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短视频 

【红遍东阳】第十五期——旧村改造焕新颜 幸福指数节节高

2021-11-22 10:49:37 来源: 记者陈一点 郭跃平 胡鼎 包康轩 杜倩

   



  1949年3月初,中共浙东临委机关和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主力三支队移师会稽地区。浙东部队主力一、二、三、四、五支队3000余人于3月23日起在巍山镇大会师。

  浙东主力巍山会师,是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武装力量的一次大会师、大检阅,在东阳乃至浙江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巍山镇巍山社区巍三小区,探访革命故事,寻找红色记忆。


  浙东武装主力巍山大会师

  军纪严明百姓爱戴

  在巍山镇三百田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地块,我们走进了巍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所在地。这是一栋二层的小洋楼,里面还设置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

  得益于空旷的天井,建筑内采光良好,梁柱、窗楹等木构都已刷上朱红色的漆,只有略显斑驳的青砖墙面,告诉我们它也曾经历了历史风霜。

  70年前的3月,中共浙东临委机关和浙东游击纵队第一、二、三、四、五支队主力3000余人在巍山会师,会师部队的总指挥部便设这栋二层楼房中。那次会师,是浙东革命武装力量为解决独立自主的分散发展到适当的集中统一领导,继续发展与初步巩固,同时也是为了配合解放大军渡江南下,解放浙东城乡,接管城市。

  数十年时光白驹过隙,这栋历史建筑至今保护良好。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定期进行翻漏、盖瓦和补漆,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貌。

  会师那年,巍三小区居民赵福彩老人19岁,在家务农。“当时忽来了这么多兵,刚开始大家心里总是有些忐忑,但后来马上发现部队纪律很好,为群众挑水、扫地、宣传革命道理。”老人回忆,村民们表现出了亲近,但部队的干部战士坚持不扰民,连休息也只是挤在堂屋中。

  会师期间,部队文工团和民运队白天在街头巷尾写标语、扭秧歌、唱快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晚上则搭台演戏,举行军民联欢晚会。纵队文工团演出《王贵与李香香》等节目,厅堂和庭院里挤满了看文艺表演的指战员和群众,洋溢着军民同乐的友爱气氛。

  赵惇良老人今年88岁,当年恰在村外碰上了行军路上的共产党部队。“部队一路军歌嘹亮,军纪严明,和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的抢掠做派形成鲜明的对比。”说话间,老人仍能哼唱几句当年听来的军歌曲调。当时的这一幕,也让他有了为革命从戎的理想与信念。

  解放后,赵惇良在1950年参军到浙江军区第八军分区,进入政治部文工团工作。解放初期,他随文工团到省内各地演出,宣传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也曾遇险危及生命,但幸未受到伤害。

  现如今,退伍后的赵惇良老人家庭幸福,和老伴住在巍三新区的大房子中,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在赵惇良的书桌上,整齐摞着一叠报纸,旁边是一本剪报,上面贴满了时政新闻。“我弄剪报,就是为了简单记录下国家和家乡的变化。经常翻一翻,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迅速。”老人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

相关链接

  1949年3月,浙江临委机关和纵队直属队及三支队、浙东人民干部学校(燎原干校)、会稽临工委二支队主力武装“怒潮”和“洪流”部队、台属的象山史中平起义部队、嵊新奉独立大队、三门珠岙“红旗”部队、起义的松阳县部队、金萧支队一大队,五支队(四明)主力“小钢铁”和“铁马”2个中队、舟山地区东海总队武装及路南六支队部分人员、东阳上卢、巍山及嵊县的部分地方武装等会师巍山。

  据《中共东阳党史第一卷(1927—1949)》记载,为了部队的吃、住和充实部队的军需物资,巍山、上卢区政府按照路东县政府筹集军粮的指示,早已筹集数万斤粮食,分藏于群众家中。部队到达后发动群众不分昼夜把筹集的稻谷,加工成在米供应部队。当时正值青黄不接,蔬菜奇缺,人民群众就把自家种的油菜苔割了给部队作蔬菜。宅口、梓溪、大同等山区人民送来柴草,象岗乡筹集500条棉被,巍山工商界筹制300多套军装供应部队。会师期间,仅巍山区就筹集8万余斤大米,除保证会师部队所需外,还剩1.5万余斤,东阳解放后移交大军作军粮。


旧村改造迎来发展春天


  巍三小区是巍山镇巍山社区六个小区中的一个,原来叫巍山三村,位于镇区中心区域。

  从解放前到2008年,小区居民一直居住在老镇区十字街东侧区域,紧邻巍山二村和四村,以厅堂房屋为主,居住人口密集。

  2005年开始,小区开始谋划旧房拆迁异地新建事宜,2008年正式启动。当时小区住户380多户,第一批拆迁户共有100多户,巍三新区位于巍山高中以东、长安街以北,中横街延伸段两侧区域内。

  家住巍三新区5-12号的居民李小兰就是其中的拆迁户之一。李小兰说:“我是第一个要求拆迁的,老宅跟现在的居住环境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一家人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如今实在是不敢去想。”李小兰说,她家新房是2009年动工新建的,2014年入住进来,到如今已近5个年头了。她对现在的居住环境相当满意。

  巍三新区是一个别墅式规划小区,每户住宅拥有10米的庭院,再加上6米的道路,整个新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每户门前置放着统一的双色“考垃”APP垃圾箱。李小兰说,现在清晨和傍晚,会跟邻居一起到白溪江生态廊道上去散散步,生活十分惬意。

  “2014年开始,巍三小区着手第二批旧村拆迁,有100户左右拆迁户。”巍三小区党支部书记赵晓瑜说,他是其中的拆迁户之一,屋基安排在中横街延伸段西侧、靠近白溪江的地段,他家新建的房子是沿街房,离白溪江百米左右,对面是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白溪江校区。他说,虽然这段近2公里的新延伸的中横街两侧大多还是空地,但人气十足。清晨和傍晚,途经此路到白溪江生态廊道散步的居民不少,再加上白溪江校区今年9月份已招生开学投入运营,到上下学的时间,门前道路停满了接送小孩的车子。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赵晓瑜看到了商机,他首先办起了充满农家味的“笛乡民宿”。

  说到老小区改造,赵晓瑜说,巍山三百田历史街区已开始重新规划,将再现历史风貌。在不久的将来,巍三老区的160户住户也将异地拆迁,到那时,巍三小区旧村改造将全部完成,整个小区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春天。


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说起70年来村庄的变化,家住巍三新区、现年88岁的老干部赵惇良无不感慨地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不仅村庄面貌大变样,而且居民的生活也节节高。”

  赵晓瑜说:“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同巍三小区传承共产党人红色革命精神分不开的,其间值得一提是,我们村的老支部书记赵桂荣,他从1959年担任村支书后,一直干到1997年。”

  1949年5月,巍山解放。当年,巍三小区建立了村政委员会、农民协会,下设四个行组。土地改革后,村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从组织互助组开始,先后创办了德丰、新一、新二、利群农业初级合作社。

  1956年,组建十字街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运动,实现大公社,改称第三生产队。

  1959年,当年刚担任三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桂荣,响应政府号召,带领村民大办农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数百亩荒滩变成良田,村民逐步改变了缺吃少穿的贫困局面,大队储备粮数万斤。

  但是,虽然脱离了贫困,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赵桂荣就想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于是带领村民搞副业,先后尝试栽桃树、种蘑菇、养蚕、种白木耳、种香草、编笠帽等副业,但都因缺乏管理经验而失败。

  到了改革开放后,敢为人先、脑头活络的赵桂荣又开始着手兴办企业,先后办了竹编、木雕、绣花、织造、服装等企业,生产发展形势较好,高峰时生产员工达300多人。一时间,三村户户有人在民办企业上班,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当时工业产值占巍山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到了本世纪初,村民越来越感到居住环境成了影响改善生活条件的瓶颈。于是,2005年开始着手谋划旧村改造。

  十多年来,巍三小区通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党建+等措施,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