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吃水记

2019-09-03 15:09:07 来源:东阳新闻网 吕映珍

  小时候,家乡人吃水,要到离村数百米外的上坑头挑水。碰见干旱的时候,要走一公里的山间小路,到更僻远的冷水坑担水。工具,是一根柔韧的榆木水扁担,还有两只淡黑色的木制大水桶。

  水,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从山上石缝里流出来的,清澈透明。“去得早水更清冽呐!”每天清晨,我尚在朦胧的梦境里,就听见“叮咚——叮咚——”或“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担水的婶婶、伯伯、婆婆们经过我家门口。

  我家的大水缸,安放在灶屋的西北角。腰身敦厚,带着釉铠甲。母亲来回五趟才能把它“喂饱”。再去挑一次,两只水桶也是满满的,这样存下一缸两桶水,供应一家五口人的餐食,夏天能用三四天,冬天能用四五天。

  这缸水,除了烧饭、炒菜之外,像喂猪饮牛等,母亲是舍不得用的。如果我们哪一次舀水之后忘了盖好水缸盖,是要被母亲严厉的训斥。她担心的是屋顶的落灰以及苍蝇、蚊子、蜘蛛污染了一缸甜水。日子可以粗茶淡饭,但是水必须清澈无尘。这是母亲的信条。

  第一次去挑水,是我10岁那年。母亲陪父亲到外地看病去了。她叮嘱我,不要逞强,要挑半桶水。我答应着,拿起扁担往肩上一放,两手拿着水扁担钩,钩起两个水桶,向外走去。坡上小草郁郁葱葱,春风吹过,迎风招展,甚是可爱。不远处,是啃草啃得正欢的黄牛和水牛。

  我蹲下来,用葫芦瓢舀了半桶水,战战兢兢地挑起,小心谨慎地走着。且不说,泥泞路滑,行走困难,可恨的是这水桶也欺生,里面的水好不“安分”,洒了一路。费尽周折,终于挑到家,只剩下半桶的一半了。我无奈地搓搓被扁担压得火辣辣痛的肩膀。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里自办自来水,在溪涧的上游——泥中田处建造了两个蓄水池。山泉水经过两道程序净化后,自来水管通到各家各户。拧开阀门,就有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从水龙头哗哗流出。水方便了,墙角下的花也艳了,园子里青菜一片翠绿。

  虽然农户吃上了水,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来水,无法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吃上真正的自来水也是众心所盼。2010年,市自来水公司按照地势高低分四路为村民接通了自来水,24小时供水。现在家家户户像城里人一样,做饭、炒菜、洗衣、拖地、浇花等全部用上了自来水,生活过得越来越甜美。

  那天,母亲和嫁在杭州的阿姨在电话中说,咱村和城里人一样,也吃上真正的自来水了,那水清凉干净,可甜了,话语中洋溢着喜悦。


责任编辑:李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