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事热点 

参考消息特稿|中国“蓝色循环”项目凝聚国际环保共识

2024-04-04 15:39:56 来源: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中国“蓝色循环”项目凝聚国际环保共识

文/何玲玲 王俊禄

3日,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中国海洋环保项目“蓝色循环”,与联合国“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出全球倡议书,呼吁各界“加入‘蓝色循环’共创‘海洋未来’”,对全球尚未得到有效管理的15万公里海岸线进行治理。

当日,“蓝色循环”项目创始单位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青岛西海岸与“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海洋十年蓝色循环国际执行中心”,蓝景科技与战略伙伴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投资意向书也在此间签署。多方联合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建设“蓝色循环”,共同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目标。

创新机制形成“闭环”

海洋承载着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如今却遭受着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塑料垃圾泛滥等前所未有的伤害,不仅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更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风险。

在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评选中,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浙江省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这项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

5a18a7c67c0d4bca97ffb03a55df2f00.jpg

加入“蓝色循环”项目的渔船(唐弢 摄)

“蓝色循环”最早发端于浙江台州。该项目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政府海洋治理、企业ESG(ESG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缩写)转型、弱势民众就业,融入海洋生态保护的共同体,汇聚各方力量开展“海岸线守护”行动。深度观察该项目的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海平发现,“蓝色循环”项目带来“三变”:海洋变美了,仅台州市2023年就收集处理海洋塑料废弃物2200多吨;废物成宝了,废弃物经处理创造出新的价值;渔民增收了,以台州为例,2023年这个项目为渔民增收200多万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认为,“蓝色循环”的成功在于创新运营机制,将塑料再生循环产业链各利益相关群体都纳入到行动中来,有效动员各方参与海洋垃圾治理。用回收利用所得一部分收入设立“蓝色循环共富基金”,反哺前端收集人员,实现保护海洋与增收富民“双赢”,保障了运营机制有效运转。

各方共同参与,让这项海洋环保项目形成一个精巧的闭环。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OBP海洋塑料认证和引入国际碳交易机制,这些海洋塑料的价值得到提升。比如,一个普通塑料瓶市场的回收价值约3分钱,一个海洋回收塑料瓶在相关合作企业的回收价约2角钱。

c41856c0374b44ecb322b5271700fde0.jpg

工作人员在浙江台州的海边收集废旧渔网(林光耀 摄)

呼吁全球力量参与

据介绍,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挑战,联合国发起对人类和海洋至关重要的“海洋十年”倡议,旨在集结全球力量,为海洋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奖项目,“蓝色循环”是实施海洋生态治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开展国际海洋合作的重要载体。该项目联合多家机构,在联合倡议中,向全球1.5万家企业和7.5万名沿海低收入民众发出呼吁,携手对全球尚未得到有效管理的15万公里海岸线进行治理。

比如,倡导企业在每10公里海岸线建设海洋废弃物防治站点“小蓝之家”,配置收储设施,开展标准化的废弃物清理作业。同时,倡导企业招募沿海社区的五名低收入群众,在“小蓝之家”为他们提供海洋保护工作岗位,并为他们提供岗位培训、福利保障,让他们获得有尊严的收入,改善生活。这份倡导还提议,企业将民众收集的海洋塑料纳入企业供应链,用于服装纺丝、电子电器、日化包装、汽摩饰配等绿色产品制造。

1dcef27f6df14d90bf5bf11c6ce13308.jpg

由海洋塑料废弃物制成的部分产品(唐弢 摄)

据介绍,“蓝色循环”行动实施以来,得到了联合国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汇聚了众多国际企业和组织的力量,包括“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德国TüV莱茵集团、终结塑料垃圾联盟(AEPW)等积极参与。目前,已有146家企业组织与1.2万艘船舶加入行动,惠及1300多名低收入民众,收集海洋废弃物达12073吨,约4300平方公里海域由此得到守护。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晨认为,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更有信心实现联合国在“海洋十年”所描绘的美好愿景:一个洁净、健康、物产丰盈、可预测、安全、可获取且启迪人心的海洋。

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4月4日第9版

责任编辑:董之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