宅也不到4公里,开车过去都是几分钟的事,“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村民杜文军告诉记者,前年,康庄村办起了居家养老中心,就设在书门塘的村综合楼里,老人们可以花很少的钱到这里来吃饭,70岁以上每餐收费2元,80岁以上每餐只要1元钱,90岁以上免费提供。现在每天来中心吃饭的老人有20人左右,老人们还高兴地给中心赞助油、菜等物品。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康庄村干部带领村民进行村庄整治,拆掉了破房子,盖起了新房子,集资对村中道路及空地进行硬化,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漂亮了。2010年,屋基自然村集资近百万元,建造了综合楼,并对楼前空地进行硬化,建起了可停放八九十辆小轿车的大广场。2011年,书门塘投资10多万元,对村里的池塘进行清淤,并在周边建起了护栏。2014年,全村集资130万元在书门堂建造了康庄村综合楼,7间3层,建筑面积980平方米,里面布置成了文化礼堂。2017年,书门堂投资30多万元对全村进行绿化改造,当年被评为“东阳市森林村庄”。同年,屋基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起了安息堂,解决了村民的“身后事”。

 

兴修水利保灌溉

新中国成立后,书门塘、屋基、召庄各村分别修建了小型水库,以保证村里农田灌溉之需。因为当年兴建的时候都是土坝,时间久了后出现了渗漏等危害水库安全现象,成了危库。21世纪来,康庄各自然村分别对这些危库进行除险加固。2011年,屋基投资40多万元对九仙坞水库进行加固,现可以一次性灌溉水田200亩。2015年,书门塘投资40多万元对该村后山坞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现可以一次性灌溉水田近200亩。2017年,召庄投资30多万元对该村后山坞水库进行加固。今年,书门塘投资40多万元对郭坑坞水库进行加固,目前加固工程还在进行当中。

良好的水利灌溉保障,吸引了3位种粮大户来康庄村成片种植,其中一位是书门塘村的胡义良,另外两位都来自邻村。同时,还有3位种养大户落户康庄村。2014年,姚乃平和妻子吕兰珍来到书门堂自然村,在一个名叫“东佰塘”的小山坳里承包了55亩地,种起了红心猕猴桃,并取名“姚老师”红心猕猴桃基地。去年,该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今年还被评为东阳市最受欢迎的农产品之一。10多年前,屋基自然村引进了一位湖溪人,建起了400多亩香榧基地,基地还套种杨梅。召庄自然村也建有养猪场,饲养生猪近百头。

昔日打击顽军的战场,今天已成了村民安居乐业的花园。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