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教育 

笔耕不辍 用文字记录东阳故事

2019-02-22 13:59:47 来源: 斯国东

东阳吴宁三中徐光宏老师寒假再整理出10个民间故事

“徐老师的故事真是越听越有味道了”、“在妈妈的故事里学到了好多咱本地的知识,感谢”。在过去的寒假,不少市民看了吴宁三中语文老师徐光宏写的东阳故事后发出由衷感叹。

去年暑假,徐光宏老师下定决心,开始把小时候妈妈讲的东阳故事转化成文字,一个假期下来写了《 桉前的太祖爷》、《 善良的秋娘》、《“花墩塘”的来历》等20个等具有东阳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在家长群、学生群中圈粉无数。

“写故事的初衷是为了感谢母亲,感恩母亲的教育培养,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我们看书学习,母亲就从不叫我们干家务,如今母亲年纪大了,我想把她以前讲的故事写下来。”徐光宏说,故事看的多了,还是觉得以前妈妈的故事接地气,也不乏智慧和哲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伟大的妈妈,她们值得我们铭记。”

记录的笔拿起来就放不下。平时工作忙碌的徐光宏便利用寒假假期,加快记录整理进度。“春节人来客往,很热闹,不容易静心,所以我只能在春节前多写写,而且要选择在一大早写,因为怕下午有学生来探望自己,一大早肯定没人来。好在家里人非常支持,置办年货,扫尘请事这些事都由丈夫一手包办,他还总是提醒我吃了早饭再开始写。”

对整理民间故事,徐老师的儿子更是大力支持,儿子认为,这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办法,用宁静的心去做成自己想干的事,蛮好!她儿子还说,要帮妈妈你开微博,但徐老师对着儿子粲然一笑:“那就算了吧!”

吴宁三中老师张靓媛说,徐光宏老师写的故事内容丰富而精彩,总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在看的同时也在思考,怎么把这些故事更好地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也能有所收获,因为这些故事大多讲的是我们东阳的民俗、人物,而且很多故事本身就蕴藏着积极的正能量,比如《为什么要守岁》这篇,就告诉我们‘压岁钱'包含着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护之心,不应该在意钱的多少,更不应该拿压岁钱相互攀比。再如《熊孩子的下场》这篇,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家长要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让孩子有文中熊孩子的下场。可以说,徐老师的故事是很好的班团活动素材”。

据悉,至今,徐老师整理的妈妈讲的故事已经在东阳人民广播电台“天天讲故事(东阳土话)”栏目已经播出了《金淛的故事》《妈妈版桃园三结义》等5个民间故事。

“我们东阳民间故事,有其本土特点,特别亲切,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讲起来有血有肉,听起来有滋有味。徐光宏老师是有心人,收集不易,值得珍惜。”东阳人民广播电台“天天讲故事”栏目编辑卢剑屏说。

要将口头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光宏老师有时整理一半,为了某个细节要去找妈妈确认;有时为了一个用词会去找妈妈一块儿推敲;有时为了一句东阳土话转化成最贴近最合适的语言,常会问问老教师。总之,徐老师努力做到把妈妈讲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飨于东阳百姓。

徐老师的语文素养来自严于自律不断提升自我的追求,她把阅读成为习惯,她的书桌上总放着几本中外经典名著,每年要订阅《人民文学》、《读书周刊》等杂志,像呼吸空气一样来阅读名著和文学杂志;有时还要练练毛笔字,打打气排球…...她是中学高级教师,已多年担任语文年级组长,语文教学成绩得到学校领导肯定、学生点赞,家长满意。真是越自律越优秀,难怪,整理出的民间故事会圈粉无数,听众好评!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徐光宏笑着说,自己会坚持用心将故事写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了解东阳特色的乡土故事”。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