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95后”把木梳“玩”成新国货 东阳木梳从濒危到走红

2021-11-10 11:08:27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吴旭华

  产品多年乏人问津,全域只有一位年届八旬的传承人——这是2017年东阳木梳制作技艺面临的困境。经过一位“95后”大学生的转化,这项濒危非遗如今以时尚的形象走进了许多人的生活,传承链重新延伸。

W020211108753698544414_600.jpg

  “这是一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大量的设计师、创意人成为创业者,他们对传统工艺重新赋能,催生了众多新国货。”坐在六石街道的“梵沐记”展厅里,东阳木梳东阳市级非遗传承人陈浩归笑着说,东阳木梳之所以能跻身新国货行列,正是因为赶上了这波“行情”。

  “不忍心”里的传承情怀

  走上东阳木梳传承路径,陈浩归说完全是出于“不忍心”:“家乡有这么好的传统手工艺,我不忍心让它失传!”

W020211109500190788323_600.jpg

  出生于木艺世家的陈浩归从小就对木艺感兴趣,2015年考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就读于工艺美术专业,主攻玻璃和陶瓷设计方向。这种跨界的专业经历,让他对材料的延展性与线条的多变性有了别样的领悟,因此在后来面对木头时,更多考虑该如何让它变得婉转多姿,不再拘囿于传统平直硬朗的造型。初涉木梳制作技艺后,他设计制作的首款按摩梳“抹云”,就把变幻多姿的云朵移植到木梳上,以稚拙的形象、灵动的线条,赋予了木梳“萌态感”,让人直呼“原来木梳也可以这么憨憨的”!

  在陈浩归出现以前,年近八旬的许立仁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已经几乎不抱希望。作为当时东阳木梳唯一的传承人,他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阳木梳的辉煌,也无奈地接受了其被冷落的现实。为了不让手艺断代,他想了许多办法,但最终仍招不到徒弟,子女也不愿继承技艺。就在他将近绝望时,2017年,在市非遗保护中心介绍下,陈浩归上门请益并拜其为师。大喜过望的老人家不仅将木梳制作工具“十八样”的用法详细介绍,还将毕生绝学倾囊相授。而陈浩归在看到满头白发的老人始终坚守这门技艺时,也深为感动:“看到老人家把木梳制作当成晚年生活里唯一的乐趣和全部的寄托时,真是不忍心!”

  但陈浩归也一眼看出了这项技艺的症结所在:因为昔年过于追求量产,导致木梳加工不够精致,梳齿过于锋利不够圆润;同时因为缺乏设计,木梳款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木梳虽然小,但家家户户少不了,东阳木梳之所以遇冷,主要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就是缺乏品牌。”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净值的当下,陈浩归深知品牌的重要性。早在读大一时,他就注册了“梵沐记”商标,邂逅东阳木梳后,这个商标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Z世代”需求推动创新

  2019年,大学毕业的陈浩归回到东阳,创办了公司,致力于东阳木梳的活化。身为设计师的他既回应年轻人的审美潮流,更关注“Z世代”的使用体验,每一把木梳从握着时的手感,到梳齿与头皮接触时的舒适感,他请不同的人反复试用,根据反馈不断改进,使产品充分起到理顺头发、滋养秀发、按摩头皮的作用。传统东阳木梳以黄檀木为材,他经过试验后采用了紫光檀等红木,梳齿强度更高,油性更大,梳理起来不会产生静电,更易抚平毛糙,体感也更加舒适。

W020211108753696190474_600.jpg

  在此基础上,陈浩归着眼梳子的按摩功能,研发出系列按摩梳,把梳子的按摩范围从头皮延伸到全身。其中“抹云”按摩梳只有4根天然黑牛角梳齿,用于按摩头部经络,常年占据网店热销第一名的位置。而后开发的“玉兔拢月”,梳背选用两种颜色的木材,运用镶嵌工艺,以抽象的兔子造型环抱月亮,执梳时可同时按摩手掌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经络。由整块紫光檀制成的“空山”按摩梳,梳齿直接拟形山峰,带着疏离超逸的气质。这一系列的产品都非常“中国化”,一眼就能看出其意象取之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这正是构成“新国货”的重要特征之一。

  既喜欢考古式的文化积淀,又心仪最新潮的文化周边,这是“Z世代”的审美取向。去年,陈浩归再度延伸产品线,开发了气囊梳。一般的气囊梳,梳齿都用化学材料,他却用设计师的严苛审美和匠人对细节的高要求,用胡桃木制作梳齿,每根梳齿顶端都处理成荷花头状。安装梳齿的气囊也是反复调配,软硬适中,通过调整硅胶气囊和木梳气腔的配合度而产生较大的回弹力,只要轻轻一梳,气囊就能轻而易举地压缩回弹,起到按摩作用。两款气囊梳的梳背,分别设计成流线型大鱼和扇子形象,取名为“鲲”和“扇”,静置于案头时俨然是一件装饰品。典雅的气质和舒适的体感,让这两款梳子一问世就受到追捧。

  “潮流在变,但是专业没有变,美的本质也没有变。”陈浩归说,与传统的东阳木梳快速生产不同,他不着眼于“快”,而着眼于“对”,用最勤朴的方法,做好消费者看不见的事,适应“Z世代”新审美中的健康化需求,用美好的产品提醒他们关注健康、拥有健康。

  看似慢,其实陈浩归已经开发出了30多个产品,其中20多个产品拥有专利,曾获得第四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二等奖、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产品等,并走进了“学习强国”商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开发健康养生系列产品,从头到脚“承包”人体的经络梳理工作。

  跨界合作寻找机会点

  带着一把把小小的梳子,陈浩归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古老的手艺、年轻的大学生传承人,东阳木梳在他的带动下终于“出圈”了,还引来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关注,把他招募进了新国货匠人营。在一次次的学习中,陈浩归坚定了打造新国货的信念,也对新国货品牌的“道”与“术”有了新理解:“道是产品,是品牌;术是运营,是销售。”除了开设网店、开通抖音,视频直播东阳木梳制作技艺,他还寻求各种跨界合作机会,做大“梵沐记”品牌。

  去年,微信公众号“物道”联合知名的中国传统香膏加工坊“杜掌柜”,邀请陈浩归打造一款香膏盒。别看这款盒子直径不过五六厘米,其研发过程却用了近半年时间。盒子设计从故宫博物院一款明代永乐年间剔红牡丹纹盖盒汲取灵感,以东阳木雕传统的阴刻技法为基础,结合陷地深刻,把盒盖雕出剔红效果。每个盒子用整块科檀木“剜”成,需要用到车木工艺、圆弧打磨工艺等,技术研发部门还特地为此制作了专门的设备。而且通过3次工艺调整,解决了盒盖内侧高难度的旋口螺纹加工以及上下盖吻合度问题。整个盒子大小如乒乓球,却需要经过11道工序,每天只能制作十多个。由于订单量不大,利润微薄,团队并不看好,陈浩归却认为此举有助于品牌推广,值得合作。随着这款香膏以众筹模式在多个平台上传播,陈浩归和他的“梵沐记”也迅速为更多人所知。

  “我寻求各种跨界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梵沐记’品牌,为东阳木梳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点。”以木艺养木梳,已成为陈浩归运营东阳木梳产品的新策略。他说自己不能光有做产品的热情,还要了解商业模式,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做优,这样才能给东阳木梳稳稳的安身立命之所。

  和笑星宋小宝“飙戏” 东阳竹编“吸粉”明星

  只听说过明星“吸粉”,没想到明星也会被“吸粉”,这个明星之上的顶流是谁?

W020211108753691733977_600.jpg

  6日晚,浙江卫视新一档娱乐节目《青春环游记》开播,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蔡红光携东阳竹编再次出圈,吸引了宋小宝、贾玲、范丞丞等明星互动。

  这档节目于10月10日在湖州莫干山拍摄。“当时,节目组策划了一场‘莫名其妙集市’,把传统工艺、现代潮玩、汉服穿越等元素集合在一起,很是热闹。”蔡红光说,之前在嘉兴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她现场展示东阳竹编技艺,登上了央视新闻,也受到了浙江卫视的关注,邀请她参与节目拍摄,于是她带着儿子胡丹烽参加。

  当时,蔡红光正在展位前展示竹编技艺,忽然一名穿着白色汉服的男子走到跟前,“这是不是手编工艺?”抬眼一看,这不正是笑星宋小宝吗?看着琳琅满目的东阳竹编工艺品,宋小宝发现了几款时尚的竹编皮革包,好奇地问:“这竹子还能编包?”蔡红光自豪地介绍,竹子其实什么都能编!

  “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记载于康熙《东阳新志》上的这句话说明,东阳所产的笙竹质地柔软坚韧,加上东阳竹编艺人手艺高超,因此竹子确实什么都能编,还曾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大内,编织包包、盒子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节目中未曾说明的是,去年蔡红光还参与编织了直升飞机的内壳,这款直升机已由阿联酋王室订购。

  面对着“不耻好问”的宋小宝,蔡红光和他“飙”起了戏,介绍了自己从2004年至2011年参加北京故宫倦勤斋修缮的工作经历,听得宋小宝不住惊叹“太厉害了”。

  随后,好学的宋小宝又询问起竹编材料的来源,胡丹烽详细介绍了竹丝的加工流程。听到竹子可以加工成头发丝那么细时,宋小宝又现出震惊的表情,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这项国家级非遗。就在双方互动热烈时,一身古装的范丞丞走过来,“可以教我怎么编吗?”于是,在胡丹烽手把手的指导下,范丞丞现场编织了一颗爱心。一直在镜头外关注着这一幕的演员贾玲冲着范丞丞竖起大拇指:“弟弟真棒!”

  在1分52秒的节目片段中,蔡红光不仅言简意赅地展示了东阳竹编的工艺特色、制作流程以及保护现状,还展示了自己的传承心路:“这辈子啥事也不干,就专做这个了!”

  人生如竹,丝胜密友。这也是蔡红光30多年来从事东阳竹编传承的状态写照。在她年复一年于各种展会和媒体的频繁出镜中,东阳竹编为更多人所知。节目在优酷平台播放时,网友被时尚精美的东阳竹编包“种草”,纷纷在弹幕上评论。

  “宣传也是非遗传承的必有之义。”蔡红光表示,拯救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东阳竹编,绝非朝夕之功,而是要坚持不懈,既要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又要在宣传上营造声势,多渠道发声,多举措并行,讲好东阳竹编故事,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并亲近东阳竹编,共同为东阳竹编的创新发展出力。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