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银发低头族”日益增加 别让老人“困”在手机里

2021-11-05 09:23:45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徐帆

  一天10小时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沉迷手机

  夜深了,时钟指向10点半,家里卧室仍时不时传出音乐声,市民赵女士知道,这是她65岁的母亲又在偷偷刷短视频了。“你是不知道,长辈玩起手机来,比年轻人还要上瘾。”赵女士说,母亲刚退休时,空闲时间会出去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手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通讯工具。

  两年前,赵女士母亲在朋友的“安利”下,下载了一个短视频APP,因软件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投其所好的推荐,她很快便迷上了刷短视频。赵女士说,母亲从一开始的一天玩1-2个小时,到现在“眼珠子仿佛定在了手机上”,早上醒了就看手机,一玩玩到半夜,不管吃饭还是上厕所都拿着手机,几乎不出门。而且只要一拿起手机就自动开启“屏蔽外界”模式,有时喊她四五声都听不到。

  “我之前找机会翻看了母亲的手机,发现她一周的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达到了10个小时,比我还要多,我很震惊。”赵女士说,使用时间排在前三位的软件是两款短视频和微信。赵女士打开短视频软件,发现母亲所关注、推荐的都是一些跳广场舞和做美食的视频。

  赵女士坦言,她母亲每天长时间玩手机,带来的最直接伤害便是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天天劝她少玩会,不管用,我把软件给她卸载后,她又会找人重新下回来,毕竟是长辈,也不能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没收手机,只能柔性劝导。”对此,赵女士和母亲谈了几次,但母亲总以各种理由搪塞,“我平时又没事做,还不能有点自己的乐趣了?”对于母亲的态度,赵女士十分无奈。

  市民白先生也说起了他家的“烦心事”。白先生的父亲今年68岁,退休后,白大爷除了和老伴一起在家带带孙子外,还会和朋友下象棋、拉家常,老有所养、儿孙绕膝,白大爷的退休生活过得挺惬意。孙子上学后,白先生考虑到自己工作忙,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担心他们闲下来后会觉得孤单寂寞,便给父母各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让他们也上上网,了解新鲜事物,还能跟亲戚朋友视频解闷。

  “起初我爸还说我乱花钱,谁知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迷上了手机麻将,一打起来两三个小时都不停,我怕他身体吃不消。”白先生说,麻将打够了,父亲就开始刷短视频,尤其喜欢晚上躺床上刷,“母亲好几次跟我说,她睡完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在玩手机,只能强制拿走父亲的手机,‘逼’他早点睡。”

  父亲沉迷手机,白先生直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我也检讨自己,平日工作太忙,很少陪伴父母,导致他们只能与手机为伴,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加强正面引导,多与父母交流。”白先生说。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每天手机不离手”“喜欢关灯后躲在被窝里刷视频”……说起这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沉迷手机的“网瘾少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曾贴在“网瘾少年”身上的标签,如今已经成为很多“银发族”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低头族”。

  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危害多

  你是否收到过父母或其他长辈转发给你的“养生帖”“保健帖”和心灵鸡汤?记者采访发现,沉迷手机不仅让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威胁,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信息,不少老年人因缺乏判断力,在商家的虚假宣传营销和诈骗分子的双双围攻下,养老的“钱袋子”也是岌岌可危。

  郑女士的母亲一直十分注重养生,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手机上浏览养生保健的帖子、视频,还经常转发给郑女士和家庭群里。“母亲转发的内容中,既有有科学依据的,也有不可信的,每次我都会提醒她不要全信,也不要轻易去效仿,担心会对母亲的健康造成危害。”郑女士说。

  有一次,郑女士的母亲在某视频中看到商家推销的一款保健品,宣传中说效果好,而且有优惠,还送许多赠品,耐不住诱惑,她一下子花了2000多元。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效果,想退款时却被商家以已开封为由拒绝,2000多元交了“智商税”。“这件事之后,虽然母亲没有再从网上花钱购买保健品,但随手转发养生信息的习惯很难改掉。”

  长时间玩手机本身对健康就不利,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病、眼疾等。不仅如此,老年人看到网络上的谣言、伪科学后,会轻易相信。轻者会转发,造成谣言的扩散;重者则会将伪科学运用到自己身上,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

  也有一些不爱玩智能手机的老人,70岁的胡大爷就是其中一位。胡大爷说,一直以来他使用的都是最普通的老年机,子女曾提出给他换部智能手机,被他拒绝了,“我年纪大了,智能手机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必要,很多功能不感兴趣也用不来,比起玩手机,空闲时看看电视、出门散步也是不错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老年人也患上“手机依赖症”,对此,胡大爷有着自己的看法。“平时去公园散步时,时不时也能看到一些老人在低头玩手机,有的还一边走路一边玩,要是一个不注意摔倒了,后果不堪设想。”胡大爷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手机,是因为他们太孤单,身边缺乏陪伴、交流的人。而智能手机不仅方便与他人联系,还能看新闻、刷视频、看小说等,这些功能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老年人空虚的独处时间,渐渐地,手机成为他们精神寄托的工具。

  手机成精神寄托

  网瘾背后是老人的孤独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老年人群体不应成为网络信息社会中的“孤岛”,老年人玩手机也是一种正常需求,用手机看新闻、与其他人交流,既能保证不与社会脱节,又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对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一定积极意义,老年人“触网”本身并不是坏事,但要注意上网成瘾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沉迷手机的老年人中,大部分是由于子女工作忙,没时间关照他们,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年人自身缺乏兴趣爱好,很少或不知道如何去参加业余活动,退休生活单调枯燥,只能通过玩手机打发无聊时间,排遣孤独感。但手机真的有这种“魔法”吗?其实不然,当关掉手机后,老年人内心的孤独感会更加强烈。

  退休后,老年人空闲时间增多,这些时间找不到途径去消遣,容易产生空虚感。此外,由于子女在老人生活中的缺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缺少陪伴和关爱的他们只能转向手机以寻求慰藉,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精神支撑,久而久之就会对手机形成依赖。

  而解决“手机依赖症”最根本的办法是给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子女要多花时间和心思去满足老年人沟通陪伴的需要,给父母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练书法、绘画等等,让他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其次,老年人自身应该正确看待手机,认识到缓解精神空虚不能依靠手机,而应做好老年生活的规划,多融入社会、多与人互动、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去做一些有意义、能胜任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困”在手机里。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青年一代的压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忙于工作,或许无法做到一直陪伴老人,但是社会可以做得更好。从社会角度来说,需要提倡社区养老的模式,社区可以常规性组织老年人群体进行集体活动和文娱活动,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身心愉悦起来。此外,普及老年大学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老年大学可以开办计算机、乐器、书法等课程,让老年人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与同龄人交流,获得陪伴,从而缓解“银发低头族”带来的各种问题。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