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壮怀激烈法兰西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东阳人

2021-03-18 09:55:22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编者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此,本报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一起,开辟《百年东阳风云人物》,以历史事件为经,以人物传记为纬,通过讲述东阳党史著名人物的革命经历,让大家在学习党史中获得启迪,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为高水平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凝聚磅礴力量。

80D79716FEABD1D320C112ABFABC0041.jpg

郑文礼故居

  五四运动前后,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中国广大青年,开始探求人生价值和救国救民真理。在苏联十月革命和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下,一批热血青年投身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寻求救国图强、改造社会的知识和真理,并在1919年掀起了旅法高潮。其中,以周恩来、蔡和森、王若飞、陈毅等人为首的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青年,在到达法国后,先后成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和旅欧少年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发展培养了一批红色种子。

  据资料显示,从1919年至1920年,中国共有来自19个省的20批、180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从目前掌握情况看,在浙江赴法的118人中,东阳有5批共8人。分别是第4批厉宽,第9批卢政纲、周尚、郑文礼,第12批蒋步瀛、许奉璋,第14批蒋金丰,第18批乔国儒。这些当时东阳的精英知识分子,在法国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法兰西岁月”。

  厉宽

  东阳首位参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者

  1924年11月30日,上海《申报》第18版登载了一条消息“

7852F69E0800A16A6EC279FC0613B12D.jpg

民国档案中关于厉宽的资料(来源:市档案馆存民国档案资料)。

  厉登斋君学成返国”:厉君登斋,浙之东阳人,于一九一九年私费赴法,入克诺伯大学,研究电学。厉君勤奋过人,屡试辄冠侪(□),师友咸器重之。今夏毕业考试又列入前茅,得学位,法国电工厂聘任为工程师,厉君急欲归国省亲,未曾允诺,闻已于十月二十三日乘包岛斯邮船返国。云。

  这名留法学生回国,何以能引起《申报》关注?一则当是为其放弃收入丰厚的法国电工厂工程师职位而感佩;另一则是因为厉登斋为当时浙江省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两名学生之一。

  厉登斋就是东阳第一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于1898年出生于南市街道槐堂村,讳名伦,字太康,又名登墀,学名则称厉宽。1919年7月13日,厉宽作为当时中国第四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与浙江老乡钟熀一起乘坐三岛丸邮船,前往法国学习。

  当时赴法资费不菲,《申报》称其是私费赴法,可见其家风开明。查其家谱,厉宽的祖父讳英剡,字西山,一字牖珊,晚号易翁,系廪贡生,学名厉之铭。咸同年间投笔从戎,授予蓝翎五品衔,例授奉政大夫。他乐善好施,多惠及本乡学子,与当时的教育界名人多有往来。民国十二年,厉之铭八十大寿,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赠送祝文,同乡马成骥、程品文、赵完璧、卜文等同祝。老先生自言最快意事“三孙宽巴黎留学法国扬名,五孙德寅即从余游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厉德寅就是厉无畏的父亲,厉宽即厉无畏的伯父。厉无畏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总之,厉宽系名门之后。不过,当1917年夏他从东阳中学毕业时,家道已经中落,他没条件考大学,于是由雅怀堂私塾请去教书半年。到1919年,厉宽应该是终于凑足了赴法费用,前往法国。他先是在蒙达尔纪中学补习法文,因为成绩优异,获得校奖学金,由此改读全日制修学分。思想上追求民主进步的厉宽,假期常与进步中国留学生聚会,听周恩来、陈毅等人发表演说,他们宣扬的反帝反封建理论,让他深为震撼。

  结束蒙达尔纪中学的学业后,厉宽考入克诺伯大学攻读电学。1924年,他曾在法国克鲁热城实习,因为表现优异而给实习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1926年他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法国电厂就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但他受周恩来、陈毅等人影响,决定回国效力,先后在杭州工务局、京汉铁路、南京电灯厂、南京工务局下关办事处、杭州自来水厂等任职,1934年任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正工程师,1936年9月到光华大学理学院任物理教授。

  厉家向有忠勇报国的传统。厉宽的伯祖父讳英判,字圣训,号显斋,咸丰十一年“毛贼扰境”,抵抗失败而被难,其妻李氏与出生仅6个月的儿子一同殉节,名列《浙江通志》。族中遂把厉宽的父亲厉宗望过继给厉英判。厉宗望也是本邑名流,历任乡自治员,县议会议员,省教育联合会代表,县中学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第一、四届管理县公款公产委员会委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厉宽毅然效法两位祖父,投笔从戎,任南昌无线电通讯员训练班磁电学校教官、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中校二级教官,后入黄埔军校任十八期和二十期教官。这些经历也培养了他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终身热情,曾任四川大学机械系主任、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57年,经彭真同志介绍,厉宽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毕生夙愿。

  值得一书的是,厉宽的堂弟厉德寅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29年公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受竺可桢委托帮助重建了中国科学社美国分社。兄弟两家均为教授之家。 

  郑文礼

  拥有博士学位的省法院院长

  作为一名“神童”,郑文礼拥有不世之才,并且没有世俗意义上的“伤仲永”之痛。

81D146E695675B03743EF038A59FC0AF.png

  这位出生于1891年的天才少年,名国本,字烈荪,幼年读书过目不忘,后考中举人。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深知此理的郑文礼一路求学不辍,从金华中学堂毕业后考入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学,其间与乡贤王桂林,辛亥革命志士吕公望、张浩、吴秉元等人结识。在校期间,郑文礼学业优异,深得校长阮荀伯器重。因此后来学校因官立法政学校开办而停办时,阮荀伯毅然变卖校产,资助全校最优秀学子郑文礼和永康人楼桐荪继续求学。

  1917年,郑文礼从法政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吴秉元的文书、吕公望的幕僚。1919年底,在吴秉元、吕公望、张浩等人的资助下,郑文礼赴法勤工俭学,在里昂大学、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经济3个学系。因为没有学过法语,只学过英语的郑文礼靠着一本英法对照的字典,在短期内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并取得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郑文礼任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政治系教授,讲授各国政治体制包括苏联的苏维埃体制。

  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准备北伐,急需各方人才。在早年留法的张静江、李石曾等人介绍下,1926年夏,郑文礼进入广州国民政府,担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1927年,北伐军光复杭州,郑文礼留杭组织了杭州市总工会,担任浙江高等法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出任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仍保留首席检察官之职。

  1930年,郑文礼担任浙江高等法院院长。他以献身司法为理想,不图私利、不务虚名、不顾情面、不怕权势,清廉自守,严格执法,颇有令誉,不仅培养了大批司法人才,还积极引荐东阳籍人士充任地方法官、检察官,多达百余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浙江司法界中坚。

  在工作中,郑文礼充分利用职务之便,积极推动国共合作。1934年,他当选为国民党省党部监察委员;1937年3月被推选为常委,4月列席省府会议,讨论通过了由中共地下党指导起草的《浙江战时政治纲领》。

  儿时府试备考秀才的经历,为郑文礼夯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他曾作《祭金佛庄文》《东阳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建成祭文》,均情文并茂,格调高远。他还为位于东阳城西西岭头的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撰联“人生自古谁无死,能马革裹尸,宁非快事?壮士一去不复返,看虹光贯日,为吊忠魂”,慷慨激昂。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诗词楹联均紧扣时局,秉笔直书。1938年,汪精卫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郑文礼愤然填词《满江红》,发表于《东南日报》以作抨击。

  1946年,郑文礼调任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当年4月,南京首都高等法院成立,东阳人赵琛任院长,在审理汉奸周佛海等人时,郑文礼多有协助。担任法院院长19年,郑文礼严禁家人亲友打着他的旗号办事耍威风,凡有百姓找他主持公道,他都亲自接见,予以帮助。平时外出从不带随从,一次外出时被骑自行车的青年撞倒,当警察和肇事者获悉其身份后,均非常紧张。郑文礼得知肇事者因母亲生病而骑车慌张,遂让其离去。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肩骨骨折,独自养伤治疗数月。1948年8月,郑文礼因肺癌在上海去世。

  许奉璋

  一生保持农民特质的留学生

  从曾经风流儒雅的留学生,到回归乡间的老农民,许奉璋的人生际遇可谓坎坷。但是,一生研究农学的他,以东阳农家子弟的淳朴特质,躬耕垄亩,波澜不惊,自有一种从容气度,让人见识了真正的“宠辱不惊”,以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61A3CA135EEA6EF6700971B6ABAF67CC.jpg

巴黎华法教育会学生名册关于许奉璋和蒋步瀛的记录(来源: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档案资料)。

  画水镇黄田畈村华阳自然村有一幢七间头的“乐山楼”,是清代东阳大儒许时霖的故居,被收入《东阳丛书》的《许氏文行录》《金华怀忠诗集》《东阳古迹类咏》《五耕诗存》《苕帚录》均成书于此。1897年,许奉璋就出生于这里,又名许朝旭。7岁时,他进入本村私塾启蒙,后就读于洪塘蟠溪两等小学、官桥弘毅小学、岘西小学。1914年,许奉璋考入浙江省甲种农业学校,在这里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萌生了拯救民族、改造社会之心。于是在1919年夏毕业后,考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这座学校由北京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主要接纳有意向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学习法语、国文并进行工艺实践。

  1919年12月25日,许奉璋和蔡和森、向警予等人从上海搭乘“盎特来蓬号”邮轮,于次年2月初抵达巴黎。与他同批赴法的,还有他的老乡兼学长蒋步瀛。出生于1891年的蒋步瀛是黄田畈人,也入读浙江省甲等农业学校,毕业后先在安徽芜湖中学任教,一年后赴法国,就读于朗西(南锡)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却因缺乏盘缠而无计可归,1924年病逝于法国。

  较之蒋步瀛,许奉璋是幸运的。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法文,艰难度日。不久后,他考入巴黎农业专科学校,却仍维持这种边打工边学习的模式,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2月,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为首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下,中国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发起了“二二八运动”,争生存权,争求学权;当年夏天,为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款买军火以扩大内战,旅法华人和留学生又发起了运动。许奉璋投身运动,与李立三、王臣荣等人多有交集,后由王臣荣介绍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1925年,许奉璋和王臣荣等人一起闯入中国驻法公使馆,抗议军阀段祺瑞向法国政府借款。为此,他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因无川费回国而被捕入狱。在旅欧共产党组织积极营救下,一个多月后许奉璋出狱,在旅欧少年共产党组织选派和资助下,他辗转来到莫斯科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共产主义知识教育。

  随着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927年春,许奉璋奉命回国参加革命。恰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刚到上海的许奉璋遍寻党组织而无着,不得不回到老家暂时隐蔽。当年10月,大病初愈的许奉璋回到上海寻找组织,无奈还是失望而归。

  大革命失败后,许奉璋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选择了在家务农,守护清白,直到1967年去世。这一生,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书写在了大地上。

  尾声

  那些历史深处的模糊剪影

  许奉璋是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个掌握情况的留法勤工俭学东阳人。由于信息缺乏,多年来一直以为东阳仅他一人。直至2020年,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联系,在该馆副馆长谢炜帮助下,才“解封”了这批历史人物。

  其中的磐安县(时属东阳)玉山镇马塘人周尚,与周恩来同一批赴法,毕业后先任德国哈诺佛工科大学工程师,回国后任浙江水利局局长,后任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教授。与他同批赴法的卢宅人卢政纲则在里昂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得硕士学位,1925年赴莫斯科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九师随营学校政治教官暨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后为北伐的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当训练教官,又任军政学校总教官。1932年出版著作《最新侦探学》。

  最后一位走进人们视野的留法勤工俭学东阳人是乔国儒,其老家在今南市街道沧江村。1918年从东阳中学毕业后,1919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求学,1927年硕士毕业后归国,曾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兼任大夏大学教授,历任济南兵工厂材料科科长暨枪弹厂主任及机器厂主任。而第14批赴法的蒋金丰,其身世与经历至今成谜,亟待提供线索。

  本栏目协办单位:中共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地方志编纂室)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