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摘得两项国家级荣誉 东阳史志档案工作整体推进、走上前列

2021-09-30 15:03:23 来源:中共东阳市党史研究室

2021年8月31日,国家档案局批准东阳档案馆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这是继去年《东阳年鉴2019》入选第四批“中国精品年鉴”后的又一国家级荣誉。2019年机构改革三合一后,市委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地方志编纂室)整体推进,系统发力,史志档案工作走上前列。

一、《东阳年鉴2019》荣获全国精品年鉴

2020年3月3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下发文件,公布《东阳年鉴2019》入选第四批“中国精品年鉴”,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年鉴,也是浙江省首部获得此荣誉的县市区级年鉴。《东阳年鉴》自1997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卷。这是近年来连续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年鉴类)县(市区)年鉴一等奖和特殊奖之后再一次发力。经过金华市、浙江省、国家级专家层层评选,《东阳年鉴2019》从全国3000多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

二、东阳档案馆被国家档案局批准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从2014年正式启动国家级数字档案建设至今,历时7年,共投入资金1360.64万元。把占地2000平方米的29.2316万卷,14.8508万件纸质档案转变为14.23TB的电子档案。存储在占地1平方米的服务器中。开发了4个系统,完善档案接收、管理、保存、利用等4项功能,建章立制16项,确保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安全规范。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东阳市创建数字档案室96家。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高效服务百姓查档,从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从跑一次到跑零次。2020年通过浙江档案浙里办APP、钉钉等平台,跑零次查档达到906件。2020年12月16日,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从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保障体系、服务绩效等方面对我市档案馆开展全方位测试、市档案馆最终以高分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评。2021年8月31日,国家档案局批准东阳档案馆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三、东阳市档案馆高分通过省级业务建设评价

从2018年部署到2020年10月20日测评,围绕建筑与设备、经费与人员、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四个方面62项指标,经过3年的努力,东阳高分通过档案业务建设省级综合评价。东阳档案馆占地30亩,目前建筑面积1.2平方米,投资4672万元。其建筑具有三乡文化特色。东阳档案馆设备先进,档案保护措施到位,档案经费充足,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强,档案馆藏资源丰富,馆藏种类齐全。东阳档案馆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查档群众7.6万人次,档案利用达10万卷(件)。东阳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开展二轮修志、党史编纂及文化系列丛书编研。东阳档案馆布置陈列馆开展历史专题陈列工作,建成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基地。东阳档案馆业务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全国前列。2021年3月17日,浙江省档案局下文东阳档案馆通过通过档案业务建设省级综合评价。

四、《东阳市志》初稿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组的评审

2020年11月25日,东阳市志初稿960万字,分《东阳人》《环境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丛录》《东阳乡镇街道》七册分纂合成。2020年12月25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董郁奎为组长的专家组,评审通过二轮修志初稿。东阳市志从2018年4月16日动员大会开始,经过3年的努力,历经纲目研究、资料收集、资料长编、志稿撰写,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东阳二轮修志经历了20年的等待,16年的期盼,4年的奋发有为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将经过2-3年的努力完成志稿的评审、打磨,分纂、总纂,出版、发行工作。

五、建成东阳党史馆

2B9DDB6E5E85B91E2EC3E9B36C19520A.jpg

中共东阳历史开馆仪式

东阳党史馆建设面积600平方米,投资450万。2021年6月23日正式开馆,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截止8月底共接待300多个单位,参观受教育的党员一万多名。与此同时,建成东阳市委旧址纪念馆、金佛庄纪念馆,编纂出版《东阳百年历程》《东阳初心图谱》《东阳红色记忆》三本党史读物。此外,东阳在金华地区率先出版《中国共产党东阳历史》第二卷,率先启动第三卷编写工作,为东阳党史馆的建设提供文案支撑。

733A466E4F1AA294F874B1322B6AE477.jpg

东阳党史馆于6月23日正式开馆

六、涌现一大批文化成果

6919BB67BFB52BAFFFDE1BC380BA0EFE (2)_副本.jpg

市委党史研究室近年来的文化成果

近年来,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东阳文史资料,挖掘地方文化,研究东阳文化内涵,点校出版了《道光东阳县志》《康熙东阳县志》《民国东阳县志》,编纂出版了《东式家具》《大里村志》《人文旭光》《横锦水库史实》《百村故事》《东阳纪事》《宋元时期东阳理学在东阳》《东阳木雕文化志》《东阳火腿》等30多本文化系列丛书。

七、开展史志档案文化“七进四有”活动

开展史志档案文化“进机关、院校、企业、军营、社区、乡村、医院”,做到“有品牌、有书柜、有志愿者、有讲座”,让史志档案文化进万家。目前在全市布置了100个史志档案文化窗口。2020年浙江省档案馆、电视台在东阳虎鹿制作了“跟着档案去旅行”电视节目,宣传了东阳地方文化。

B423D350DD062FB4566ABFEAD9B11E7B_副本.jpg

文化下乡

有作为才有地位。东阳史志档案工作整体推进,走上前列。其主要作法和经验是:

1、资源整合、人员融合,搭建工作大平台,实现“1+1+1>3”

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东阳市档案馆、东阳市地方志编纂室)共经历两轮整合。2009年,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东阳市地方志编纂室合署办公。2019年党史、地方志、档案馆“三合一”。2019年9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室正式挂牌。2020年1月出台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2020年4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完成班子分工、科室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现了党史、档案、方志资源的大整合。开展“门卫食堂、道路给排水、庭院绿化、门厅装修”4个基建工程进行扫尾,开展“消防、门禁、停车场、道路”4个安全整改,开展“庭院、楼道、库房、办公房”4个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办公场所、固定资产、财务等整合,做到在整合中提升大楼风貌。理顺局馆、史志档案、体制内外三对关系,推进工作职能、工作岗位、工作人员、思想感情等融合,做到在融合中提升精神风貌。资源整合、人员融合,搭建工作大平台,实现“1+1+1>3”。

2、包干联系、全员考核,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每个科室,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完成年度重点工作。每个干部联系7-8个机关部门和1-2个乡镇,负责所联系部门、乡镇年度史志档案工作督促落实。比如,二轮修志资料长编工作、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村档镇管工作、《东阳史志》杂志编纂工作、物业考核工作。包干联系制度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推进抓落实的工作推进制度。出台年度全员考核办法,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每位工作人员。对每个人制定考核细则,对标比拼勇敢超,开展工作考核、季度测评、班子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与此同时,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31项实施规范化管理。这些制度按时间分,遍布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每天上下班打卡,每周夜学、班子成员例会,月度会议部署当月工作重点,月底开展义务劳动,每季度进行全员“晒拼创”,每年考核等。按内容分,这些制度涉及方方面面,档案管理、信息调研宣传、补助发放、党风廉政建设、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部管理……

3、延伸手臂、巧借外脑,构建小机关大事业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15名。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史志档案融合后平台更大、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仅靠15名在编在职人员无异于杯水车薪。延伸手臂、善借外脑,聘请20余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建东阳市志编辑部,推进二轮修志工作;招聘6名年轻的大学生组建党史编辑部、年鉴编辑部。让档案中介机构、社会力量参与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创建,参与村档镇管工作。依托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的专业力量,和社会文史爱好者的力量编纂出版了《民国东阳县志》《宗教志》等,提高古籍旧志的开发利用,出版了东阳百村故事系列丛书之一《摇落的风情》,服务于产业植入。社会化购买服务让体制内外有效联动起来。延伸手臂、巧借外脑,借助更多社会力量,依托更多社会组织,发展史志档案事业,有效解决史志档案机关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难题。延伸手臂、巧借外脑是构建“小机关,大史志、大档案”“小机关,大事业、大服务”格局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