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木雕长卷浓缩冰城百年风云 这位青年大师醉心博物馆主题木雕创作

2021-07-07 15:02:39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dyrb2021070700005v01b002.jpg

  赶在七一前夕,一幅长7米余、高2米余的东阳木雕长卷,走进了哈尔滨博物馆的城史馆,被安装于馆内大厅迎门主壁上。这幅面积约15平方米的木雕作品,由我市“80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陆国栋创作。画面上,松花江、中东铁路、防洪胜利纪念塔、索菲亚教堂等哈市地标历历在目,高鼻深目、卷发洋装的俄罗斯人与当地的汉族、朝鲜族人和谐互动。冰城百年风云经典事件,尽收眼底。

  “以东阳木雕为载体,用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城市变迁历史,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对业界来说也不多见。”近日,刚刚从哈尔滨回来的陆国栋抱着一叠图纸,回忆起创作历程。

  “十字构图”打造时间轴

  哈尔滨对陆国栋来说是个陌生的城市,除了松花江和东北抗联,他对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印象就局限于冰灯、冷饮以及来来往往的俄罗斯人。所以去年年底前接到创作任务时,他犹豫了许久才答应。“不敢接受挑战,不能主动突破,艺术生涯就只能原地踏步。”陆国栋说,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技法对他来说已不是障碍,画面立意和表达方式却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壁垒。他把每次高难度的创作,都视为学习的机会。

  想要创作精品,仅靠“卧游”是无法实现的,即使科技能把任何场景和细节带到眼前,现场感却永远无法替代。带上写生本,陆国栋飞到了哈尔滨,对这个城市来了趟驴行。

  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必须打卡的地标。陆国栋沿着中央大街,欣赏着沿路中世纪的历史建筑,边拍摄边写生,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中央大街的终点广场。“猛一抬头,我看到了一座高耸的尖塔直刺苍穹,塔下围绕着弧形回廊,廊上密密排列的科斯林柱子让我产生了希腊神庙的感觉。”陆国栋说,这一幕场景就像仪表上的指针与刻度,构成了满满的时间感。而当他的视线穿过回廊,奔涌的松花江对岸,鳞次栉比的现代高层建筑,时空交错带来的震撼,令他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座为纪念1957年抗洪胜利而建造的高塔,犹如为陆国栋的此次木雕创作“破壁”,他迅速构思出以松花江为横轴、以防洪胜利纪念塔为纵轴的“十字形”画面,形成了一道时间轴。

  画面中央是防洪胜利纪念塔。在陆国栋看来,这样的构图有更重要的寓意——1957年,松花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洪灾,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当地人民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终于解除了洪水的威胁。“中国共产党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地理区位上说,这座塔位于松花江哈尔滨境内的中端;从心理地位上说,这座塔就是哈尔滨人民的定海神针,是哈尔滨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投射。”

  精雕细琢还原历史感

  以松花江为界,整幅画面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的历史记忆,北部的现代城市,清晰呈现。以纪念塔为界,松花江南岸从左到右,依次展开中东铁路建设、闯关东缔造冰城、欧亚经贸、中俄文化交流、工业发展等历史记忆。百年风云,尽收眼底。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经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确定后,再由我们转化和深化为设计图纸。”对于每个细节,陆国栋力求真实。1903年,中东铁路投入运营,那个时候的火车头是什么样子的?他翻看了海量图片,找出不同角度的照片反复比较,又请专家确认才落笔。明清到民国时期,河北、山东一带人们闯关东,参与了哈尔滨城市建设,当时他们的服饰、行李是什么样子的?他也逐个逐样地“抠”。哈尔滨和前苏联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涉及什么商品,使用哪些乐器,也是马虎不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逐渐发展为东北工业重地,那时候工人们的装束与工具又是如何?哈尔滨各具风情的建筑该如何选择、排列?

  所有这些,因为处于画面前景,细节必须真实可感,更要真实可考。“走进博物馆的物件,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不能留下败笔。”陆国栋说,以防洪胜利纪念塔为例,塔身上有反映抗洪场景的浮雕。虽然按比例缩小后可以忽略,但他还是把浮雕画面打印出来,精细雕刻复原。

  在江的北面居中区域,陆国栋错落安排了哈尔滨十大高层建筑,包括哈投大厦、科技大厦、黑龙江农业科创中心等,集中反映城市建设新貌。右边区域滨江位置是绿荫环绕的大剧院,远景则是各种高端飞行器——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研的成果。

  用木雕表现历史与现实有机交织的画面,在陆国栋看来并非难事,难的是要体现未来感。他巧妙地借鉴了城市规划蓝图元素,用勾勒轮廓的笔法,以简练的线条在松花江北岸留下了众多高楼大厦的剪影,寓意这座城市的空间会有更大的发展充实,形成了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

  追求特色扮靓博物馆

  整幅木雕长卷以洁白细腻的椴木为材,采用多层叠雕技法,解决了项目方最担心的北方气候干燥开裂的问题,经过3个多月加班加点才完成。而这已是2017年以来陆国栋设计创作的第三幅博物馆展馆类作品。2017年,他为安徽宣城博物馆序厅创作了《古宣城图》;2019年,他又为安徽宿州城市规划展示馆创作了类似作品。

  “前两件作品以反映历史为主,哈尔滨这件作品则集中体现历史、当下与未来,是种全新尝试。”陆国栋说,这几年专攻博物馆木雕,多少总结出了一些体会,除了尊重史实,还要体现特色,更要突破传统科学创新。“许多木雕作品为了追求寓意,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地方特色。像松树是被用得最多的表意符号,但是各地松树千差万别,哈尔滨的松树属于东北松,这就是特色。”他还提到,许多木雕作品喜欢用朝阳初升寓意繁荣昌盛,但在这幅作品里,他大胆摒弃了这类传统元素,大胆借鉴历史类展馆的时代影像色调处理手法,巧妙地将画面前景的历史部分与背景的当下和未来部分,通过明暗色调处理,巧妙构置云彩,使画面产生云蒸霞蔚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画外之音“哈尔滨的未来很光明”。为了冲淡“十字构图”的硬朗感,他还利用纪念塔回廊的反弓形曲线,把与之相对的建筑形高低错落,排布成弓形,上下呼应,形成围合感。整个画面由近到远,参差错落,疏密相间,虚实有度,视野开阔,意境宏大,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一幅木雕作品,我们一定要明白为谁而创作,创作的意义是什么。创作博物馆主题木雕,一定要抱着存史鉴今的心态,既能在时光的积淀下成为文物,又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超前的视觉艺术。”陆国栋说,东阳木雕在大型作品设计制作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是其他流派木雕所无法企及的。东阳木雕好不容易走出雕虫小技的窠臼,走向大型建筑装饰,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守住这份优势,张扬并放大这份优势。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