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事热点 

潮声丨马先生,好久不见

2023-03-28 09:43:44 来源: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马英九先生,你好。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7日下午——相信很多年以后,你一定还会记住今天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两岸中国人也会铭记这一刻: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卸任后第一次访问大陆,这事已经在历史上记下了一笔。

据FlightAware航班追踪结果

8年前,“习马会”——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惜只惜,会面地点远在新加坡,你依旧无缘踏上故土。

74年前,你的父亲马鹤凌带着无限遗憾离开大陆。这些年来,你多次想来大陆而不能成行。而此刻,73岁的你,脚步正结结实实踩在这片土地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更何况故土难离,魂牵梦系。这一刻,亲情、乡情、民族情,哪一种感受最让你感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知道的是,你这次率团来大陆祭祖交流,再度印证了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的血脉牵绊,也寄托了两岸人民对和平的无限愿景。

这一刻,想说的话太多,反而无从开口。不妨就以一句心照不宣的简单问候相迎吧:

马先生,好久不见。 

3月27日,马英九进入在桃园机场登机大厅向媒体挥手致意。图自环球网

(一)

去年,一份台湾地图在网络火了。网友发现台北地图上许多街道都以大陆城市命名:南京东路、重庆北路、杭州南路、成都路、承德路、临沂街、丽水街……一条热评说:这些路,每条都是回家的路。

对于海峡对岸的很多台湾同胞来说,这些天天走过的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这么近,又那么远。从台北的中山路到南京的中山路,这条“回家路”,马先生你居然走了73年。

南京,作为你此次来访的第一站,确实意义非凡。

这里是六朝古都,这里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开启了近代史的百年耻辱;这里是曾经的国民政府所在地,这里也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所,是诸多台湾政要到访大陆后的首站。而中山陵,是首站的首站。

2005年3月30日,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访大陆,展开“破冰之旅”,参访团拜谒南京中山陵。

同年4月27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和平之旅”。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谒中山陵。

2016年10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团抵达南京中山陵拜谒,向孙中山先生致敬,并在博爱广场发表演讲。

2016年10月31日,洪秀柱在中山陵祭堂向孙中山先生献花致敬

有媒体统计过,迄今为止,连战、吴伯雄、江丙坤、洪秀柱、朱立伦、林丰正、蒋孝严、郝龙斌、萧万长等台湾政要和知名人士,及近300批次的台湾参访团体专程赴中山陵谒陵。

不止是中山陵,马先生在南京的行程安排充分说明了,国民党党史与民族史本身密不可分,国民党根在大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集中保管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各类重要档案。孙中山先生故居、拉贝故居都在南京大学内,见证了两位近代伟人的杰出贡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的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的共同经历。无论马先生你,还是同行青年,民族血泪史面前,想必任何有良知者,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既然打断骨头连着筋、共享历史,必然要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共担未来。

“早就该来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王晓华如是说。作为民国史研究专家,他对于马先生此行,既有游子归家的欣慰,也有功败垂成的惋惜。和许多人一样,王晓华认为,马先生你任内错失了一次让两岸和平统一的良机。“来了比不来好,期待这一次马先生能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增进两岸互信带来转机。”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跨过来说容易也容易。随着两岸互动的增加,过去十年,仅仅来浙江探亲、旅游、参访的台湾同胞人数就超过1300万人次。

然而,“过来”与“回来”,一字之别,差之千里。在国际形势波云诡谲、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台湾要摆脱华盛顿操弄,朝着统一大势拱近一卒,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一步行差踏错,背后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台湾当局比谁都清楚。

马先生你寻根问祖之际,前后脚有两件事情颇值得玩味:一是,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湾“断交”——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也是大势所趋,只是还有人看不明白、执迷不悟;二是,有人正在准备不远万里挟洋自重——抛下同宗同源的自家人不认,反而跑到大洋彼岸去抱别人大腿“喊干爹”,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脑子秀逗了”“脸都不要了”!

这条“回家路”,台湾还要走多久?面对为振兴中华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面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面对“化独渐统”至死不渝的父亲马鹤凌,这个问题,恐怕是马先生无法回避的历史诘问。

马先生,这条你走了73年的“回家路”,希望以后你和亲朋好友,以及更多台湾同胞,可以走得更顺利。

(二)

离开南京,从长沙出发,沿107国道行驶约两个小时左右,就来到湖南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马家堰潭口村寺门前渡口。马英九先生,这里是你的祖父马立安的老家,也是你的父亲马鹤凌的出生地。

渡口过湘江,即是衡山县。马立安晚年带领全家去到对面的衡山县生活,去世后落叶归根,安葬在湘潭双阳村——这也就是马先生此行祭祖的目的地。 

马立安老先生墓前植有两棵常青松柏,碑文书刻着“显考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我们看到,立碑人里有“英九”二字。

近日,当地村民正在马立安墓地搭建平台,为马英九回乡祭祖做准备

按照马氏族谱,今年61岁的湖南马氏宗亲会会长马良是马英九先生的堂弟。马良说,得知堂兄“要回来祭祖”,马氏宗亲们马上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们一直坚信马先生一定会回来祭祖。 

这份坚信,源于马先生你的父亲马鹤凌。

2005年,马鹤凌曾经到大陆祭祖。不过到的不是湖南,而是邯郸紫山。被认为是马氏先祖的马服君赵奢,就安葬在那里。当天,马老先生感时伤怀,赋诗有云:“子孙千万谋天下,始祖陵前誓挽澜。”

“谋天下”“誓挽澜”,马鹤凌确实是这么做的。他生前长期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通力合作、和平统一,经常对儿女描述故乡情景:“故乡在湘江边,上望石湾,下望朱亭,湘水荡漾,碧波涟漪。旧居在湘江岸畔,像一只雄鹰匍匐岸边,展翅欲飞”。他还非常关心家乡建设,曾捐款给母校岳云中学,为湖南洪灾赈灾。

可惜,壮志未酬的马鹤凌老先生,最终只能将毕生夙愿和满腔遗憾,刻进了骨灰盒上的两行字: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

马鹤凌一家资料图

认祖归宗是中国人心中的“执念”,不知是否正是这份“执念”促成了马英九先生此行。到祖父墓前敬香一炷,回想起父亲遗志,马先生你或许会对自己曾经说过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有不一样的体会。

熟悉你寻根史的人都知道,你是伏波将军马援后人,而马援的老祖宗是赵国名将赵奢。伏波将军老当益壮为东汉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赵奢的儿子赵括却在长平“纸上谈兵”徒留叹息。

两种选择就是两种命运,世事往往如此。

(三)

一路向西,在马先生你此行第三站重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后来是“重庆谈判”所在地,也有太多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作为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者,今天的重庆,已经成为吸引台商投资最为密集地区之一。

“目前在重庆注册的台商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仅2022年就新增了100多家。”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重庆好年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志告诉我们。

2006年4月23日,江丙坤等率台商来渝找项目

1974年出生的黄光志,从小在台湾长大,虽然话音中依然夹杂着“台湾腔”,但笑称自己已是“老重庆”了。早在1993年,他的父亲黄锦勋在重庆选择从液化气罐起家,后来又转型创建了“年代厨卫”电器;2003年,黄光志临危受命来重庆协助父亲经营企业,这一晃儿就有20年。

2018年,大陆开放台湾居民申领居住证。政策实施首日,黄光志就带着一家7口前去申领,成为重庆第一批取得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

这20年,他见证了渝台交流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他说,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能跨越海峡,走进山城,归结于血脉相连、心灵相通、情感相融。

但是这几年,黄光志明显感受到了两岸经贸往来的一些阻力。“主要问题还是归咎于台湾执政党民进党的设阻,比如很多官方的交流都是不允许的,还有台商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台湾招聘网站是不允许发布的。” 

包括黄光志在内的台商,也在关注马英九先生一行来大陆祭祖的消息。“这是挺好的一个讯息,两岸的交流应尽快恢复正常。”黄光志说,在大陆这么多年,其实大陆方面非常欢迎台湾同胞来分享经济成长红利,“但我知道不少台湾企业家是有顾虑的,害怕台湾执政当局给他们‘穿小鞋’,另外中美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也减缓了来大陆投资的步伐。”

“很希望马英九先生能在重庆和台商们见见面,聊一聊。”黄光志说。

2021年,在渝台商台胞参与献血爱心接力

合作,还是合作。马先生你任期内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一直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推动了两岸正式开放“三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与大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20多项协议,有力推动了两岸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说白了,两岸在政治上的互信合作,最终都将化作两岸群众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利益。从小岛到大陆,合作不仅意味着巨大内需市场的商业蓝海,更意味着格局打开,拥抱一个现代化强国崛起中的无限可能。

(四)

跟随马先生你的行程表,我们继续将视线转移,来到武汉——这个曾经在抗战战局中“控南扼北、承东启西”的城市。

作为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发生地,这里见证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灰飞烟灭,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共和。

站在辛亥革命博物院不远处的街角,73岁的熊永铸略有所思。他对我们说,112年前,他的爷爷熊秉坤就在千米之外的起义门,对空连放三枪,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2023年3月25日,熊秉坤长孙熊永铸在辛亥首义烈士祠前

站在某个平行时空里,熊永铸常常会去想象,那个热血青年熊秉坤,在1911年10月10日的深夜,是如何激昂动员率部奋戈一击的,是如何改写历史的。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某报撰写“国庆”贺词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

马先生,好久不见,不知你是否还记得,2018年秋,熊永铸曾经去台北拜访过你。这两天,他也在想,过几天马先生来武汉看到辛亥首义旧址时,又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知所从来。在熊永铸的印象中,今天很多台湾年轻一代,已经忘记辛亥革命的由来,不知道什么是武昌起义,搞不清楚为什么每年的10月10日要搞“双十庆典”,只知道这几天会放假。

今年2月,熊永铸接待了一批台湾的青年学子,他很真诚地告诫他们:你们脚下站着的这片地方,就是当年辛亥革命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地方,也是推翻两千年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的地方。

这些年,一些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存在模糊乃至错误认知,又或者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中空,并不少见。

历史的走向,系之于青年。有人说,马先生你此行除了个人的祭祖,也将为同行的台湾青年补上一堂沉浸式的中华民族历史课和互动式现代化中国体验课。

2023年3月25日,武汉大学一群学生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前留影

的确,一个饱经沧桑又充满希望的中国,你只有真正读懂它,才会认同它、爱它。

(五)

上海,是马先生你此行最后一站,正是两岸交流最为密切的城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大陆最具未来感的城市。

上海资料图

两岸关系的未来往哪走?两岸群众都迫切想知道答案。3月21日,台湾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最新民调显示,77%的岛内民众乐见两岸恢复交流、降低紧张关系。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表示,该民调反映出台湾民众对两岸经济和交流红利的期盼,两岸唯有恢复正常交流互动,才能减少误判。两岸唯有充分沟通,才有可能“春暖花开”,进而化解僵局,追求两岸全方位的交流发展。

这话不假,一个晃动的未来,对两岸都没好处。

来自台湾的“上海商人”史家怡深有体会。出生于台湾高雄的史家怡,1997年跟随父母来到上海。两年后,一家人在陆家嘴开了一家台湾餐厅。开业仅仅7天,就实现了回本:“当时我们一家人都觉得好神奇啊,怎么能速度这么快。”

随即,她开始学习拼音和简体字,甚至还学会了上海话。史家怡坦言,在上海可以让她更近距离接触世界的发展趋势,这让她的世界观更开阔,“我觉得这些是我留在台湾没办法达到的。许多岛内台青会问我要不要来大陆发展,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来。”

“台商二代”史家怡在大陆经营的企业

我们还注意到,上海的行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和平饭店,孙中山先生曾经在这里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第二次“汪辜会谈”也在这里举行。孙中山先生还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马先生,“和平饭店”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不是吗?

一个稳定的未来,一定是双向奔赴。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这个“和平叙事”深得人心的节骨眼,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好久不见的马先生,带来的是和平、是合作,是两岸一家亲;绝不是隔阂、不是分裂,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是啊,既然两岸一家亲,一家人就得经常坐下来谈谈,开心不开心的事都可以敞开来说。我们自己有能力,也有条件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用随随便便就把外人扯进来,不光彩,也没必要。况且,别人家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根本没打算真帮忙,也帮不上啥忙,反而可能帮倒忙、越帮越忙。咱们家自己的事情,自家人商量着办,马先生你应该懂的,不知道那些人懂不懂。

马先生,好久不见。

马先生,欢迎回家。

责任编辑:杨慧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